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六足微型仿生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一种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结构与控制系统,分析了这种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移动原理,阐述了如何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的运动,该机器人基于仿生学原理,结构独特,简单,新颖,能方便地实现前进和后退,其样相外形尺寸为:长30mm,宽40mm,高20mm,重6.3克,并对该样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2.
六足移动式微型仿生机器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徐小云  颜国正  丁国清  刘华  付轩  吴岩 《机器人》2002,24(5):427-431
本文描述了一种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结构与控制,分析了这种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 的移动原理. 该机器人基于仿生学原理,结构独特、简单、新颖,能方便地实现前进和后退 ,其样机外形尺寸为:长30mm,宽40mm,高20mm,重6.3g.并对该样机进行了实验,实验 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微型六足机器人的新结构,该设计将直线行进运动与转向运动合理地结合了起来;着重介绍了基于IO板的机器人控制系统VB软件设计,并分析了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灵活性;最后是实验结果和分析;按照文章叙述成功制作了机器人样机——“银甲虫1号”,其大小为:半径3cm,高4.2cm,重49g;实验证明“银甲虫1号”运动灵活可靠,有很好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微型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原理及控制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涛  颜国正  刘华 《计算机工程》2006,32(23):241-243
介绍了一种微型六足机器人的新结构,该结构将直线行进运动与转向运动合理地结合了起来,论述了这种新型结构的运动结合原理以及基于IO板的机器人控制系统VB软件编程,分析了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灵活性,给出了实验结果和分析。成功制作了机器人样机——“银甲虫1号”,其大小为:半径3cm,高4.2cm,重49g。实验证明“银甲虫1号”运动灵活可靠,有很好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抗冲击能力,设计了一种具有弹性连杆机构和线驱动系统的四足机器人,称为LCS(linkage-cable-spring)四足机器人.借鉴SLIP (弹簧负载倒立摆)模型,提出了基于着地角的速度控制策略和基于能量补偿的质心高度控制策略.采用姿态控制策略来提高对角小跑步态的运动稳定性.仿真实现了给定前进速度条件下稳定的对角小跑步态.搭建LCS四足机器人样机实验平台,完成了踏步、对角小跑步态行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CS四足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机身翻滚和俯仰角能控制在2?以内,并能平稳通过10 mm×10 mm小型障碍物.  相似文献   

6.
微型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Ф2mm电磁型微马达作为执行器设计制作了一外形尺寸为 5mm× 6mm的微型机器人小车 ,附设了粗细两级CCD摄像头来实现机器人视觉。为了满足机器人实时控制的要求 ,采用简单实用的机器人运动参数粗略提取方法 ,实现了机器人当前位置、运动速度和方向以及运动加速度等参数的实时提取。当机器人到达目的地来实现微器件精密定位时 ,采用亚像元定位的方法来实现微操作端位置参数的精确提取。模板匹配技术在微型机器人系统中的灵活运用解决了系统参数提取的实时性问题 ,实现了机器人视觉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型电机的肠道机器人机构.分析了机器人运动方式,并针对该运动方式对轴向伸缩与径向涨缩机构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实验测试了伸缩机构的运动有效性.实现的机构本体蜷缩时尺寸为Φ13mm×50mm,能够实现10mm的轴向步距与8mm的径向变形.  相似文献   

8.
刘羽婷    郭健    孙珊    陈翔宇    耿娜文    宋伯文    赖伊雯    郭书祥     《智能系统学报》2019,14(3):582-588
为解决传统两栖机器人的一些突出缺点,探寻机器人领域更多的可能性。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球形两栖子母机器人系统,该系统中球形两栖母机器人在陆地采用仿生四足爬行方式运动,在水下采用矢量喷水电机进行喷水推进,无噪声,增加隐蔽性,并为微型子机器人提供控制信号和能源。微型子机器人陆地采用轮式驱动,设计了可以实现水陆两栖的桨叶轮。该子母机器人系统通过XBee通信模块实现无线通信。通过进行的子母机器人的陆地和水下运动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子母机器人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郭书祥  孙珊  郭健 《控制与决策》2019,34(5):1004-1010
传统的水下子母机器人在水下作业时母机器人会有噪音大、体积大和隐蔽性差的缺点,而且子机器人作为提高水下机器人位置精度和续航时间的重要手段大多采用尾部摆动、机身两侧划水、小型螺旋桨推进等方式,造成运动过程中稳定性差、噪音大而且尺寸难以微型化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些不足,设计一种新型仿生水下子母机器人系统.该系统球形母机器人采用喷水电机进行喷水推进,减少噪音,增加隐蔽性,并为微型子机器人提供控制信号和能源.微型子机器人以樽海鞘为原型基于仿生原理设计,在水下运动透明度高、隐蔽性强、稳定性高.建立球形母机器人的喷水推进器和微型子机器人的微型驱动器的驱动力计算模型,同时建立微型子机器人的水下转向模型.最后制作子母机器人样机并进行子母机器人的水下运动实验,以验证所设计的子母机器人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控制六足仿生机器人三角步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仿生学原理,在分析六足昆虫运动机理的基础上,对六足仿生机器人的三角步态运动原理进行了分析.论文涉及六腿机器人步态研究的一些基本参数的描述,讨论了用相对运动的原理研究步态的方法,结合慧鱼机器人组合包中的构件拼出六足仿生机器人.该机器人模型结构简单,设计独特,能前进和后退,且能避开小型障碍物.基于三角步态运动原理对其进行了反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六足仿生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It is well known that high transmission loss occurs when millimeter waves traveling through the atmosphere. As an alternative, power line is proposed as a transmission media to combat the high loss. In this article, a three‐dimensional (3D) printed high‐gain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was proposed for millimeter‐wave broadban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It has a simple structure, where tapered slots are designed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the waveguide to generate the circularly polarized operation. A wide impedance bandwidth of 31.58% (24‐33 GHz) and an axial ratio bandwidth of 28.07% (24.5‐32.5 GHz) are achieved by the proposed design. A maximum gain of 11.2 dBi is measured from the 3D printed structure. The proposed antenna has a simple structure which is easy to adjust to any working frequency. The antenna can be excited by properly integrated to the waveguide that connected to the power line end. The use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enables a low‐cost solution millimeter‐wav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over the power line.  相似文献   

12.
李朝  兰海  魏宪 《计算机应用》2021,41(7):2137-2144
针对自动驾驶中使用激光雷达进行目标检测时漏检被遮挡目标、远距离目标和复杂天气场景下目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毫米波-激光雷达特征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将毫米波和激光雷达各自的扫描帧数据分别聚合到它们的标注帧上,并将毫米波和激光雷达的数据点进行空间对齐;其次,对两者进行聚合和空间对齐后的数据分别进行Poin...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的反射材料,大型智能表面将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采取将智能反射面部署在无人机上的策略,空中智能表面可以显著提高大型智能表面的网络覆盖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中智能表面的通信网络模型并且分析毫米波下行通信的双跳传输过程.具体来说,使用泊松点过程来描述在基站周围巡航的空中智能反射面所服务的用户的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毫米波图像噪声强、分辨率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统计信号处理理论定义了标准化梯度强度这一物理量;然后采用3次B样条函数的一阶导数作为边缘检测算子,由小波变换后得到的图像水平、垂直方向的高频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出标准化梯度强度;接着采用单门限的处理得到图像粗边缘;最后对粗边缘施行非最大抑制处理和滤波来得到检测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可用固定的单门限自动、快速地检测出毫米波图像中人体背景下物体的边缘,满足安检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机载毫米波成像微波辐射计天线扫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机载毫米波成像微波辐射计天线扫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电机的选择与天线配重问题。天线扫描系统采用主从式双计算机结构及零位检测装置,提高扫描精度;驱动装置选用步距角小,精度高的步进电机,简化系统,操作简便灵活;采用偏离转轴的配重措施,克服失步现象,提高了扫描精度。  相似文献   

16.
毫米波探测技术与寻的引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毫米波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辐射计)的特点及工作原理,讨论了基于毫米波传感器的多模复合探测技术,并具体介绍了它们在灵巧弹药寻的引信中的广泛应用,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车路协同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感知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高性价比、可大规模部署等要求被提出来。而毫米波雷达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器件。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网联平台的车路协同的基本组成与架构,阐述其在交通系统中发挥的作用。重点讨论了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的原理与功能,研究以毫米波雷达为主要感知设备搭建车路协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智能交叉路口、智能高速/快速公路、智能停车场三种车路协同场景下的应用。可为毫米波雷达技术在车路协同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智能车辆所搭载监测设备对障碍物目标的识别准确性,影响行驶车辆的纵横向避障能力。为避免车辆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提升智能车辆的纵横向避障能力,设计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智能车辆纵横向主动避障控制系统。在底层控制单元中,按需连接纵横向导航控制元件与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完成智能车辆纵横向主动避障控制系统的部件结构设计。利用毫米波雷达监测所得的车辆避障图像,定义空间坐标系转换条件,通过标定雷达相机参数的方式,实现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智能车辆避障路径规划。建立车辆纵横向运动模型,根据避障安全距离计算结果,完善具体控制流程,联合各级硬件应用结构,完成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智能车辆纵横向主动避障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可在智能车辆通过障碍物目标时,保证车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大于0.3m,能够避免碰撞行为发生,对于车载监测设备而言,其对于障碍物目标的准确识别能力得到了保障,能够有效提升智能车辆纵横向避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