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WAP访问过程中,手机终端差异性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进行终端适配, 但终端适配引起性能大幅降低的问题。通过对常用的终端适配处理方案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缓存机制的改进方案。介绍了缓存替换原理并选择适合终端适配的缓存替换算法,同时提供了基于LRU改进算法的终端适配设计与实现。在实际的WAP增值业务系统运行中验证缓存机制方案能够有效提高WAP终端适配的性能,同时能够减少内存的消耗。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移动服务平台(MSP)对终端智能适配的要求--智能识别终端,返回用户需要的服务结果,高效地开发移动媒体应用,结合常用开发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移动服务平台终端智能适配框架,介绍了智能适配的框架所采用的模板技术、框架体系结构和框架关键点的设计与实现.在实际的运营中验证智能适配框架具有可复用、易管理、可满足用户人性化要求等良好特性,同时降低了MSP上业务开发难度,解决了平台中多种媒体业务和手机终端间的大量适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闫焕杰  徐名海  顾海 《计算机工程》2012,38(16):108-112
目前的内容适配技术主要从单网络单终端角度出发,未考虑当前及未来可能的网络运营模式。为解决设备能力和多媒体内容/服务不匹配问题,引入内容适配技术,提出一种面向多网多终端协同的内容适配技术。通过引入本体建模技术,将复杂的多网多终端环境化分为单网单终端、单网多终端和多网单终端3种情况,并采用逻辑决策和物理决策的两级决策方案,实现多网多终端协同的内容适配服务,从而完善单网单终端向多网多终端的过渡。应用结果表明,该内容适配模型可解决终端能力和多媒体内容/服务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内容适配技术的特点和目前手机浏览器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优先适配浏览器的内容适配技术。在传统内容适配技术上增加uA特征串和Accept特征串作为内容适配参数,并设计浏览器优先终端、终端优先Accept的适配规则。综合网络侧适配和终端侧适配优点,有效优化终端上的内容适配率,使得终端能够动态地、智能地针对不同的手机浏览器适配最佳的浏览版本。  相似文献   

5.
由于当前主流的移动开发平台之间互不兼容,造成应用开发各种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各个平台应用开发的不兼容问题,提出在移动平台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之间添加中间适配层的方案。中间适配层通过对以Webkit为核心的浏览器进行封装和扩展,支持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对不同平台移动终端的本地资源访问也有较好的支持。该中间适配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并已在多个平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内容适配旨在解决融合环境下多种终端兼容问题,现有的内容适配策略在用户通过受限终端进行更新时会造成信息丢失。提出一种支持局部更新的双向内容适配策略,该策略基于DOM树建立统一的存储模型对元数据和适配实例进行存储,当受限终端发起更新时,通过比较DOM树中的节点对元数据进行局部更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策略,支持局部更新的内容适配策略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减少60%以上的信息丢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移动终端的图片动态适配系统。该系统基于动态适配技术,提供针对移动终端的图片适配业务,能够通过配置文件对图片质量、图片尺寸、图片格式、图片特性(动画、透明背景等)进行灵活的适配控制,使用缓存机制缩短适配时间提高系统性能,并且可以通过分布式部署增加图片适配业务量。经过测试,该图片动态适配系统在通用性、系统性能和适配效果上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用6LoWPAN技术的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Internet互联时,需要进行IEEE802.15.4与IPv6的协议适配转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IPv4/IPv6适配层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取分―总的设计思路:首先分别进行IPv4适配层和IPv6适配层的设计,然后通过分析这2个设计将IPv4适配层和IPv6适配层进行结合,使得IPv4适配层和IPv6适配层成为可选择使用的IPv4/IPv6适配层。文章还介绍了该方案在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网关中的应用。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可支持该方案实际使用的硬件。  相似文献   

9.
Windows CE操作系统近年来广泛的应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开发.本文针对基于该操作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开发问题,阐述了OEM适配层(OAL)的基本架构和程序启动控制流程.描述了根据硬件变动进行了程序修改,测试结果显示加栽操作系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在网页浏览和网站访问使用上,移动终端与PC机终端相比,有显示屏幕大小不统一,页面布局不适应,噪声信息较多等问题,网络上海量的网站在移动终端访问时需将网页信息进行适配和重组。HTML5标准提供的新特性新标签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今多终端访问的需求,采用响应式原则设计的页面在移动终端访问时也能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本文提出一种方法,将已有的网站和网页通过前台框架技术进行Web页面的重组和适配,从而转换成基于HTML5新标准的响应式页面,实现了基于HTML5的响应式Web页面重组。网站可以更好地适应多终端访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IKE协议的移动VPN安全通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移动通信的安全传输是智能移动终端普及和移动业务扩展的重要环节。以保证移动数据安全交换为目的,针对移动终端接入企业内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VPN(Virtual PrivateNetwork)通信方案。方案对IPSec VPN的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协商流程进行了改进,能支持多因子认证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分析和实验测试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术会议管理系统尚未能提供一个更方便、更即时的服务渠道给参会人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基于前后端分离的多终端适配"方案构建了一个面向多终端服务的学术会议管理系统。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系统运用KNN算法实现了论文投稿自动分类的功能,并结合倒序贪婪算法解决了智能化分配审稿任务的问题。总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术会议管理的网络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以及个性化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应用的需求和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领域出现了高速长距离光网络.最新研究发现,由于当前各种科学应用的迫切需求以及网络带宽的迅速提高,网络速率已经远远超出了终端系统的处理能力.在高速长距离光网络环境中,拥塞已经从网络转移到了终端,终端系统的处理能力逐渐成为传输速率的瓶颈.因此,各种终端性能自适应的高速传输协议应运而生.基于这一类协议改进的不同思路,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描述,重点分析了这些协议的拥塞检测和速率适配机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在归纳和总结目前研究中仍然存在的开放性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种应用的需求和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领域出现了高速长距离光网络.最新研究发现,由于当前各种科学应用的迫切需求以及网络带宽的迅速提高,网络速率已经远远超出了终端系统的处理能力.在高速长距离光网络环境中,拥塞已经从网络转移到了终端,终端系统的处理能力逐渐成为传输速率的瓶颈.因此,各种终端性能自适应的高速传输协议应运而生.基于这一类协议改进的不同思路,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描述,重点分析了这些协议的拥塞检测和速率适配机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在归纳和总结目前研究中仍然存在的开放性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代理签名方案的一般性定义,以及常用的代理签名方案。就文献[1]第四部分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把标准签名RSA移植到代理签名的授权过程,对常用的代理签名方案进行改进。这个改进的方案不需要相互传送代理密钥,在授权的过程中只进行身份认证,既增加了安全性,同时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Ad Hoc网络多信道环境下MAC层存在的入侵终端问题,研究并提出了MAC层协议的改进方案.即在原有的动态信道分配MAC层协议基础上,增加了对入侵终端发生情况下信道重新分配机制和链路重新建立机制.使得Ad Hoc网络在入侵终端冲突发生的情况下,各节点得以迅速重新恢复通信.最后,对改进后协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7.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DWN)是一种控制与转发分离的无线网络架构。该架构可以快速获取全局拓扑并且其可编程性结合资源虚拟化技术可以对网络接入进行动态控制。针对现有WLAN网络接入负载不均衡问题及移动终端与AP硬关联导致的切换速度较慢的问题,基于SDWN架构提出了一种负载感知终端多点关联方案。该方案对SDWN网络架构下的终端接入算法进行改进,采用多点关联技术,即终端在感知AP负载数据后,可关联多个虚拟AP,达到动态分流并提高网络吞吐量的目的。最后在SDWN的开源Odin平台上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表明相比无缝切换至另一AP,此方案可改变原有终端与AP接入一一对应的接入关系,根据AP负载动态接入,可有效提升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卫星多功能可重构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星载应用的多功能可重构终端设计方案。可重构终端方案与常规方案相比,采用了可重构的天线单元,可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在轨极化重构;数字基带采用双FPGA设计,可根据需求对基带功能进行在轨动态重构;对射频系统进行了优化,将部分天线功能集成至射频前端中。基于以上三点设计,可重构终端实现了极化、方向图、功率分配、调制方式等功能的在轨重构。通过重构,终端可支持测控、通信、电子侦察等多种应用场景。对终端的原理样机设计、在轨重构流程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硬件实现和实际测试结果。经实测,极化重构后的交叉极化隔离度达19dB以上;终端可适配8kbps的低速测控通信和2Mbps的高速数传通信;发射功率动态分配范围达3dB以上。实现和测试结果表明,产品功能实现正确,性能良好,终端架构简单,系统设计灵活,可扩展性强,具有较强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微型机与应用》2017,(8):11-14
针对单一的WiFi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IMU人体姿态传感器来辅助WiFi进行室内定位的方案。首先在实验场所建立合适的WiFi位置指纹库,然后利用改进的K-NN算法对终端进行实时定位。同时利用IMU所测得的角度变化和终端前一个位置的坐标来判断终端处于哪一个象限,再和该象限的WiFi指纹库进行匹配计算出终端的坐标,从而不仅缩小了算法的复杂度,也提高了室内定位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电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海量终端的泛在连接和智能交互使得电力物联网的网络边界变得模糊,网络安全风险点和暴露面显著增多。文章摒弃传统的先连接后认证的安全认证措施,结合零信任安全机制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边界的电力物联网安全防护方案,该方案利用改进的单包授权技术解决电力物联终端接入过程中存在的身份认证、电力物联系统资源隐藏及访问控制等问题,并从安全和性能两方面对方案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抵御多类网络攻击,节省了电力物联终端的计算和通信资源,有效解决了电力物联网存在的安全认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