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8)
以往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当中容易把学生当成客体,容易习惯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无形当中把学生物化了,学生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哲学"人的本质"视角入手,通过分析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提出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人的本质、关注人的需要。整合个体本质与类本质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使体育教学起到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
社会能力培养一直是职业教育阶段的空白,它的缺失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现在各级的教育机构都已开展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研究,本文阐述了社会能力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并在对社会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学校在对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具有扩展与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本文提出自主探究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康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6)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已成为摆在我国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注重艺术教育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类课程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设计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艺术设计类课程既蕴含传统文化又彰显时尚潮流,能够将生活与艺术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它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社会和充分就业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也是国家和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发展变革所需要的国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而心理健康则为发展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中学数学教育应立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赵旭 《建造师》2010,(5):194-195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亦不断提高。艺术素养教育不仅具有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道德修养。音乐艺术教育尤其如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音乐教育具有特定的作用。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8)
自立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和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应该从小学生开始,从源头抓起,为他们人生的最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非常重视对小学生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从中探讨课堂教学培养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策略,逐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新时代小学生的道德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8)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三个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感恩。一个人想要学会学习,就首先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其次要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备科学精神;再次要学会相处,学会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大自然相处;最后要学会感恩,感恩师长、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我国教育深度改革以来,都在围绕"教育是为了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而进行思考和实施,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提出后,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教育的关注点不再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上,而是把着眼点由关注教学目标转移到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到学生的数学素养、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自身终身发展必备的优良品质和关键能力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来实施。本文从立足于学生、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动手实践以及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知识几方面阐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5)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其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小学教育除了需要重视学生基础课程和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采用互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等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陶行知说:“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目的不是创造某种物质产品,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但无论教育人、管理人,还是培养人都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人格化教育,注重人格化管理,如果不在教育和管理中充分渗透“人情”,体现“人情”,注重领导与教工,教工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情感交流,就难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和管理一方面要制度化,另一方面也要“人格化”,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制度管理与人格化教育、人格化管理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6)
教育的主体就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成果也由人来体现。我们应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应该以关注学生本身为基础,进而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为学生将来必将走上社会而打好基础。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师都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什么     
《Planning》2014,(5)
要说学生"是什么",先得说学生"不是什么":第一,学生不是政府的政绩。第二,学生不是母校的面子。第三,学生不是教师获取荣誉的砝码、晋升职称的阶梯。第四,学生不是挨抽的陀螺。由此可以明确:学生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培养文明的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1)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所在,在教学以及管理中,发挥生命教育的影响力,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珍视和敬畏,挖掘学生对于生活的憧憬和渴望,才能让其他的教育有依托,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10)
思想政治是中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三观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初中思想政治主要以马列毛为指导思想,通过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性、法律意识以及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思想以及遵纪守法、文明礼让等优秀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中学的思想教育课堂上树立良好的道德思维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5)
<正>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改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事务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交流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5)
书法教学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培养人的品格和提升多方面能力素质的作用。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现象以及行为习惯差、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意志品质不强等现状,在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学,充分挖掘和发挥书法的教育教学功能,将书法教学与道德品质教育融会贯通,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中职学生接受人格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为他们发展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良好职业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文章针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日益严重的现状,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较差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艺术教育,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切实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学校作为向社会提供人才的场所,自然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与需求,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有一点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育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美学底蕴。在我国,美育教育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直接的落实,但是随着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美育的教学落实程度也会越来越好。立足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对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理论与实验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6)
学生评价是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标对大学生进行考察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教育、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严重,本文基于社会适应性理论,探讨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生社会适应性,就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