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江济太为太湖流域水安全提供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已严重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经水利部批准,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于2002年1月起组织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由于引江济太涉及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洪涝、水资源配置和泥沙淤积等因素,为此水利部同意结合调水试验开展“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引江济太调水效果评估”“望虞河西岸排水出路及对策研究”“引江济太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引江济太三维动态模拟系统开发”等五项专题研究,并列为当年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  相似文献   

2.
"引江济太"工程对浙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位于长江口的常熟水利枢纽和连接太湖的望亭立交水利枢纽引长江水入太湖的“引江济太”工程,旨在增加太湖流域水资源量,加快流域水体流动,缩短换水周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缓解流域水恶化的趋势。针对“引江济太”的调水原则、分期控制水位、引水路线和2002—2007年调水实况,客观分析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水质,杭嘉湖平原的防洪排涝、农作物生长、供水和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已经实施了15年,因望虞河引江济太入湖水质并不好于太湖水质,社会各界对引江济太给太湖水质带来的影响仍有争议。文章以2007—2016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太湖、引江济太以及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太入湖水质尽管较太湖平均水质差,但明显好于22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引江济太有利于太湖水质的改善。同时,因为太湖的纳污能力有限,引江济太增加了太湖的污染负荷量,建议应在保证太湖水域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调度、适度引水。  相似文献   

4.
实施“引江济太”探索流域治水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生 《中国水利》2001,(10):65-66
太湖流域管理局按照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出实施“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缓解流域水质型缺水矛盾。近期“引江济太”调水主要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科学调度,每年引长江水10亿-15亿m^3入太湖。远期将望虞河,太浦河等建成“清水走”生态河道,最终实现太湖流域山清水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太湖流域的水问题突出表现为流域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明显,根据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太湖局提出的利用治太湖干工程体系开展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中在对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理论,方案,实施效果以及流域水环境保护措施做初步探讨后,认为实施引江济太,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是推动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引江济太长效运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引江济太长效运行,是继续贯彻“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调水方针,实践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引江济太的目标和特点,从管理体制和费用筹措等角度出发,提出引江济太长效运行的机制,为引江济太发挥综合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都要求流域水利提供更加安全的防洪保障,更加可靠的供水保障和更加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但由于流域的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与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流域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改善流域的水环境,根据温家宝总理“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指示精神,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从2002年起,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流域的两省一市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并开展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5年多来,引江济太有效地缓解了流域水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了流域水环境,特别是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引江济太有效地缓解了无锡的供水危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为引江济太长效运行在理论、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决策支撑。2007年12月14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本期重点对“引江济太调水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报道,并集纳了部分领导和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底,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对无锡市供水造成了严重成胁。为缓解供水危机,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引江济太应急调水10.04亿m^3,有效缓解了无锡供水危机。实践证明,实施引江济太有利于改善太湖水质和河网水环境、水生态,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引江济太"对无锡水环境利弊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斌 《江苏水利》2002,(12):19-20
一、“引江济太”对流域水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02年“引江济太”调水试验计划全年从常熟枢纽引长江水25亿m~3,其中抽引11亿m~3,入太湖10亿m~3,其余10~15亿m~3水量增加望虞河两岸供水,改善苏州、无锡地区水环境,满足地区用水要求。入湖水量中3~5亿m~3增加江苏滨湖地区用水,向上海、浙江等下游地区增加供水5~7亿m~3。调水试验于2002年1月30日正式启动,至4月4日结束。望虞河共引长江水9亿m~3,其中入太湖6亿m~3,太浦闸累计向下游地区供水6亿m~3。从太湖流  相似文献   

10.
望虞河是太湖流域“引江济太”的调水通道。本文根据近年来望虞河以西地区沿长江主要口门的引排水量统计结果,对引水量、排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情况及趋势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引江济太”工程实施后,望虞河以西地区引水格局变化及其对区域入太湖水量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自太湖流域实施“引江济太”调水工程以来,望虞河以西地区沿长江引水格局发生了变化,望虞河以西地区沿长江口门引水量在2000年后均有明显增加,而排水量年际变化不大,望虞河在“引江入太”的水资源调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该区域入太湖水量受沿长江引水量直接影响,在2000年后也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6):30-30
水利部近日宣布,2004年计划向太湖流域调引长江水25亿m3,入太湖10亿至15亿m3.同时继续实施“引江济太”等各项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或措施,增加流域供水,缩短流域换水周期,运用水利工程改善水环境.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表示,“引江济太”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突出成效,促进了理念创新并实现水资源调度“四个转变”:一是从洪水调度向洪水调度和资源调度相结合转变.2003年太湖汛期洪水利用率达100%,20多亿m3洪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二是从汛期调度向全年调度转变.2003年太浦闸首次尝试全年开启,实施上海和黄浦江下游地区全年供水调度,做到清水长流.三…  相似文献   

12.
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引江济太调水过程中实时调度与分析的需要,在原有太湖流域水量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二维连接的水量、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并在GIS统一平台下对模型进行了集成,开发了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系统;以太湖流域2003年为典型年,根据调水目标和调水约束条件,研究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方案,并提出了较优的引水方案;根据流域雨情、水情变化以及改善太湖、河网水环境的目标,分析了引江济太最佳引水时机以及引水入太湖的较适宜的引水流量。可为太湖流域引江济太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引江济太调水效果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在大量水量水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化、综合性的水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与太湖水环境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对引水期间河网与太湖水环境改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太湖局组织开展引江济太调水试验,至2005年引江济太进入长效运行,经过十余年不断实践,引江济太已成为当前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总结引江济太调水实践,分析了引江济太对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的作用.并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引江济太的供水保障能力、发挥保障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引江济太”是增加太湖流域水资源补给、改善太湖水环境的客观要求。根据2013年9月进行的太湖流域湖西区水量调度与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成果,推算调水试验期间沿江口门调引长江水的能力和影响程度,分析调水对湖西区内京杭运河等骨干河道水量、水质的影响及其分布,以及对太湖的水资源补给和水质改善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调度建议方案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7~2008年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水质改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事件和2008年冬春季引水中引江济太工程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爆发1周内,随着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行,贡湖水厂水源地溶解氧和氨氮等水质指标从劣Ⅴ类转变为Ⅲ类,小湾里水厂和锡东水厂水质也有好转;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调水条件下,2008年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贡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从7.04 mg/L、0.106 mg/L、4.10 mg/L下降到3.35 mg/L、0.087 mg/L、2.87 mg/L,氨氮水质指标保持在Ⅲ类,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改善太湖局部湖区水质、保障太湖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引江济太调水工程长效化运行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利》2007,(24):8-8
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太湖贡湖水源地水质恶化,无锡供水受到严重影响。水利部及所属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成功实施引江济太,及时改善太湖水质,恢复无锡城市供水。水科部还积极妥善处理了武汉汉江、巢湖等多起水污染事件,建立了突发性事件的月报制度。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太湖流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两年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和太湖流域水资源调度的作用和效益,并对太湖流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在两年实践的基础上,对引江济太予以扩大、延伸、深化和升华,完善以引江济太为标志的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促进流域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9.
引江济太工程与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军 《中国水利》2004,(2):32-35
太湖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两年的引江济太试验对缓解太湖水质恶化、使死水流动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和效益.但是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修复和保护在本质上仍然还是要先治污.因此,引江济太工程需要与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有机结合,分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20.
望虞河引江对太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从望虞河引长江水入太湖以加大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缓解流域水污染形势 ,是近期治理太湖的应急措施 ,但引水存在各种影响。以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有关望虞河引江资料为分析基础 ,从水量、水质、水环境容量、富营养化、水交换周期与泥沙等方面分析长江水对太湖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引水时机与太湖调度方式 ,为提高“引江济太”的效能提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