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其面目”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的理解迄今有"掉转头来"和"改变态度"两说,均不确."旋其面目"当为转动面孔义,即摇头晃脑的动作,该身体动作在<庄子·秋水>篇中则用来表示恍悟自得之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183;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一语,“旋”当训“还”,系还返、回复之义;“面目”指与神情有关的面容。“旋其面目”,即是回复其面容。“面目”不表“脸”或“头”义,“旋其面目”不能解为“转过脸”或“转过头来”;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即黄河所入之海,在黄河入海口之东;河伯“东面而视”,所视即为“北海”,也用不着“转过脸”或“转过头来”。  相似文献   

3.
《庄子·秋水》是中国文学经典中的名篇,文章运用古代汉语之文字、音韵、训诂之法考释了《秋水》篇中“规规”的确切含义.既对成玄英的训诂成说提出了质疑,又对清人王先谦的训释做了申补.《论语》流传至今,有关其著作达千种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对《论语·微子》“何德之衰”的训诂不尽一致,且存在一些疑问.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天下》篇是现存《庄子》三十三篇中很重要的一篇,其对当时的主要学派思想有着清晰概括及刻画,在本篇中,庄子从“道术”流变为“方术”的角度,对各家学派都作了评述。无论是将其置于整个庄子思想体系、还是将其置于整个先秦学术思想流变的大背景之下考察,该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史价值及意义。本文试从“道术”与“方术”的关系及庄子评述百家之学两方面对该篇作一个简要的梳理,以期更好的理解庄子思想及各家思想。  相似文献   

5.
庄子<秋水>篇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时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变化着的客体对象是认识主体的人无法穷尽的,因而形成了人的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庄子"以道观之"的宏观视野,使认识不再拘泥于一隅之知,而是将人的认识引向无穷相对的广大领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认识世界、师法造化及立意造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布颜图关于“大”的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展示了《周易》、《老子》及《庄子》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所特有的认识观与宇宙观。  相似文献   

7.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8.
联系子綦的“三籁”论与庄子笔下呈现的子綦的心路历程来解读庄子《齐物论》中“吾丧我”的含义。庄子在《齐物论》《人间世》等篇目中展示了子綦遭遇天人相忤后继续探索而最终得道的历程,《齐物论》中的子綦恰好处在由“人”而“天”的枢纽位置。“吾丧我”是指本真之“吾”对执于名利及形体的“我”所作的洗心之举。子綦的论“三籁”阐释了“吾丧我”的根据、过程及其指归。  相似文献   

9.
<正> 张湛在《列子序》中说:“庄子、慎到、韩非、尸子、淮南子、玄示、指归,多称其言。”马叙伦在《列子伪书考》中说:“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成此八篇。”两种说法,针锋相对。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列子》究竟是不是先秦著作?《列子》究竟是不是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了包括《淮南子》在内的诸家之言而成的伪书。要回答这  相似文献   

10.
《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作为老子哲学的继承者,既然弘扬了老子的"道",那么必然也要谈"德"。在《庄子》里,庄子赋予了"德"新的含义,并描绘了他心中的"至德之人"和"至德之世"。  相似文献   

11.
"三"被道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这个概念担负着"化生"的重要使命,它的这一功能,既能解释道家的基本生命观,又能很好地反映道家的生命哲学。在《庄子.秋水》的名篇"濠梁之辩"中,"三"这个文化概念隐藏在字里行间,贯穿全篇,有助于对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做更深层次的解读:生者即至美,凡生者皆为美。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逍遥游>和<秋水>中"海"的内涵."海"是庄子寓言系统中的一个喻体.庄子等先秦诸子喜用"海",反映了先民对海洋的崇拜以及对海洋精神的一种探求.  相似文献   

13.
江淮方言“捣特”经历了一个从动宾短语“捣他”到形容词性詈词“捣它”,到特殊否定词“捣特”的主观化历程,语义上形成了“攻击-诅咒-否定”的语法化环链。形式上,“捣他”发生了语义指向从无到有、从事物到动作、再到话语的转变。其后续N(P)的[+指人]语义特征发生了变化,生命度逐渐降低为零。相应地,“他”发生实义虚化,语音弱化。  相似文献   

14.
王东在《〈水经注〉词语拾零》中指出“秀”有“高出、特出”义。通过全面查检《汉语大词典》以及详细分析《汉语大词典》中所有含“秀”的词条,笔者发现其中有部分含“秀”的词条忽视了“秀”有“高出、特出”义,释义未确,旨在纠正其错误。  相似文献   

15.
《庄子》内篇中蕴含着丰富静修的心理学思想。结合原文,阐述了三个基本的静修原则,即“借助原型表达静修的境界”、“与内在圣贤的对话”以及“静修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同时也阐发了庄子静修的几个重要的方法,即“心斋”、“坐忘”和“若镜”,并运用现代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6.
墨辩的认知主体是“心”,《庄子》中的认知主体也是“心”,但内涵有极大差异;墨辩的认知主体强调其感官的官能、认知的意志以及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能力,而《庄子》的“心”则强调以不带个别价值判断为其认知的原则。墨辩的认知客体,即是认知主体以外各种存在性的人事物,《庄子》则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形下的经验事物层次与墨辩的认知客体相同,但是其形上的“道”之层次,则有别于墨辩,而涉及到关于宇宙与人生方面的价值意涵。通过从认知主客体及其相互影响的层面分析墨庄认知模式的异同与互补关系,认为主客二元模式可成为主客一元模式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7.
《会饮篇》是柏拉图的重要作品之一.柏拉图运用“显白——隐微”式的写作手法阐释了其中的微言大义.美国古典学家伯纳德特对《会饮篇》非常重视,对他的英译本《会饮篇》开篇进行研究可以深化对伯纳德特和《会饮篇》的研究.对伯纳德特英译本《会饮篇》开篇,也即该篇对话发生的大背景进行考察,认为其隐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图.  相似文献   

18.
《庄子内篇一秋水》的最后一段是庄惠的濠梁之辩,这一段对话讲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一座桥上看到鲦鱼在水中游动,围绕着"人能否知道鱼在水里游的快乐"为主题所展开的辩论。立足于他们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感知事物的态度,分析他们思想的同异。从情感、移情、忘情三个层面,由外及内的阐明快乐及快乐的本性,揭示出庄子思想意义上的"快乐"就是去掉情感束缚、超越移情、忘情意义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元代诗评家范德机在排类“乐府篇法”高下时,首列《焦仲卿》而并提《木兰诗》等五六篇为“上格”,“皆为绝唱”(《木天禁语》).《焦仲卿》即《焦仲卿妻》诗,又名《庐江小吏》/庐江小吏妻》;后人常取其首句径标其题为《孔雀东南飞》,或取首二字名之以《孔雀》.范论而后,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更极称《孔雀东南飞》“百代而下,当无继者”,“诚为古今绝唱”,而且断言“建安以还”“几于充栋汗牛”的古(拟古)诗中,“独《孔雀》一篇,更千百年无复继响”(《诗薮》).  相似文献   

20.
庄子从理论上丰富了“隐”的内涵和“避世”的途径。他认为人在乱世能够“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则可“不避世非,以与世俗处”。苏州园林文化所包涵的“隐”的思想就体现了庄子的“隐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