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结合某一实际工程,在对比研究梁柱节点连接形式对弦支刚架结构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确定了梁柱节点采用刚性连接的形式。针对风吸荷载较大的情况,分析了弦支刚架的预应力设计方法。鉴于弦支刚架的梁柱-拉索节点受力复杂,设计了补强型梁柱-拉索节点,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力学性能,验证了补强型梁柱-拉索节点受力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弦支刚架的整体力学性能,得到其力学分布规律,同时分析结果还表明,弦支刚架的刚度大,结构变形小。对比弦支刚架与普通门式刚架在相同荷载下的内力表明,相对普通门式刚架上弦梁的跨中弯矩,弦支刚架上弦梁的跨中弯矩减小了69.35%。  相似文献   

2.
目前采用单孔跨径较大的梁式桥方案,一般有连续梁、连续刚架两种基本体系。无桥台斜腿刚架桥从外形上可认为是桥墩斜置的三跨连续刚构,由于桥墩的斜置和增设了边斜杆,使其结构受力特性发生了变化,受力状态介于梁桥和拱桥之间。论文把无桥台斜腿刚架桥与连续梁、连续刚架受力特点进行比较,并对无桥台斜腿刚架桥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邓睿 《上海建设科技》2021,(4):19-21,25
景观刚架桥是一种桥梁桥台与主梁浇筑为一体的桥梁.由于刚架桥形成刚架结构,为超静定体系,受力复杂,所以必须细致研究处理.通过杆系模型和实体模型对刚架桥进行了全桥受力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现设计的景观桥受力满足规范要求.此设计和分析结果可为类似桥梁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门式刚架作为经典受力体系,以单榀刚架受力性能的可靠性为基础,而门式刚架梁柱节点的刚性连接是组成刚架的基础,所以梁柱节点的刚度对刚架至关重要。在新规程实施以前,老规程对梁柱节点的刚度并没有明确要求,以致有些设计的节点达不到刚性节点要求。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整改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对如何增强节点刚度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限元程序对半刚接门式刚架在高温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整体结构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节点的刚度不断下降,当节点的刚度下降到不能约束与其连接的梁柱构件时,结构将发生突然坍塌性破坏;由于在高温下钢材的屈服强度下降较快,半刚性连接性能虽然能使梁柱节点处的受力性能改善,但不能提高整体结构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半刚性连接的性质,对一榀门式刚架按梁柱节点为刚性与半刚性进行了模拟,验算了刚架的内力和刚度,对两种连接形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梁柱节点半刚性对刚架结构内力和刚度影响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张吉磊 《福建建材》2023,(10):65-67+85
为研究不同钢结构门式框架厂房的抗风特性,以长汀县高性能纳米钛酸钡产业化项目为研究背景,运用数值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建立门式刚架厂房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节点刚度下门式刚架的风致动力响应及不同风荷载强度的弯矩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门式刚架厂房节点刚度的降低,钢柱顶点的最大位移和位移平均值均不断增加,而卓越响应频率则不断降低;不存在风荷载作用的门式刚架厂房弯矩图呈正对称,而存在风荷载作用的门式刚架厂房弯矩图呈反对称,后者的最大弯矩比前者增加3~5倍,表明风荷载对刚架的受力起到了控制作用,对于刚架的极限承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刚架柱脚和梁柱节点,刚架顶部节点的最大正负弯矩值均较小,而前者的最大正负弯矩值随风速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门式刚架厂房抗风设计中可以通过加大柱截面、提高柱体脚部的刚度、将柱脚嵌固边界改为铰接边界、梁柱节点增加腋角等方式提高结构的抗风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 门式刚架系梁柱合一跨变结构,其造型美观,结构轻巧,构造简单。实践证明,在软土地基上大面积载荷工程中应用是较理想的结构形式。其特点如下: 1.结构本身刚度大,有独立平衡外力作用。因为门架结构基础呈铰接状态,故而对地基依赖性小,基础角变位不影响结构受力状态,对地坪大面积载荷具有一定的适应性。2.抗震性能好。一般刚架结构震害大都位于梁柱节点处及柱子下部地面以上部位。门架结构由于梁柱刚接其横向刚度很大,经地震力冲击即使个别部位开裂,但由于钢筋拉接尚不致倒塌;如果屋面板采用三  相似文献   

9.
框架结构和其他结构形式中的框架部分都存在梁柱相交的重叠部分,当此重叠部分相对其跨度较大时,构件交点处会形成刚性节点区域,刚域尺寸的确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整体分析结果。采用不同方法确定柱刚域范围对结构的分析结果和设计结果存在差异,尤其是对框架结构和以框架受力为主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框架部分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现行结构设计规范阐述SATWE软件确定柱刚域范围方法和考虑梁柱刚域对于结构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门式刚架是轻型钢结构的典型代表,端板连接是梁柱节点的常见形式,端板连接的刚度极大的影响门式刚架整体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分析了端板节点刚度对门式刚架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影响,并对在实际检测鉴定过程中合理的考虑端板节点转动刚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都将梁柱连接节点处理成理想的刚接或铰接,然而实际工程中的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总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属于半刚性连接。本文研究半刚性连接的节点转动刚度对门式刚架内力分布和结构位移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转动弹簧形式模拟半刚性梁柱连接节点,选取典型门式刚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参数化语言(APDL),编写了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的蒙特卡洛随机有限元程序,对节点转动刚度不同的半刚性门式刚架进行了抗风可靠性分析,得出了结构可靠度指标与节点转动刚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供实际工程应用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设计软件PKPM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刚域的应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柱截面尺寸、梁高、设防烈度下梁柱节点刚域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并对如何实现梁柱节点刚域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梁柱截面较大时,宜考虑梁柱节点刚域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且柱截面是影响是否考虑梁柱节点刚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对一种新型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密肋复合墙体的弹性简化计算模型进行研究。在密肋复合墙体框格单元试验的基础上,探讨框架梁柱刚度、填充材料力学性能等主要因素对密肋复合墙体框格单元受力性能及破坏形式的影响;将墙体中的填充块对整体墙体的作用等效为铰接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对角斜压杆,并分析、构造出等效斜压杆宽度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刚架-斜压杆简化计算模型并推导出刚架-斜压杆弹性抗侧刚度公式。理论分析表明:刚架-斜压杆能够较好地反映密肋复合墙体的真实受力性能,是一种合理的简化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介绍考虑剪力墙剪切变形的框剪结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作者为解决框剪大刚架结构受力分析而作的研究。故本文后面也扼要介绍框剪大刚(排)架结构体系的形成和受力特点,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剑波  缪宏伟  裘盼盼 《安徽建筑》2011,18(6):162+204-162,204
门式刚架是近年来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受力结构,文章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梁柱连接采用半刚性节点的门式厂房进行了有限元受力分析,为深化该体系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门式刚架的参数优化及设计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设计经验和规范的建议,本文选取了门式刚架的常用建筑尺寸和梁柱形状,在满足规范对门式刚架强度、刚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以单位面积用钢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影响刚架用钢量的主要离散参数(如结构形式、荷载、柱距、跨度、高度、坡度和梁柱构件等)进行了优化分析和设计.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结构的最优布置及诸参数的建议取值,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光明  陈东兆  王惠芬 《钢结构》2011,26(5):7-10,71
基于梁柱线刚度比和半刚性节点对三阶柱计算长度的影响,通过对一榀三阶柱门式刚架的屈曲分析,得出了三阶柱计算长度系数.目前,多数厂房计算模型被简化为梁柱刚接有侧移模型,忽略梁对柱的约束及半刚性节点对柱计算长度的影响.这种简化与梁柱实际受力情况出入较大,故采用理论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考虑梁柱线刚度比和半刚性节点对柱...  相似文献   

19.
张丽蓉  陈建峰  谢海清 《四川建筑》2012,32(2):154-155,158
杨家院子异形刚架桥位于遂渝二线与达成二线的相交处,两线斜交角度22.5°。为满足遂渝二线上跨达成二线行车需要,采用了异型刚架桥。本刚架桥斜交角度小,为解决与路基衔接的问题,在刚架两侧分别设计了三角形接头。同时桥位处地质条件较差,给刚架的结构设计及基础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杨家院子异性刚架桥的结构设计及计算的介绍,可为以后同类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单层轻钢厂房刚架梁和节点域的加固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层门式刚架轻钢厂房因使用功能改变,会出现构件的强度、刚度或节点承载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加固。本文结合对某制药厂房的加固。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刚架梁和节点域加固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分析表明。采用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设置斜向的加劲肋及加腋加固节点域可有效降低构件应力。由于加固前后的节点的受力状态有所不同,故在补强节点域和刚架梁的同时应验算刚架柱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