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酿酒》2016,(5)
正一、朱德元帅与百年老酒的故事革命圣地江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地域,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在这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作为江西最老的名酒,李渡酒见证了江西千年文明,几乎每一件历史大事件的背后,都有一杯李渡酒的陈年记忆,  相似文献   

2.
《酿酒》2016,(4)
正白酒是世界五大蒸馏酒之一。白酒与京剧和大熊猫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但中国白酒,到底诞生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发明的,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上世纪中期,上海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东汉青铜蒸馏器;2008年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未央区张家堡西汉墓群墓葬中意外发现一件铜蒸  相似文献   

3.
吴英  郭斌 《新食品》2006,(16):27-27
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者对某些层面的忽视就意味着追赶者的机会,这一点在江西白酒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曾经濒临倒闭的李渡酒,正是利用江西白酒市场老大四特的市场空隙,快速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酿酒》2017,(3)
正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期间,国宝李渡举办了"万人自调酒申报基尼斯纪录"活动,从消费者封坛体验旅游引领白酒行业进入"消费者主权和福利时代"。期间,"李时珍祠堂"引起了前来体验的省内外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祠堂的两副楹联:"药著  相似文献   

5.
《酿酒》2018,(6)
正9月12日至16日的"中国白酒文化自信研讨会暨第五届国宝李渡封坛文化节"如约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白酒专家、老酒藏家、国粉齐聚国宝李渡,共同分享2018年中国白酒最高规格的盛会。七大亮点的精彩呈现,让果粉们被华夏文明中流淌千年的酒文化深深地陶醉。千吨特型基酒扩产开窖投粮一瓶好酒,要靠时间和匠人的心血积累,这些因素也约束好酒的生产数量。从2015年获得布如赛尔国际大金牌奖之后,国  相似文献   

6.
《酿酒》2016,(1)
正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记载。专家据此考证出春作为酒的名字最早的记载出自《诗经》,但却忽略的另一个酿酒原料的事实——稻。也就是说,最早的酒是以稻酿造出来的。稻作起源多年来是国际考古学界和农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稻作起源于何时何处?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争论不休。前苏联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肯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却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  相似文献   

7.
《酿酒》2015,(5)
<正>2015年9月11日—12日,由中国白酒行业四大权威媒体——《新食品》、《糖烟酒周刊》、《华夏酒报》、《酿酒》杂志联合主办,江西李渡酒业承办的李渡酒业建厂60周年庆典暨国宝李渡·古窖古法·封坛大典仪式,在江西千年古镇——李渡隆重举行。行业领导、著名专家和省内外经销商近千人参加。两天的会议,活动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何冰 《酿酒》2020,47(5)
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古往今来,大凡成功之人,总能在各个特定时期,遇到心心相印的"引路人",或指点迷津,或画龙点睛,如醍醐灌顶,成为一方雄业。自汤向阳来到江西,来到进贤,来到李渡,6年的酒故事何其多。叶学龄赠诗叶学龄,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统战部长。进贤人。"汤司令"一进李渡,就叩开了"叶主席工作室"的大门,每每三言两语的‘画龙点睛’,总是令他茅塞顿悟。每年两三次的深入交往,让两人成了"忘年交",叶主席认为,汤司令能够成就李渡酒雄踞一方的"伟业",并亲自挥毫赠送了汤司令一首"藏头诗":李白桃红添春色,渡过抚河稻麦香。酒中文化传千古,业  相似文献   

9.
《酿酒》2016,(6)
对江西李渡酒业明代古窖与新窖窖泥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窖泥理化指标及原浆酒理化指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明代窖窖泥微生物总数高于新窖窖泥,分别为5.57×107cfu/g、5.88×106cfu/g;明代窖窖泥中主要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均多于现代窖;新窖窖泥中甲烷菌未检出;明代窖窖泥感官指标明显优于新窖窖泥,腐殖质、有效钾、有效磷含量高于新窖窖泥,而水分、p H低于新窖窖泥;明代窖窖池原浆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高于新窖窖池原浆酒,而固形物含量低于新窖窖池原浆酒。研究表明,窖池窖龄对大曲酒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窖龄的延长使得功能菌不断富集,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得大曲酒产量和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翠竹留香     
用料:黑鱼肉、香菜汁、精盐、味精、胡椒粉、黄酒、淀粉、鸡蛋清、葱白、姜末、上汤、色拉油等。 烹调方法:滑炒。 制法:将鱼肉批切成丝,用盐、味精、胡椒粉、黄酒、蛋清、香菜汁、淀粉上浆待用。锅中放油上火,待四成热时,下鱼丝划散沥油。原锅下葱白、姜末爆香,加上汤、盐、味精烧开勾芡,倒入鱼丝翻炒装盆即成。  相似文献   

11.
满口留香     
何长路 《四川烹饪》2005,(12):47-47
春节前,我们酒店在批量腌制成鱼时,剩下了许多鱼鳞,我试着用其做出了一道新菜——“满口留香”。此莱既迎合了一些食客追新吃异的口味需求,又为酒店增加了利润,这里我把它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留香水果     
与绚烂的热带水果色或图案相伴,感受着香蕉、菠萝、柠檬、荔枝的香甜诱惑,每一天都是甜甜蜜蜜的。  相似文献   

13.
鱼生留香     
鱼生是一种为了追求鱼肉的细嫩清甜口感,将切成薄片的鱼肉混以姜椒蘸酱生食的食品,又名生鱼片,两广一带多称之为鱼生,吃鱼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中就有吃鱼生的记载。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生是脍的一种,与烤肉一样在当时为人们所喜好。  相似文献   

14.
为岁月留香     
从前每到晚饭后,我们一家人总爱搬了板凳坐在院子里赏月。隔壁的兰婶也喜欢搬了板凳来和我们拉拉家常,她自己一个人住,免不了屋子清冷。兰婶的儿子参军两年多了,中途回来探望过她一回,在家休假不到一个月,便被她催促归队了。  相似文献   

15.
赖晨 《烹调知识》2012,(4):45-45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1940年,在中外闻名的黄桥战役中,江苏泰兴镇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群众唱着这首《黄桥烧饼歌》,  相似文献   

16.
茶过留香     
程纲 《饮食科学》2008,(5):59-59
我迷恋上了漆黑的夜,应酬回来,独自走在无人的路上,人也陷进黑色的包围中,有点害怕,但更多的是惬意,夜竞让我如此地放松。回到家,我先沏了杯天方菊花茶,那是我最近钟爱的一种饮品。洗浴完毕,打开电脑,听着音乐,手握一杯温暖的茶,幸福感由内而外地生出,那感觉好极了。  相似文献   

17.
藏味留香     
《中外食品工业》2010,(1):42-46
现代的调味品太多了,往往夺走食材本身的味道。在旅途中可以轻易吃到各种方便食品,但最想吃的却是一锅朴实的鸡汤或者一碗干净的白粥。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中,我体验到食物的真味,并目钟爱至今。  相似文献   

18.
皇城根下的另一臭味食品——卤煮,这荤食丝毫不带有大都市的豪气,反而是街头民间尽人皆知的美味。虽然它的外表粗陋,但烂透的肉配着渗满汁的火烧其滋味无穷,暖暖的一碗唇齿留香。卤煮火烧是老北京最纯粹的东西,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将炖好的猪肠、猪肺(有时也用猪腰子)放在一起煮,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也就自成一派成了卤煮火烧。  相似文献   

19.
李渡 《中国酒》2023,(1):34-37
<正>江西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专属之地。这片青山绿水“风光独好”的“绿色文化”,不仅孕育了“当惊世界殊”的“古色文化”,更诞生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新中国“红色文化”。这“古色”“红色”“绿色”文化,谓之江西“三色文化”,汇聚于一瓶酒中,恰恰成为这瓶酒的基因色。  相似文献   

20.
夏天,莴苣占尽风光。蔬菜摊中,数它最显眼了:碧绿生青的叶子,娇滴滴、水灵灵;白中透绿的肉质茎,胖墩墩、长悠悠,看着就让人舒心。 莴苣有一股特殊的清香,不论凉拌、煸炒,吃起来“崩而脆,鲜而香”,有“蔬中娇娘”的美称。 莴苣别名莴笋、青笋、香莴笋、莴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因其肉质茎肥嫩如笋,故通称此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