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并行密度聚类算法中存在的数据划分不合理,聚类结果准确度不高,结果受参数影响较大以及并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MapReduce下使用均值距离与关联性标记的并行OPTICS算法——POMDRM-MR。算法使用一种基于维度稀疏度的减少边界点划分策略(DS-PRBP),划分数据集;针对各个分区,提出标记点排序识别簇算法(MOPTICS),构建数据点与核心点之间的关联性,并标记数据点迭代次数,在距离度量中,使用领域均值距离策略(FMD),计算数据点的领域均值距离,代替可达距离排序,输出关联性标记序列;最后结合重排序序列提取簇算法(REC),对输出序列进行二次排序并提取簇,提高算法局部聚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合并全局簇时,算法提出边界密度筛选策略(BD-FLC),计算筛选密度相近局部簇;又基于n叉树的并集型合并与MapReduce模型,提出并行局部簇合并算法(MCNT-MR),加快局部簇收敛,并行合并局部簇,提升全局簇合并效率。对照实验表明,POMDRM-MR算法聚类效果更佳,且在大规模数据集下算法的并行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完备信息系统的数据聚类问题,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k-means聚类中,同时为了更好地表示样本与类簇的关系,构建了一种面向不完备信息系统的集对k-means (Set pair k-means,SPKM)聚类算法。首先,基于集对理论提出了一种集对距离度量方法,并将该度量方法运用到k-means算法中,得到初步聚类结果;随后,对于同时属于多个类的样本,将其分配到相应类的边界域,对于只属于一个类的样本,将其分配到相应类的正同域或边界域,其中聚类结果由肯定属于该类簇的正同域、可能属于该类簇的边界域以及肯定不属于该类簇的负反域3个部分共同表示;最后通过选取UCI数据库中的6个数据集与4种对比算法进行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SPKM算法在准确率、F1值、Jaccard系数、FMI和ARI等指标上均具有良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3.
多尺度的谱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的谱聚类算法。与传统谱聚类算法不同,多尺度谱聚类算法用改进的k-means算法对未经规范的Laplacian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与传统k-means算法不同,改进的k-means算法提出一种新颖的划分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方法,通过比较聚类中心与原点的距离和引入尺度参数来计算数据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在人工数据集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真实数据集上聚类结果较优。  相似文献   

4.
改进的k-means算法在客户细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珺  路璐  曹东 《微型机与应用》2005,24(12):52-53
针对k-means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间开销较大的弊端,提出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在计算和比较样本点间的距离时,借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律进行改进,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日志挖掘的Web文档聚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eb日志挖掘是Web挖掘的一种,介绍了Web日志挖掘的一般过程,研究了k-means聚类算法,并分析了k-means聚类算法的不足.k-means聚类算法迭代过程中每次都需要计算每个数据对象到簇质心的距离,使得聚类效率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k-means聚类算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避免了重复计算数据对象到簇质心的距离,并用这两种算法实现了Web文档的聚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提高了聚类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量数据背景下K-means聚类结果不稳定和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pReduce框架下的K-means改进算法。首先,为了能获得K-means聚类的初始簇数,利用凝聚层次聚类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并用轮廓系数对聚类结果进行初步评价,将获得数据集的簇数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簇中心进行聚类;其次,为了能适应于海量数据的聚类挖掘,将改进的K-means算法部署在MapReduce框架上进行运算。实验结果表明,在单机性能上,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聚类稳定性;在集群性能上,也具有较好的加速比和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7.
张宜浩  金澎  孙锐 《计算机应用》2012,32(5):1332-1334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词义归纳就是对在不同语境中具有相同语义的词进行归类,本质上是一聚类问题。目前广泛采用无指导的聚类方法对词义归纳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该算法主要从初始簇中心的选取以及簇均值的计算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其对“噪声”和孤立点数据的敏感。在特征表示上用同义词词林中词的分类编号来降低特征维度。实验表明改进k-means算法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F-Score达到了75.8%。  相似文献   

8.
基于最大最小距离法的多中心聚类算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涓  熊忠阳  张玉芳  任芳 《计算机应用》2006,26(6):1425-1427
针对k-means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中心聚类算法。运用两阶段最大最小距离法搜索出最佳初始聚类中心,将原始数据集分割成小类后用合并算法形成最终类,即用多个聚类中心联合代表一个延伸状或者较大形状的簇。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智能地确定初始聚类种子个数,对不规则状数据集进行有效聚类, 聚类性能显著优于k-means算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并行密度聚类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存在伸缩困难、参数寻优能力不佳、并行化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组和重力搜索优化算法(improve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IGSA)的并行密度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groups and improve gravitational search,MR-GDBIGS).首先,该算法设计了基于图形的分组策略(grouping strategy based on pattern,GSP)来有效划分数据,加速邻域搜索,解决了处理大数据集时伸缩困难的问题;其次,在局部聚类中提出基于位置更新函数(position update function,PUF)的重力搜索优化算法,动态寻找局部聚类中的最优参数,提升了局部聚类的效果;最后,提出基于覆盖树的并行局部簇合并策略(cluster merging strategy by using MapReduce,MR-CTMC),在实现局部簇并行化合并的同时加快了合并局部簇的收敛速度,提升了算法整体的并行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MR-GDBIGS算法在处理大数据时的聚类效果更佳,且并行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
《软件工程师》2019,(5):32-34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中初始聚类中心随机确定的问题,提出k-means改进算法。首先,定义变量权值,权值的大小等于样本密度乘以簇间距离除以簇内样本平均距离,通过最大权值来确定聚类中心,克服了随机确定聚类中心的不稳定性。然后在Hadoop平台上用Map-Reduce框架下实现算法的并行化。最后以南通公交IC刷卡记录为例,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进行IC卡刷卡记录的分析。实验表明,在Hadoop平台下改进k-means算法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很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许多实际应用已经证明,k-means算法能够有效地得到好的聚类结果。但是,k-means直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模式复杂度对数据量的大小非常敏感,无法满足一些高性能的应用场合,如个性化服务中对用户数据进行的群组分析。对此,笔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k-d树的聚类算法。这种算法采用空间数据结构—k-d树组织所有的样本数据,可以高效地搜索到离某个给定的聚类中心最近的全部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显著提高k-means直接算法的运算速度,在距离运算量和总的运算时间上,可把性能提高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The success rates of the expert or intelligent systems depend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correct data clusters. The k-means algorithm is a well-known method in solving data clustering problems. It suffers not only from a high dependency on the algorithm's initial solution but also from the used distance function. A number of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centroid initialization problem, but the produced solution does not produce optimum clusters.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algorithms (i) the search algorithm C-LCA that is an improved League Championship Algorithm (LCA), (ii) a search clustering using C-LCA (SC-LCA), and (iii) a hybrid-clustering algorithm called the hybrid of k-means and Chaotic League Championship Algorithm (KSC-LCA) and this algorithm has of two computation stages. The C-LCA employs chaotic adaptation for the retreat and approach parameters, rather than constants, which can enhance the search capability. Furthermore,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the original k-means algorithm using the Euclidean distance that cannot handle the categorical attribute type properly, we adopt the Gower distance and the mechanism for handling a discrete value requirement of the categorical value attribute.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can handle not only the pure numeric data but also the mixed-type data and can find the best centroids containing categorical value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14 datasets from the UCI repository. The SC-LCA and KSC-LCA competed with 16 established algorithms including the k-means, k-means++, global k-means algorithms, four search clustering algorithms and nine hybrids of k-means algorithm with several state-of-the-art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LCA produces the cluster with the highest F-Measure on the pure categorical dataset and the KSC-LCA produces the cluster with the highest F-Measure for the pure numeric and mixed-type tested datasets. Out of 14 datasets, there were 13 centroids produced by the SC-LCA that had better F-Measures than that of the k-means algorithm. On the Tic-Tac-Toe dataset containing only categorical attributes, the SC-LCA can achieve an F-Measure of 66.61 that is 21.74 points over that of the k-means algorithm (44.87). The KSC-LCA produced better centroids than k-means algorithm in all 14 datasets; the maximum F-Measure improvement was 11.59 points. However, in terms of the computational time, the SC-LCA and KSC-LCA took more NFEs than the k-means and its variants but the KSC-LCA ranks first and SC-LCA ranks fourth among the hybrid clustering and the search clustering algorithms that we tested. Therefore, the SC-LCA and KSC-LCA are general and effective clustering algorithms that could be used when an expert or intelligent system requires an accurate high-speed cluster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基于流形距离的聚类算法对“绝对流形”数据集较“相对流形”数据集聚类效果佳和参数[ρ]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聚类性能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流形距离的粗糙集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用属性划分和最大最小距离选择初始聚类中心,以改进的流形距离和粗糙集优化k-means,并结合终止判断条件以达到解决边界数据聚类问题和提升聚类效果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绝对流形”和“相对流形”数据集聚类效果均有较好改善,且参数变化对聚类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聚类算法对大数据集的聚类分析中存在时间花费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近邻相似性的数据集压缩算法。通过将若干个相似性最近邻的数据点划分成一个数据簇并随机选择簇头构成新的数据集,大大缩减了数据的规模。然后分别采用k-means算法和AP算法对压缩后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压缩后的数据集与原始数据集的聚类分析相比,在保证聚类准确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聚类的花费时长,提高了算法的聚类性能,证明该数据集压缩算法在聚类分析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基于密度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存在聚类中心的搜索范围大、消耗时间久以及聚类结果对孤立点敏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密度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adk-means。该算法将数据集中的孤立点划分出来,计算出剩余数据集样本的平均密度,孤立点不参与聚类过程中各类所含样本均值的计算;在大于平均密度的密度参数集合中选择聚类中心,根据最小距离原则将孤立点分配给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直至将数据集完整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平均密度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比现有的基于密度的k-means算法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强的稳定性及更高的聚类精度,消除了聚类结果对孤立点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DBSCAN聚类算法的Eps及MinPts参数选择问题,提出一种领域无关的参数动态选择方法。首先,基于k-均值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初步聚类,聚类中采用最大最小距离方法确定初始聚类中心。其次,针对k-均值聚类结果,计算统计各聚类中样本间距离的分布情况,选择使得具有最大样本对数的距离值作为对应类的Eps值,并通过Eps获得MinPts值。最后,对DBSCAN算法进行改进,使其可根据当前核心点所属k-均值聚类对应的Eps对其运行值进行自适应调整。将上述思想运用于未知协议条件下的比特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无需用户指定Eps及MinPts的条件下,即可获得满意的聚类结果,提高了算法的适用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李钊  李晓  王春梅  李诚  杨春 《计算机科学》2016,43(1):246-250, 269
在文本聚类中,相似性度量是影响聚类效果的重要因素。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测度,如欧氏距离、相关系数等,只能描述文本间的低阶相关性,而文本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基于低阶相关测度的聚类效果不太理想。一些基于复杂测度的文本聚类方法已被提出,但随着数据规模的扩展,文本聚类的计算量不断增加,传统的聚类方法已不适用于大规模文本聚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聚类方法,该方法对传统K-means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基于信息损失量的相似性度量。为进一步提高聚类的效率,将该方法与基于MapReduce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以降低文本特征向量的维数。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大规模文本聚类方法的 聚类性能 比已有的聚类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k_means聚类算法在处理海量数据时所面临的内存不足、运算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的K_means并行算法,同时为了改善k_means算法在初始值确定方面的盲目性,采用canopy算法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apReduce的K_means并行算法和改进后的算法均能产生良好的聚类效果,不仅提高了聚类质量,而且在处理大数据集方面,改进后的算法的还能够得到趋近于线性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类的半监督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分类的半监督聚类算法。充分利用了数据集中的少量标记对象对原始数据集进行粗分类,在传统k均值算法的基础上扩展了聚类中心点的选择方法;用k-meansGuider方法对数据集进行粗聚类,在此基础上对粗聚类结果进行集成。在多个UCI标准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改善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k均值算法易受初始聚类中心和异常数据的影响等缺陷,利用萤火虫优化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的优势,对k均值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进行优化,并通过引用一种加权的欧氏距离,减少异常数据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萤火虫优化的加权k均值算法。该算法在提升聚类性能的同时,有效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在实验阶段,通过UCI数据集中的几组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分类实验及有效性测试,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