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两种纱线条干均匀度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Uster条干仪和CTT所测纱线条干CV值的对比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只是存在数值上的差距。同时指出,用CTT来评定和预测纱线条干不匀及织物的疵点分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其对纱线及织物的质量控制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纱线条干均匀性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在纱线条干图像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的构建方法。通过建立织物组织变化模型和光照模型,将纱线直径值与基元组织点外观灰度纹理分布相结合,构建电子织物外观数学模型。实验中通过将采集的纱线序列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和形态学运算等处理,获取纱线直径数据,代入到构建的织物外观数学模型中,实现基于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的模拟并且相关参数可调。通过选择合理的织物结构参数,提出的电子织物模型能够真实的反映纱线条干均匀性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准确预测布面效果。  相似文献   

3.
棉布外观疵点与纱线条干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侃  姚穆 《棉纺织技术》1995,23(12):6-8
本文通过对81种特别纺制纱的条干质量及其织物表面特征分析,建议从纱线条干角度,将本色棉布的疵点分为六大类10种,并归纳出其与条干客观测试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棉纱条干进行分析,合理配置工艺和采取措施,提高纱线条干质量。  相似文献   

5.
《国际纺织导报》2014,42(5):60-60
正TESTEX着力于更尖端的测试设备,采用USTER5型条干仪(图1)进行检测,可进一步确保纱线的品质。条干均匀度是鉴别单纱和股线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数值取决于纱线粗细段、棉结及纱线毛羽的数量,因而这几个参数是影响成品织物外观均匀度的关键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精确地评价纱线的表观条干均匀性,提出一种基于亚像素边缘检测的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取纱线图像;然后对纱线图像进行亚像素边缘检测获取纱线边缘点集;利用开运算对获取的边缘点集进行处理,进而获得纱线条干的边缘;最后采用坐标直方图方法计算纱线平均直径和条干CV值。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多种不同线密度的纯棉纱线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电容式条干仪的均匀度检测及基于模糊C均值分类和Otsu图像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亚像素边缘检测的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方法与电容式的测量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所提方法可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进现有纱线条干均匀度测试仪在预测织物外观质量上的缺陷,对棉型平纹织物织造过程中的纱线截面面积、纱线截面周长、纤维空隙率、纱线压扁率,纱线密度等纱线截面参数的变化建立分析模型并优选参数,并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论证的方法,进一步分析织造过程中纱线截面面积及周长的变化。通过分析得出,在纱线到织物的织造变形过程中,纱线截面周长的变化远小于其截面面积的变化,纱线截面面积的变化率约是纱线截面周长变化率的2~3倍。通过对纱线截面椭圆长轴与其截面周长、截面面积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纱线截面周长与椭圆长轴呈弱相关,纱线截面面积与长轴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分析了半精纺纱线的主要特点,指出传统环锭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使半精纺纱线的毛羽多且长,条干水平不理想,影响织物质量。介绍了紧密纺纱技术以及运用紧密纺技术生产半精纺纱线的优点:强力高、纱疵少、毛羽少,条干均匀等,探讨了紧密纺生产半精纺纱线应注意的事项,及需探讨和摸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了“两组分混纺纱线通过Uster条干仪时,纱线单位重量的相对支数将随混比的大小成线性变化”的结论,解决了Uster条干仪检测纱线混比的理论问题,为实现Uster条干仪的扩大应用 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维图像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存在信息缺失、纱线条干三维合成准确度不高等问题,在平面镜成像的三维检测系统基础上提出一种纱线条干三维合成校准方法。选用4种不同粗细的纯棉集聚纺纱线,用相机在一幅图像中采集各个纱线的多视角图像,分别用校准方法对xoz平面和xoy平面校准,再进行二值化、形态学开运算处理,得到清晰的纱线条干二值图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系统几何关系合成纱线条干三维模型,计算纱线条干各截面上像素点个数及其变异系数,与Uster TESTER 5测得的二维直径及纱线二维直径CV值对比评价纱线条干建模精度。结果表明,三维模型纱线各截面像素点个数与二维直径相关系数在0.987以上,条干均匀度CV值与Uster法结果的极差在2.36%以内,证明校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纱线的动态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玲  梁银铮 《纺织学报》2006,27(8):19-21
纱线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织物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因此对纱线力学性能的研究,尤其是对纱线在动态拉伸情况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应用美国劳森公司的CTT纱线性能测试仪,对纱线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测试发现,纱线的动态力学性能指标比静态测试的力学指标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林建萍 《纺织器材》2011,38(6):16-19
为了减少络筒工序的纱线毛羽,提高无结纱质量,在设定的标准试验条件下,分别对若干种纱线在使用与不使用气流式毛羽减少装置进行对比试验,并分析探讨了毛羽减少装置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纱线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气流式毛羽减少装置,不仅能减少纱线的毛羽、条干CV值、粗节、细节和降低强力CV,而且还能提高纱线的最低强力,有利于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磁控溅射对纺织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JPGF-450I型磁控溅射镀膜机,以锦纶织物为基材,制备纳米铝膜。通过改变溅射功率、工作压强等工艺参数,获得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镀铝膜锦纶织物,测试镀膜后锦纶织物中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功等拉伸性能,研究溅射功率与工作压强对镀膜织物中纱线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镀膜纱线与原纱相比断裂强度有所提高,断裂强度不匀率降低,断裂功受断裂伸长率影响明显;随溅射功率的增加,镀膜纱线的断裂功和断裂伸长率都呈减小的趋势;工作压强在0.8~0.9Pa时,镀膜纱线的断裂功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并通过AFM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镀膜锦纶织物的表面形态发现,锦纶丝的表面形成了较完整均匀的纳米铝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Lyocell纤维的性能和纺纱工艺.Lyocell纤维属于环保型纤维,其织物穿着舒适、无毒害.Lyocell纤维成纱毛羽较多,成纱单强CV值偏高,细纱吸棉管容易堵塞,造成大量断头.Lyocell纤维纺纱时,应根据Lyocell纤维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重点控制成纱毛羽,生产中温湿度对Lyocell纤维的纺纱性能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毛羽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棉纱的毛羽指数和捻度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CTT纱线性能测试仪,模拟了棉纱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与机件的磨损,并测试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毛羽指数和不同捻度的棉纱磨损性能.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棉纱在相同线密度条件下,其磨损性能与纱线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大于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切片技术测试织物结构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得到织物结构中的一些隐性参数,利用切片技术,结合显微观测技术和相应的采图软件,得到纱线在机织物中的截面形态,认为纱线在机织物中的截面形态不能一概而论,存在一定的规律,并把试验测得的数据应用到织物几何结构相的确定当中,从而用于指导实际生产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证明了利用切片技术检验织物的隐性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技术还需在密度较大、纱线较细的织物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花式纱的特殊性出发,提出面料效果=(纱线 组织 ひ?*纱线运用手法,并对其中所包含的着装思维进行分析,认为对纱线运用手法的分析可转化为对思维、纱线、组织、工艺及效果的分析,并且将纱线运用手法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对2007/08意大利面料进行分析得出:春夏以经向细纱或单丝和纬向细纱以及花式线搭配为主,利用各种组织、修剪、绣花等工艺在面料中充分展现纱线;秋冬以经向细纱或中支纱和纬向细支纱以及花式线搭配为主,利用复杂或提花组织、植绒或绣花等工艺表现面料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机织物仿真模拟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昊  李旦 《毛纺科技》2005,(7):55-57
基于机织物结构模拟中由于纱线屈曲而产生的光线反射不均衡性,文章系统分析和探讨了改进机织物外观效果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快捷、有效提高织物外观数字化模拟效果的新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织物中相邻经纱或纬纱之间的部位,以及经纬纱交织的部位亮度较低,而经纬浮长的中央突出部位亮度较高,使得同一根纱线的不同部位由于在织物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亮度的情况.该算法以二维的方法模拟实际织物表面的三维效果,具有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纱线和织物的弯曲刚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归纳了纱线和织物弯曲刚度已有的测量方法特征及意义,并简要地阐述了改进单纤维电子强力仪测纱线弯曲性能的方法和实验结果,。同时对影响纱线和织物弯曲刚度的因素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解决纱线弯曲性能与织物弯曲性能对应测量方法和建立其间理论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