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分布、结构及毒性危害,并重点阐述了相关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方法以及近年来新兴的检测方法,以及其特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由霉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感染后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定为I类致癌物质,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很容易污染谷物、坚果、香料、植物油脂、乳类及其制品等多种食品。因此,研究出快速、准确、高效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是政府、企业和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共同目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免疫技术发展的各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免疫传感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量子点探针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检测效果、优缺点及国内外应用等方面进展,为今后研发更优的检测黄曲霉素新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乳品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_1,AFM_1)具有强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肉、尿、乳汁、肝脏、肾脏、肌肉、血液中,其中以乳汁中最为常见。本文综述了薄层色谱法、高效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免疫胶体金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残留在乳制品中AFM_1方法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各方法优缺点,并对未来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为保证乳品安全和提高我国AFM_1的检测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5.
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AFT)检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对黄曲霉毒素快速,准确的检测有重要意义,本中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几种常见检测方法,并对其特点及检出限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食品污染情况和限量标准,综述了目前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分析检测方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指出了黄曲霉毒素分析测定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粮食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一旦污染粮食和饲料,会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造成经济损失,准确、快速的对粮食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粮食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和确认方法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 即使痕量级水平的摄入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长时间的危害。粮食等作物在生长和贮存期间都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由于其高毒性, 已有很多检测方法来检测不同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且并不是每个方法都能满足国标限量水平。本文综述了不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 重点讨论几种较成熟方法在不同基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致癌物质 ,许多国家已将其限量标准提高 ,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已因其毒性而提高 ,并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技术壁垒。文中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1的几种常见检测方法 ,并对其特点及检出限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粮食在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论述了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希望为黄曲霉毒素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污染多种农作物和食品,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措施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因此,制定相应的标准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截至到2015年1月,我国现行的针对黄曲霉毒素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有21个,其中有11个标准在2010~2015年发布实施。本文全面综述了21个标准中采纳的7种测定方法及其特点,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最权威的确证定量测定方法,而免疫层析法则是最简便的快速筛查定性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标准的制修订现状,并展望了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发霉的粮食、豆类、坚果及其相关的食品中,极易通过饮食进入人体,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类健康,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检测至关重要。食品基质复杂多样,检测前需要使用配套的前处理技术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富集、纯化。本文对近年来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特点进行了综述,对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免疫磁性固相萃取、免疫亲和柱以及QuEChERS等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对,并对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免疫分析等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后续开展黄曲霉毒素的安全风险评估以及新型检测技术开发等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安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黄曲霉毒素的理化特性可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方法进行脱除。本文对黄曲霉毒素的主要脱除方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保障农作物及其制品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食品中4-甲基咪唑的常见来源,以及4-甲基咪唑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近年来食品中4-甲基咪唑含量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最后对食品中4-甲基咪唑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钙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常量元素。然而,我国居民膳食中钙的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一半,传统补钙制剂存在生物利用率低等缺点,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补钙制剂势在必行。食源性钙结合多肽因其天然性更为安全可靠,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常见的食源性钙结合多肽及其分离纯化、鉴定方法进行综述,以寻找食源性钙结合多肽的新路径,以期为食源性钙结合多肽的制备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丝状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的理化性质及危害,在稻米中的污染现状、限量标准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给真菌毒素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脂肪烃类化合物,自上个世纪50年代合成以来,该类化合物以其优良的稳定性及表面活性作为加工助剂被应用于多种民用及工业领域,如纺织品、灭火器和油漆等行业。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空气、沉积物、饮用水、海水和食品中检测出全氟类化合物。膳食作为人体暴露PFCs的重要途径之一,已受到了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综述了食品中PFCs的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食品中PFCs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当前主要采用离子对液液萃取和液固萃取,WAX柱净化提取液,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食品中的PFCs。由于食品中PFCs处于痕量水平,对该类物质的检测方法中空白本底的控制尤为重要。另外,全氟化合物存在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差异将是研究人员对其准确监测的困难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一种非精神活性大麻素,不具有成瘾性,并且现代药理学证明,大麻二酚具有诸如抗癫痫、抗焦虑、镇静等多种药理学活性,表明大麻二酚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活性天然产物。工业大麻又名火麻、胡麻、线麻等,为大麻科(Cannabaceae)大麻属(Cannabis)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工业大麻应用广泛,作为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脂来源,备受食品加工、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的青睐。工业大麻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均有对工业大麻入药的记载。在工业大麻的种植及加工过程中,大麻二酚不断累积和代谢,因此,大麻二酚的检测对工业大麻原料及制品的品质评价及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类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大麻二酚检测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应用特点和检测效果进行综述,并对我国未来大麻二酚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经常污染粮油原料及其制品,具有强致癌性.介绍了黄曲霉毒素毒性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残留限量标准;针对不同基质间组分存在较大差异,概述了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及免疫亲和柱净化等样品前处理方法;同时对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酶联免疫吸附等测定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原理、应用及特点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了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主要损害机体的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对人类危害极大。该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提取和检测方法,并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方法,为进一步加强黄曲霉毒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