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花八门的商品是很难用同一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的 ,每一类商品都有其特点 ,要拍摄好这些商品 ,必须仔细研究其商品的外形、质地及用途 ,根据广告的创意要求 ,确定好拍摄器材 ,给出最佳的布光和构图 ,并在拍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技术控制 ,唯有这样 ,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吸光物体摄影吸光物体是最常见的物体 ,像木制品、纺织品、纤维制品及大部分塑料制品等都属于吸光物体。吸光物体的最大特点是在光线投射下会形成完整的明暗层次 ,其中 ,最亮的高光部分显示了光源的颜色 ;明亮部分显示了物体本身的颜色和光源颜色对其的影响 ;亮部和暗部的交…  相似文献   

2.
合理选取研究对象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第一步,如果研究对象选择不当,往往会使解题过程繁冗,甚至无法作出正确解答,如果研究对象选择恰当,则能事半功倍,在解答物体平衡问题时,若选取某个与所求力有关的物体为研究对象,若不能顺利解答,应该变换研究对象,选取与该物体相互作用的其它物体为研究对象,或者把该物体与周围的其它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答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叉应用灵活组合。  相似文献   

3.
路勇  宁智 《计量技术》1995,(6):15-17
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值计算的物体表面温度变化规律与实测值之间的最佳逼近,瞬态确定物体变物性导热系数的参数估计方法,对几种物体的变物性导热系数进行了测定。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4.
过程层析图象法:创新和应用M.S.Beck等一、引言物体层析成象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物体的前提下揭示物体复杂的内部结构。层析图象仪的发展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其中人体扫描仪是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它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不但...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物体面形测量方法。用硬件电路,实现结构光特征提取,然后对畸变光条分布进行总体面形拟合处理。处理中,可以获得物体在视场内附加了一个倾斜面的高度。整个物体面形可以通过减去这个附加倾斜面获得。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物体在床层中所受作用力等于气体压力作用在共表面的合力Fpg和颗粒碰撞压力作用在其表面的合力Fpp之和这一受力理论,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而在初始流化状态下,Fpp=0,此时物体只受Fpg作用,物体的受力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相似文献   

7.
以物体瞬态温度值测算物体导热系数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林瑞泰  冯树立 《计量学报》1992,13(3):195-201
提出了一种有别于现有各种测定物体导热系数k的方法。其原理是将物体瞬态温度场解析解与测量物体内某处温度值相结合来测算k。文中简述了测算步骤,并提出实验环境、条件安排和测量参数值范围的优化原则与判据。对测算误差及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测算值与由其它方法所得到的数值相比较,相对偏差为0.8%~4%。  相似文献   

8.
以物体表面温度推算变导热系数的测量原理及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勇  宁智 《计量学报》1995,16(1):53-57
提出了一种根据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物体表面温度的测定值推算随温度线性变化的物体导热系统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利用设计的测试系统对几种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测试计算方法简单可行。为测定物体变导热系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采用影栅云纹法测量物体表面斜率、曲率的三种实验光路设置、并推出了其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卢炽华  郑际嘉 《工程力学》1995,(A01):487-492
本文利用傅氏级数法求解了平底物体垂直落水问题。平底物体落水过程中空气层用差分法求解,而相应的水面变形则用傅氏级数求解,使得整个计算时间短、速度快。数值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心理测评应用于招聘工作的尝试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测评理论与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人中的应用早已得到重视,但应用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如何才能保证心理测评技术,方法和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效度,文章介绍了将心理测评技术应用于干部招聘工作的尝试和对有关问题的探索。围绕招聘工具的制订、施测及其信度问题,讨论了工作分析的未来性、心理测评的过程性效应及招聘决策,岗位匹配性与招聘决策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消费群广告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宁 《人类工效学》2002,8(2):16-19
从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这个视角研究了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实验运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了大学生消费对名人广告的信息加工模式。结果发现:①与用一般消费做代言人相比,大学生消费对名人广告明显存在更多的自动化加工;②在非注意条件下,代言人的专业化程度明显地影响了大学生消费的控制性加工,但与自动化加工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韩静华  李婧婧 《包装工程》2016,37(22):56-60
目的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交互广告的应用现状与交互体验特点,以及相对于传统广告的优势,展望交互广告的发展前景。方法分析了交互广告的特点,通过案例举证、分析了交互广告的用户体验特点。结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以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电子科技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对广告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的交互广告也正凭借它与生俱来的优势冲击着传统广告市场,并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网络广告信息传导与受众心理行为反应模式的各个关键环节为线索,对网络广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媒体广告呈现、感官非自愿接收广告、引发注意(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感知理解、形成态度,以及用户行为等六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网络广告未来可以开展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户外广告的媒介语言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魏莹 《包装工程》2011,32(2):1-4
从户外媒介载体自身的特性出发,分析其对户外广告创意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户外广告创意在造型、时空、环境、媒体和互动等角度的发展方向。并进一步结合案例,阐述了户外广告创意利用户外媒介的特性进行创新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以期突破广告创意的思维局限,摆脱固有的表现形式,展现户外广告的时代魅力,从而提升户外广告的述求力。  相似文献   

16.
夏海斌  丁毅 《包装工程》2011,32(4):29-32
从语义学视角,以广告创意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广告符号的5种意义类型,并对5种意义类型展开了分析:对商品的特色和益处进行分析,讨论广告符号的理性意义;分析人们"真实世界"经验——感官经验、行为经验、观念经验,探讨广告符号的内涵意义;分析个体与品牌的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消费者对社会地位的需求,讨论广告符号的社会意义;分析消费者对商品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心情和情绪,讨论广告符号的情感意义;分析最新的品牌沟通方式——赞助、伏击、善因和植入式广告,探讨广告符号的搭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屹 《包装工程》2011,32(12):75-78
以武汉公共自行车亭广告的现状、运作模式为启示,对此新兴绿色媒体的广告价值、特征和优势作了论述,讨论了市场对于这种广告形式的良性反应,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后金融危机、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紧张的现实环境中,在目前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下,公益事业需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公共自行车广告系统必须在运行中完善,希望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产品包装在广告传播媒介里的角色演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广告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产品包装作为媒介的可能性,以及产品包装媒介的优缺点,引导业界从另一种视点思考包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梅婷 《包装工程》2017,38(18):32-35
目的旨在提出基于区域民俗旅游会展的广告创意设计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方法以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为例,将传统手工艺等民俗元素与现代观念、技术并置,结合民俗旅游会展的独特广告宣传价值,对区域民俗旅游会展的广告形式的创意设计进行分析。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整合区域民俗旅游会展的品牌形象、民族文化的深度介入、传统手工艺符号的合理运用、旅游观念改变广告方式、户外新媒体和传统手工艺的互动等广告创意设计建议,继而也为传统手工艺等民俗文化的在当下的发展给出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广告史研究中,“本土广告公司”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研究对象。在中国当代广告产业的发展历史中,它曾扮演了与外资公司分庭抗礼的角色,是中国广告生产制作与文化竞争的重要力量。本文希望超越案例层面的广告文本分析,结合文化研究与产业研究的视角,将“本土广告公司”这一概念视为广告产业变迁的文化表征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发展历史的回顾,阐述“本土广告公司”这一概念的兴起与衰微的过程,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国广告产业宏观制度的变迁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