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汖古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村落与建筑留存完整、风貌独特。其民居建筑以"下窑上房"的形式为主,房用于居住,窑用于辅助功能。这类"下窑上房"民居在山西广泛存在,但大部分地区将窑用于居住、房用于辅助,与大汖民居恰恰相反。本文将针对"窑"和"房"这两种建筑原型,对山西民居中的空间认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解读了位于景德镇浮梁县前程村的丙丁柴窑。这座建筑中心的窑炉由业主老余挛窑,窑房由张雷设计、老余亲自带队施工完成。丙丁柴窑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道的技艺"和"技艺的道"的完美融合,其窑房、窑炉和瓷器无不兼具容差性与灵活性。通过对技艺极具诗意的表达,丙丁柴窑传承了传统文化并推进了当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水泥立窑的台时产量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根据立窑产量的经验公式:G=0.785D~2K(其中K值为烧成带单位截面产量,机立窑为1.3-2.0t/m~2·h),通过扩径可以大幅度提高立窑产量:如一台(?)2.2m机立窑台时产量一般在6t/h左右,扩径为(?)2.4m后可提高到8t/h左右,直径仅扩大了9%,台时产量提高了33%以上.而扩径时一般不改变窑房的土建结构,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因而目前许多立窑厂纷纷通过“扩窑径、增磨机”的途径增加生产能力,以适应水泥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朝鲜Sungshin水泥厂为了满足市场对水泥的需求,决定将该厂3号窑改造成N-MFC系统(新型MFC系统),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里,将其主要改造情况及其效果简介于下。 窑及预热器的改造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设备,该厂将原有的φ  相似文献   

5.
海原县城乡建设科在县领导的交怀和支持下,选择了史店乡羊套子村和徐坪村进行崖窑加回和试建土木抗震房的试点。到八月底第一批试点结束,共加回崖窑11孔、建抗震房7间。认总结了经验,计划秋后在  相似文献   

6.
“窑房同构”的营造方式,包括“窑 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 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营造做 法,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在山西各 地均有发现。其中,“窑上建房”的技术现象 非常普遍,广泛应用于楼阁、殿堂和民居建 筑中。“窑上建房”技术历史悠久,是晋系古 建筑典型的地方做法之一,坚固经济,因境而 成,空间布局灵活,适应平地、山地等复杂多 样的自然地理环境,蕴含深厚的人居智慧。 明初创造的硬山顶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山西 古建筑中。硬山顶采用墙体承重的砖木混合 结构体系,其山墙可与筒拱的边墙上下对齐, 而不做任何收分,为窑上建房创造了条件,促 进了窑房同构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明  周勇敏 《江苏建材》2003,(4):29-30,44
0 前言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相继建成投产了许多中小型预热器窑,对当时我国水泥技术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水泥生产线中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悬浮预热,包括立筒预热窑和旋风预热窑,其产量一般在600 t/d以下。但是由于其生产规  相似文献   

8.
彝族土掌房作为花腰彝民族村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在受到新时代的冲击,其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就以云南水瓜冲村彝族土掌房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民族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南朝鲜水泥工业协会的机关杂志报道:南朝鲜的东洋水泥公司与现代水泥公司各自建成了一条水泥生产线,于1985年10月正式投产。东洋水泥公司的三陟水泥厂,原有5台窑,现已将其中的4、5号回转窑改造成窑外分解窑,其年生产能力从36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现代水泥公司的丹阳水泥厂,在原有1—3号窑的基础上又新增建了一台4号窑,年产能力从140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 塔式机立窑以其破碎力强、卸料均匀,布风均匀,塔篦转速、转向可调,能控制卸料速度,不漏料等优点而为小水泥厂广泛使用,但塔篦的篦齿在连续使用一年左右便大部份被熟料磨损,破碎和卸料能力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更换塔篦。这样要拆开窑罩并吊开,把磨损的塔篦拆卸并吊上窑房操作平台,吊下窑房移走,换上新塔篦并安装好繁  相似文献   

11.
马振华  钱雅妮 《华中建筑》2013,(10):161-165
以往的城市空间研究大都是自上而下的,带有一种精英式的预设和抽象的偏执,是一种静态的研究.对此,我们倾向于“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的整体现,主张“漫游者①”式的观察,以把握空间的动态本质.该文选取汉正街区域的街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及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汉正街区域的街巷进行了总体考察,展示了街巷空间肌理的历史演变,揭示了丰富的街巷生活,也证明了汉正街街巷空间和街巷生活对于居民的重要意义.最后,对街巷中的认知系统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规划的研究是历史街区保护性规划的重要分项,“三坊七巷”是历史街区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典范,本文借鉴国内外交通研究的成熟经验,结合“三坊七巷”区域现状、发展规划,提出历史街区中交通规划的一般方法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福州规模最大的明清传统居住街区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本文分析了三坊七巷的特色所在,对其破坏性建设后的现状进行调查,呼吁保护三坊七巷,留存城市的记忆,并就此提出一些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张灾区人地关系的优化是恢复重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参与四川省灾区城乡恢复重建有关工作基础上,将灾区六个州市划分为龙门山以西的松潘草地和邛崃山地区、龙门山地区、龙门山山脉边缘-平原过渡地区、成德绵走廊的核心地区以及成德绵走廊以东地区等五个城镇发展空间单元。通过历史分析和现场观察,提出龙门山地区和龙门山山脉边缘-平原过渡地区是灾区人地关系优化的关键地区,并由此提出这两个地区人口和产业疏解的对策以及深化完善四川省城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山舰旅配套项目金口后山街改造设计案例,探讨商业古街的再生之路。结合鄂东南具有相似特征的古镇街巷形态及特色,制定了尊重乡土、尊重地方之人、尊重地方之神和尊重社会和谐发展等原则,总结出参与式的改建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RS、GIS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采集福州市“三坊七巷”区内现状数据, 建立现状调查专题数据库技术与方法, 探讨如何利用GIS信息的查询、分析等功能, 深化规划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三坊七巷”保护性规划的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武昕  刘晶 《室内设计》2014,(2):37-46
为探讨西方城市规划对华人住区的影响,本研究从殖民时期澳门、上海、青岛的三个案例入手,发现三个城市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由“里”、“弄”串联或者围合形成的低层高密的居住组团.作为传统居住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原型,巷弄住宅空间的出现意味着在文化“他者”到“正本”的过程中,传统中国城市与外来现代城市叠合成双重结构的共生体系,这一发现对我国当下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华 《住宅科技》2010,30(11):43-45
建业里西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里弄住宅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此次保护性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原始的建筑风貌,同时采取了一定节能技术措施,提高了房屋的舒适性并降低了能耗。介绍了在外立面保护性修缮及节能措施中采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方松林  王军 《工业建筑》2012,42(6):34-37
以甘肃庆阳石化厂厂前区搬迁重建工程实践为例,采用相关理论结合具体实践的方法展开厂前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景观设计,通过现场实地勘探和前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在此基础上对新迁场地进行了整体深入的方案设计,探索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工业厂前区的规划重建思路和工业新厂区的重建设计原则,对今后工业厂前区的更新重建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楼瑛浩  朱晓青  王竹 《工业建筑》2012,42(10):25-29
地区性工业遗产是特定时代产业文脉的表达,同时也是特定技术线索和工艺流程的文化展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开发,既包括对原有工业文明、工业精神等场所虚质的传承,同时也包含实质空间遗存的利用。以"线索"为楔入点,结合杭州炼油厂改造地块进行探索,一方面从虚质角度出发,探讨文脉、行为、反馈线索对空间的营造意义;另一方面从实质角度,探讨载体、模块的实体再利用保护方针。并总结相关社会指导策略,为今后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具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