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淀粉是以葡萄糖为单位组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未经糊化面制品其淀粉分子结构呈微晶束定向排列。这种淀粉结构状态称为β型结构。淀粉结构呈β型的面制品通过蒸煮或挤压,达到糊化温度时,淀粉充分吸水膨胀,以致微晶结构解体,排列混乱,这种淀粉结构状态叫α型,这个过程叫α化。通俗地说,就是由生变熟的意思。其熟化程度现在可用测定α度来衡量。蒸煮面制品由于含水分高,需将样品成干基后再进行测定。现将具体测定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预糊化淀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1、前言预糊化淀粉的原文是“Pregelatinized starch”,直译是“预凝胶淀粉”,但由于淀粉呈凝胶状态前必经糊化,因而译为“预糊化淀粉”。天然原淀粉通常为β淀粉,为区别起见,又称预糊化淀粉为α淀粉,同时将预糊化淀粉的凝胶过程称为α化。原淀粉具有微结晶(胶束)结构,冷水中不溶解膨胀,对淀粉酶不敏感,这种状态的淀粉称为β淀粉。将β淀粉在一定量的水存在下加热,使之糊化,规律排列的胶束结构被破坏,分子间氢键断开,水分子进入其间。这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失去双折射现象,结晶构造消失,并且易接受酶的作用,这种结构称  相似文献   

3.
对碘呈色度方法测方便面α度原理的初步分析如下。 天然淀粉有两种结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小麦直链淀粉占纯淀粉24%。淀粉粒是许多排列成放射状的微晶束构成的,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制备出糊化度分别为58%、80%、100%的籼米淀粉,探讨了糊化程度不同对籼米淀粉微观形貌、结晶特性、短程有序结构、层状结构及其热特性、黏度性质的影响。结构特性表明,随着糊化度的增加,籼米淀粉颗粒结构破坏程度加剧,双螺旋结构和分子有序排列被逐渐破坏,半结晶结构逐渐消失。热特性结果进一步证实,淀粉微晶结构随糊化度增加被破坏的程度加大,且不稳定的微晶优先被熔化使得剩余微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所提高。黏度性质表明,完全糊化籼米淀粉能在较低温度下吸水溶胀形成高黏度的溶液,但热糊稳定性差。尚余微晶结构的淀粉随糊化度的增加表现出更高的峰值黏度和更弱的热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王蕊 《粮食与油脂》2021,34(2):80-83
研究了添加量为0、0.1%、0.2%、0.3%、0.4%的硬脂酰乳酸钠对油炸方便面的影响,测定面团的拉伸特性和方便面的复水时间、脂肪含量、淀粉糊化度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硬脂酰乳酸钠能够增强面筋的网络结构,提升面团的拉伸特性.硬脂酰乳酸钠显著增加方便面的淀粉糊化度,淀粉的糊化程度越高,方便面的复水时间越短,说明糊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介绍快速复水,味感良好的方便面类的加工方法。淀粉中含有α—淀粉及β—淀粉的构造形态,由于淀粉种类的不同其含量也不同。在通常的状况下与水共热约在55℃以上时开始α化(糊化),转化为α—淀粉。干燥或降温则会引起β化(硬化),形成可以进食的状态。快速干燥α—淀粉或在冷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马铃薯全粉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添加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研究其混合粉基本成分及对方便面冲泡特性、糊化度、感官评分、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建立混合粉指标与方便面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的基本特征,对方便面色泽、冲泡特性、感官评分、糊化度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均有差异。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方便面的色泽呈暗红趋势变化;方便面的冲泡特性、糊化度、感官评分及质构特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适量添加马铃薯全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方便面的食用品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5%~20%,其方便面食用品质较好。方便面的复水时间、冲泡损失、断条率与粗淀粉、粗蛋白、脂肪、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膳食纤维、灰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方便面的感官评分、糊化度与粗淀粉、粗蛋白、脂肪、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膳食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或P0.01)。这从侧面可说明马铃薯全粉中的粗淀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灰分等一些基础成分对非油炸挤出方便面的品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高占比马铃薯全粉方便面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8.
谢钦  高群玉 《食品科学》2012,33(9):72-76
采用一种基于累积光密度(IOD)值的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的方法,动态定量监测500nm波长处,A型(玉米淀粉)、B型(马铃薯淀粉)、C型(豌豆淀粉)3种淀粉在过量水分含量体系中糊化时的结晶程度的变化情况;建立同一温度点下对应的DGI (IOD法对应的糊化度)和DGD(DSC法对应的糊化度)的直角坐标系,分析不同淀粉的糊化进程;绘制温度-IOD响应差谱图和代表淀粉糊化过程中结晶变化的响应强度的峰形图。结果表明:3种淀粉经历了不同的结晶程度从减弱到完全消失的历程,并且在糊化的不同阶段各有差异,同时糊化进程也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主要和淀粉的结构多样性与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谷基配方米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米粉的消化吸收性能,将生物酶解技术与传统滚筒米粉生产工艺集成.用α-淀粉酶BA75水解大米淀粉,确定主要工艺参数;探讨酶解工艺对产品糊化度和消化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米浆pH值自然,α-淀粉酶BA75最佳反应温度60℃,酶添加量O.02%~0.07%(按米粉质量计)条件下水解30min,DE值在5%~10%之间.为保证米浆管路传输性能,酶的钝化条件为70℃、15 min.生物酶法工艺制备的米粉较传统滚筒干燥工艺制备的米粉在糊化度和消化吸收性能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生物酶法工艺米粉糊化度迭100%,淀粉消化指数SDI提高了3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荞麦、燕麦等杂粮的营养成分做了对照分析,并对杂粮粥的不同熟化条件进行实验研究,为蒸煮杂粮保健食品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思路.文中探讨了糊化度、浸泡时间、料液比等实验因素对杂粮粥加工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荞麦、燕麦的最佳熟化条件为熟化前荞麦需要浸泡6h、燕麦需要浸泡12h;熟化时间均为40min;杂粮与水的比例为1 ∶ 10.通过测定糊化度的方法比较,其中利用碘吸光度值法的测定结果与酶水解法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荞麦、燕麦等杂粮的营养成分做了对照分析,并对杂粮粥的不同熟化条件进行实验研究,为蒸煮杂粮保健食品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思路.文中探讨了糊化度、浸泡时间、料液比等实验因素对杂粮粥加工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养麦、燕麦的最佳熟化条件为熟化前养麦需要浸泡6h、燕麦需要浸泡12h;熟化时间均为40min;杂粮与水的比例为1∶10.通过测定糊化度的方法比较,其中利用碘吸光度值法的测定结果与酶水解法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分析了挤压参数对荞麦方便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重点研究了对荞麦粉糊化度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方便面中淀粉糊化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大淀粉糊化度降低;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糊化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A-型微晶淀粉和天然玉米淀粉、酸解玉米淀粉酶解性能之间的差异,采用直接将短链直链淀粉从溶液中重结晶的方法制备A-型微晶淀粉,然后在一定的酶解条件下,分别将加热前后的各种淀粉样品用α-淀粉酶进行酶解,比较其酶解程度。加热前,A-型微晶淀粉比酸解玉米淀粉和天然玉米淀粉易于酶解,天然玉米淀粉比酸解玉米淀粉易酶解,但酸解玉米淀粉的酶解速率更大一些;加热后,各种淀粉的酶解程度迅速增加。结果表明:A-微晶淀粉的酶解特性与颗粒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与淀粉链长度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野生红莲子、芡实、菱角中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洪泽湖野生的红莲子、芡实、菱角为原料,采用浸泡法制备3种淀粉,并对3种淀粉的颗粒形貌、大小、结晶结构、热学性质、溶解度、膨胀度、糊化特性、分子大小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莲子、芡实和菱角淀粉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11.77,2.15,25.76μm,且颗粒大小均匀。3种淀粉均为A型结晶构型,莲子、芡实和菱角淀粉的晶体度分别为27.1%,23.7%,25.7%。糊化峰值温度分别为76.04,72.37,75.88℃,糊化焓值分别为8.46,5.58,4.63J/g。3种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较差,易形成局部的微晶束,易凝沉、易回生,均不适合应用于冷冻食品;3种淀粉糊的透明度介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之间;3种淀粉的热糊稳定性较好,适用于高温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面点熟制中,面点的生坯受热,其中胶束经加热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或分枝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化.这种状态的淀粉称为a-淀粉.  相似文献   

16.
低温加酶挤压玉米淀粉糊化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淀粉加酶挤压转化规律,以中温α-淀粉酶为外加酶,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玉米淀粉进行了糊化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糊化程度的挤出物;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和酶浓度对挤出物糊化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机筒温度为71.35℃、物料水分31.81%、转速133.96r/min、酶浓度3.15u/g条件下,挤压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最优值为55.31%。  相似文献   

17.
一、老化与结晶化 糊化淀粉(α—淀粉)随着时间的变化能自然地变成象天然淀粉那样不溶于水的状态,这种现象就是老化,是糊化的逆反应。本世纪初Maquenne和Roux发现淀粉糊液在室温下保存时有沉淀生成,将沉淀再加熟又变成糊液,他们称这种沉淀现象为老化。1930年Katz用X射线衍射法观察淀粉老化后能再生成天然淀粉样的结晶状态,证实有糊化的逆反应。以后,老化与结晶化在许多情况下作为同义语使用,但通常被认为是老化而不是结晶的情  相似文献   

18.
微晶淀粉性质、功能及其在食品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淀粉是一种重要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天然资源,同时也是人和动物主要营养源;具有较高结晶度的淀粉微晶束、片晶或其它晶型聚集体被称为微晶淀粉。该文重点综述微晶淀粉性质、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预蒸煮膨化工艺研制婴幼儿营养米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与水混合并加热至超过临界温度(50~70℃)时便形成凝胶。利用各种工艺提供充足的热能,保持足够的温度对淀粉进行预处理,可得到熟化度高、溶解速度快的预糊化淀粉。  相似文献   

20.
荞麦淀粉双酶水解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掌握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双酶水解荞麦淀粉的工艺条件,本试验在系统分析影响荞麦淀粉水解度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对荞麦淀粉双酶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荞麦淀粉水解度的因素为糖化酶用量、糖化温度、糊化前α-淀粉酶用量、糊化后a-淀粉酶用量,糊化后a-淀粉酶用量与糖化温度、糖化酶用量与糖化温度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糊化前α-淀粉酶用量为61.87~66.26 U.g-1、糊化后a-淀粉酶用量20.89~24.64 U.g-1、糖化酶用量为30.98~37.14 U.g-1、糖化温度60.85~62.28℃的双酶水解工艺务件下,荞麦淀粉的水解度超过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