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该金矿为原生石英脉型金矿。对其进行可选性试验研究,采用重选-浮选-磁选联合流程,可获得金精矿产率5.83%、Au品位82.76g/t,回收率94.47%的优良指标。试验表明该工艺流程适合该类矿石资源特点,可使同类型金矿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某含铜铅多金属复杂原生金矿具有嵌布粒度细、载金矿物复杂多样、脉石矿物易泥化等特点,为实现该金矿的综合利用,采用浮选载金硫化矿物的选矿工艺来实现金的预富集。矿石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中主要有价元素为 Au,品位为 7.06 g/t,银、铅、铜的含量分别为 24.30 g/t、1.189%、0.288%;试样中的铜以原生和次生硫化铜为主,占总铜的 86.81%;铅主要以硫化铅的形式存在,含量为 79.06%;裸露金及硫化物中的金占总金的 94.76%。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 占 60% 时,采用试验确定的最佳浮选药剂制度,经过 1 粗 2 精 2 扫闭路浮选流程,可获得金品位 220.72 g/t、银品位 829.95 g/t,金回收率 76.91% 和银回收率 84.02% 的含金铜铅混合精矿,此时铜品位 9.334%、回收率 79.73%,铅品位 34.322%、回收率 71.01%;此外,还获得了硫品位26.20%、回收率 78.90% 的硫精矿产品,选矿指标良好,实现了矿石中有价元素金、银、铜、铅、硫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3.
某低品位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某低品位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方案对比及条件优化试验,采用尼尔森重选—浮选联合选别工艺,可获得金综合回收率91.40%,实现了金矿物的高效回收。试验所推荐的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简单,指标稳定可靠,试验成果已作为选矿厂技改依据。  相似文献   

4.
某石英脉型多金属硫化物金矿中伴生有银、铜、铅、锌。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金、银、铜、铅、锌主要分布于金属硫化物中,金属硫化物密切共生。虽然各金属硫化物粒度较细,相互之间嵌布复杂,但是如果把金属硫化物看作一个整体,其粒度要粗的多,与脉石之间的关系也较简单。因此,可以采取粗磨抛尾,再磨分选综合回收铜、铅、锌,或粗磨抛尾,浮选回收金属硫化物→造酸→酸浸铜、铅、锌→氰化浸出金、银,综合回收金、银、铜、铅、锌。  相似文献   

5.
云南某金矿矿物种类多,有价元素为金。含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颗粒金为主,且粒度较粗,含金矿物还有黄铁矿,方铅矿等。试验采用尼尔森重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的较好指标。为该金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某石英脉型金矿选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
西藏某石英脉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银金矿,嵌布粒度较细且不均匀,金品位3.22g/t,为主要回收元素,银品位19.50g/t,为可综合回收元素。针对矿石性质,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联合工艺流程对矿石中的金进行回收。经一粗一精二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浮选流程,可获得浮选金精矿含金95.81g/t、金回收率84.34%的指标;浮选尾矿进行氰化浸出,金作业浸出率为79.31%,对原矿回收率为12.42%。联合工艺最终获得金总回收率96.76%的指标。其中浮选金精矿中银品位为407.01g/t、金尾矿中银品位为5.97g/t、精矿银回收率为68.78%,氰化浸出作业中银作业浸出率为51.53%,对原矿浸出率为15.98%,银综合回收率为84.76%。  相似文献   

8.
河南某岩金矿床属于国内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其矿石性质兼具了国内石英脉型矿床的共性。结合其矿石性质特性,在总结了我国传统的石英脉型金矿选矿工艺流程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其现场生产存在的磨矿能耗高、重金属离子污染、选矿指标不高的现状,有针对性的选用高效、环保、节能的处理工艺及选矿药剂,并成功应用于该矿山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研究四川某石英脉型金矿选矿工艺,采用重选—浮选—磁选联合流程,可获得金精矿产率5.83%、金品位82.76 g/t、回收率94.47%的综合选矿指标.联合工艺流程适合矿石资源特点,可用于同类型金矿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某岩金矿床属于国内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其矿石性质兼具了国内石英脉型矿床的共性。研究结合了其矿石性质的特性,在总结了我国传统的石英脉型金矿选矿工艺流程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其现场生产存在的磨矿能耗高、重金属离子污染、选矿指标不高的现状,有针对性的选用高效、环保、节能的处理工艺及选矿药剂,并成功应用于该矿山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某金矿可选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某金矿石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原矿含金4.0953 g/t, 大部分以明金的形式存在。试验采用摇床和重砂的方法先回收矿石中的明金, 金精矿产品含金520.7 g/t, 回收率达67.54%, 尾矿进行氰化提金。通过摇床和人工重砂回收粗粒金, 氰化回收矿石中较细粒的金, 当磨矿粒度为-0.074 mm占65%、氰化钠浓度0.08%、氰化时间16 h时, 金的浸出率达93.08%(对作业), 金的总回收率达97.79%。  相似文献   

12.
顾颖顶 《矿业快报》2003,19(12):5-7,26
通过对51号石英脉的石英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温度、盐度及气液成份的研究,得出其形成时间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某低品位氧化型金矿可选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金矿为低品位氧化型金矿。通过活化含金矿物,使其成为浮游性较好的矿物形态,再经浮选富集,金精矿品位达到21.75g/t,回收率78.46%。浮选精矿产品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达到97.62%;金选冶总回收率76.59%。采用浮选氰化浸出的选冶联合方案,可使同类型低品位金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云南某金矿矿石金主要以微细粒显微金和次显微金的形式富集在黄铁矿和毒砂等矿物中。原矿石中矿泥含量较多,而且含有部分粘土矿物,在磨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次生矿泥,对金回收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云南某金矿含泥量较高的特性,开展了可选性试验研究。试验选用水玻璃做矿泥的抑制剂,采用常规工艺流程,获得了金精矿金品位63.8g/t、金回收率92.8%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某石英脉型金矿石含金4.82 g/t,矿石中金以微细粒嵌布为主,金与其他矿物嵌布关系密切,且部分金被包裹于石英中。为寻求处理该类型矿石的工艺方案,对试样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一次粗选、二次精选、三次扫选、中矿顺序返回的浮选流程,用硫酸作pH调整剂,六偏磷酸钠作矿泥分散剂,硫酸铜作活化剂,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作复合捕收剂,得到含金59.26%、金回收率87.85%的金精矿。该浮选工艺中硫酸在调整矿浆pH至最佳值时,同时起到了清洗、活化目的矿物表面的作用,而六偏磷酸钠能分散细粒石英与金及其载体矿物,降低细粒石英脉石对金矿物及载体矿物浮选的影响,从而实现金矿物的高效浮选。  相似文献   

16.
刘琦  刘江 《现代矿业》2013,29(9):91
对辽宁某含硫较高,嵌布粒度较细,平均金品位为2.31 g/t的金矿进行了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确定采用1粗2精2扫工艺流程,并获得了金精矿品位为19.54 g/t,回收率为87.37%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柬埔寨某金矿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柬埔寨某金矿金的嵌布特点,研究采用重选—浮选—磁选—氰化联合工艺流程,不仅获得高品质金,且金回收率达到98%。采用磁选方法实现金的富集是本研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主要对某原生金矿的矿石可浮性进行了研究。通过 Lq(34)正交试验选择了粗选的最佳操作条件 :磨矿细度 - 2 0 0目 75% ;Na2 Si O3 用量 750 g/ t;Cu SO4用量 2 0 0 g/ t;乙黄药用量53g/ t。在此条件下 ,采用一粗二精二扫流程进行了实验室闭路试验 ,获得了精矿品位 79.61 g/ t、回收率 91 .30 %的金精矿 ,表明该矿可以通过浮选达到富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某金矿生产流程中存在大量矿泥,矿泥进入主浮选流程会影响浮选产品品位和金的回收率。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和金属分布率分析发现,矿泥中-400目含量为96.23%,属微细粒矿物,该粒级中金的占有率达到了96.75%。试验中,采用水玻璃对矿泥进行抑制,用捕金灵与丁铵黑药为捕收剂进行浮选,获得了产率为2.38%,品位为32.55g/t,回收率为68.79%的金精矿,尾矿中金品位为0.36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