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婴幼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和趋势,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婴幼儿食品,按照GB 4789系列标准和《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方法分别进行4种致病菌检验。结果 共检测7 956份样品,其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阳性率为6.1%(249/4 084),婴幼儿配方食品阳性率为4.7%(183/3 872)。不同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阪崎肠杆菌阳性率范围为2.7%~5.6%,蜡样芽胞杆菌为2.3%~8.4%(除2011和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为0.0%~0.4%;婴幼儿配方食品中,阪崎肠杆菌阳性率范围为0.2%~1.8%,蜡样芽胞杆菌为10.2%~12.4%(除2011和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为0.0%~0.3%;沙门菌检出1份,产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国内阳性率为6.1%(248/4 077),7份国外样品检出1份阳性样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国内阳性率为4.7%(177/3 758),国外为5.3%(6/114)。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持续存在,对婴幼儿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应加强对国内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污染现状,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和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沿海和2个内陆城市采集贝类海产品进行定性检测,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同时进行定量检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5个城市共采集800份贝类海产品,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为76.5%(612/800),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霍乱弧菌阳性率分别为73.9%(591/800)、18.4%(147/800)、0.1%(1/800),未检出溶藻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与采样地区、样品状态和贝类品种有关,沿海地区阳性率高于内陆地区,但含量却低于内陆地区;活产品阳性率和含量均高于鲜/冰鲜海产品;蛏子、泥蚶、牡蛎和蛤/蚬子阳性率较高,均在75.0%以上,扇贝和贻贝阳性率相对较低,但含量较高;1.0%(6/591)的菌株检出致病性毒力基因。创伤弧菌阳性率与样品来源、采样地区和贝类品种有关,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农村高于城市,蛏子和泥蚶阳性率最高,均在35.0%以上。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较严重,需重点加强贝类海产品食品安全卫生宣教,加强沿海农村地区创伤弧菌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肠道腹泻病毒在舟山市海产贝类的分布和食源性腹泻病例中的感染特征以及两者相关联系,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466份舟山市海产贝类和422份食源性腹泻标本中诺如病毒(NoV)GⅠ型/GⅡ型、轮状病毒(RV)、札如病毒(SPV)、星状病毒(AsV)和肠道腺病毒(AdV)5种主要肠道腹泻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 466份海产贝类样品病毒总阳性率为18.03%(84/466),其中NoV GⅡ型为4.08%(19/466),SPV为9.67%(45/466),AsV为2.79%(13/466),AdV为1.50%(7/466);春季和冬季病毒阳性率较高,农贸市场的牡蛎病毒阳性率最高(24.75%,25/101),养殖毛蚶病毒阳性率最低(10.12%,17/168),不同的病毒阳性率以及不同来源和不同季节贝类的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2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总阳性率为15.64%(66/422),NoV为4.74%(20/422,以GⅡ为主),RV为4.74%(20/422),SPV为3.55%(15/422),NoV GⅡ型、RV和SPV的阳性率相对较高,春季和冬季病毒阳性率较高,不同病毒阳性率和不同季节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舟山市海产贝类中肠道腹泻病毒的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与食源性腹泻病例中的病毒感染特征存在相关联系,其流行季节和优势病毒类型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矿物质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营养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查阅国内(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1997—2020年)和国外(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2002—2020年)的相关文献,纳入8篇论文形成证据体,对其进行评价(参照WHO推荐的证据评价方案及标准)。结果与结论:HIV感染/艾滋病患者易出现一种或多种矿物质不足或缺乏的情况,部分矿物质补充能够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其中的硒补充可能延缓艾滋病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锌补充可能延缓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疾病进展、降低腹泻的发生率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  相似文献   

5.
先天梅毒患儿脑脊液梅毒抗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脑脊液梅毒的抗体。方法对45例先天梅毒患儿进行了临床特点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分析。结果45例先天梅毒患儿中出现皮疹18例(40%),有骨损害表现的8例(17.78%);由于母亲患梅毒而就诊的21例(46.67%),45例先天梅毒患儿中,RPR阳性36例(80%),阳性血清RPR滴度介于1:1~1:64之间,2例RPR异常增高,滴度为1:128。患儿脑脊液常规检查显示,48.9%淋巴细胞增高,55.6%蛋白增多,22.2%的患儿脑脊液存在梅毒抗体。VDRL和TPPA相比,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必须重视先天梅毒患儿神经梅毒的发生,临床上对先天梅毒患儿应检测脑脊液梅毒抗体,这对正确评价病情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不同标准和规范方法,对罗氏LightMix~Kit诺如病毒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罗氏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217份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和158份市场零售贝类样品中诺如病毒核酸平行检测,对比罗氏方法与我国SN/T 2626—2010《国境口岸诺如病毒检测方法》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方法(以下简称SN/T方法)对粪便标本与贝类样品中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粪便标本的罗氏方法检测阳性率为27.2%(59/217),而SN/T方法检测阳性率为17.5%(38/217),两方法结果一致率为85.7%,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类样品的罗氏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2.9%(52/158),SN/T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0.4%(48/158),两方法对诺如病毒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87.3%,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市场零售贝类样品中诺如病毒污染率较高,罗氏方法以其快速、简便、灵敏、可靠的优点值得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行业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对我院3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35例良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前进行抽血检测,主要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四项参数,分别为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其加以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为(584.0±190.5)mg/dL,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为(352.7±102.8)mg/dL,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为(268.1±106.3)★10~4/fL,血小板压积为(0.23±0.07)%,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196.2±54.1)★10~4/fL、(0.18±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在发现和筛查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病情判断的参考指标,同时减少输注次数在降低血小板阳性率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张掖市民乐县包虫病患者的血清阳性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对张掖市民乐县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246例包虫病患者血清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探究血清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通过对包虫病患者血清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后,血清阳性率95.93%(236/246),其中男性患者中的比例92.80%(116/125),女性患者比例为99.17%(120/121)。结论 :从张掖市民乐县的包虫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分析中发现,血清检测阳性率可满足临床基本需求。包虫病患者的分布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长趋势。在临床检测中应当注意易感人群的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屠宰过程黄羽肉鸡弯曲菌阳性率和污染水平,建立屠宰过程黄羽肉鸡弯曲菌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探明其污染的关键风险点。方法 用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和最近似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s,MPN)定量法对屠宰不同环节弯曲菌阳性率和污染水平进行检测,接着运用描述函数对数据进行拟合,并采用@Risk软件进行重复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弯曲菌阳性率和污染水平以活鸡肛拭环节最高(53.60%,1.8300 logMPN/m2),其次为打毛和开膛环节(27.50%,0.5000 logMPN/m2和18.10%,0.0270 logMPN/m2)。根据函数拟合结果建立弯曲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分析显示肛拭环节弯曲菌阳性率和污染水平最高(52.92%,1.8896 logMPN),其次是打毛和开膛环节(27.46%,0.4680 logMPN和14.74%,0.4910 logMPN),各个模拟环节数值与分离鉴定结果误差较小(P<0.05),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敏感性分析获得黄羽肉鸡屠宰过程弯曲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为打毛和开膛环节,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39,高于其他环节。结论 本研究以屠宰过程黄羽肉鸡弯曲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评估,成功建立弯曲菌暴露评估模型,且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同时揭示了屠宰过程弯曲菌防控的关键风险点,为黄羽肉鸡弯曲菌的防控和风险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分析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菌株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mini-VIDAS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分别进行肠毒素及其基因的检测,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4类食品388份样品中有16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12%,其中生畜肉和生禽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3.89%(5/36)和11.11%(4/36)。所有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00%,16/16),其次为红霉素(56.25%,9/16),多重耐药率为18.75%(3/16),未检出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基因检测阳性率均为56.25%(9/16),其中seb、seg基因检出率较高,均为37.50%(6/16)。PFGE图谱分为12种PFGE带型。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温州市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污染率,且具有分子多态性、产肠毒素率及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的特征,提示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供澳门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三间分布。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珠海、中山两地的供澳水产品样品1 510份,利用基于HAND系统多重PCR方法初筛后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验证,分析其污染状况,季节性、地域性以及水产品种类的分布。结果供澳水产品样品中弧菌阳性率为59.5%(898/1 510),复合感染率为37.3%(563/1 510)。一年中的5~11月份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较高,1月和12月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珠海地区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69.5%)高于中山(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类的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70.6%)高于鱼类(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澳门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现象严重,需加大致病性弧菌的监测力度,以防致病性弧菌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的原因,研讨致病危险因素,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暴露的可疑餐次进行分析,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采集样品和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156名病例,罹患率为8.30%(156/1 879),临床表现以腹泻(99.4%,155/156)、腹痛(81.4%,127/156)、恶心(16.7%,26/156)、呕吐(3.8%,6/156)为主。病例对照研究显示,10月24日食堂晚餐是危险餐次(OR=49.91,95%CI=12.93~192.63),不同的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6,P0.01),采集的107份样品和标本中,患者肛拭子、送餐车及送餐箱桶和留样食品中的千张结烧肉检出阪崎肠杆菌。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疑似由阪崎肠杆菌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中毒原因可能为食用10月24日晚餐中千张结烧肉引起,建议加强餐饮行业监管,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 2个收集2013—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对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使用微量肉汤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2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开展耐药率、非敏感率、多重耐药率和耐药谱分析。结果 腹泻病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5.44%(113/2 076),包含2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构成比为32.46%(37/114),鼠伤寒沙门氏菌构成比为27.19%(31/114)。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为44.74%(51/114),分布62种耐药谱;肠炎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为67.57%(25/37),分布29种耐药谱。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为45.16%(14/31),分布20种耐药谱。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分离自腹泻病例的沙门氏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耐药谱分布呈现多样性。应持续开展沙门氏菌病原学监测,为沙门菌感染的科学防控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济南市哨点医院食源性散发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感染类型以及流行病学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济南市2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并收集病例的临床症状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共收集1 292份病例标本,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8.58%(240/1 292),其中GII基因型占75.42%(181/240)。不同性别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以及GI和GII基因型病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基因型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12,P<0.001;χ2=42.285,P<0.001)。第一和第四季度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其他季度,具有季节性分布特点。240例诺如病毒阳性病例中以单纯腹泻症状为主(54.17%,130/240),其次为腹泻+呕吐症状(18.75%,45/240);腹泻强度以中度腹泻为主(38.75%,93/240),平均腹泻频次为5.82次/d,粪便性状均以水样便为主(93.75%,225/240)。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出现呕吐症状的比例为30.00%(72/240),呕吐频次以1~2次/d居多。可疑暴露食物种类以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和乳及乳制品,占比分别为20.00%(48/240)、18.33%(44/240)和15.00%(36/240)。结论 济南市食源性散发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类型以GII基因型为主,全年流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应针对诺如病毒感染的季节性特点,以及暴露人群易感程度的差异和暴露食品种类不同的特点,加强食源性散发腹泻病例的监测、识别和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测定L-苏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对三种L-苏氨酸的测定方法:纸层析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PITC柱前衍生法进行了比较和优化。并用以上三种方法测定10份发酵液样品中的L-苏氨酸含量及加标回收率。结果:纸层析法、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PITC柱前衍生法三种方法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938、0.9971和0.9992,检出限分别为:5、7和1.2 μg/L。在每组样品的方差方面,高效液相PITC柱前衍生法方差最小,纸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相近。三种方法平均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60%、95.10%和99.30%。三种方法用来检测样品中的L-苏氨酸含量均效果良好。在准确性方面,高效液相PITC柱前衍生法的准确性最好,纸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次之。结论:纸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成本低,适合部分对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PITC柱前衍生法测定精确,成本较高,速度快,适合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16.
调查并分析镇江及周边部分地区8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经API生化鉴定的40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和trh)及功能基因(toxRS/new和orf8)测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tdh阳性率为85.0%(34/40),trh阳性率为5.0%(2/40),toxRS/new阳性率为50.0%(20/40),orf8阳性率为42.5%(17/40);血清型以O3∶K6为主;PFGE分型显示A~B群间相似度>80%。结论 镇江及周边部分地区8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大流行克隆,且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018—2019年江西省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江西省36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病例信息及检验结果,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5 817份,检出病原微生物504份,总检出率为8.66%(504/5 817)。其中,沙门氏菌为3.11%(181/5 817),副溶血性弧菌为0.46%(27/5 817),致泻大肠埃希菌为3.87%(225/5 817),志贺氏菌为0.28%(16/5 817),空肠弯曲菌为0.38%(22/5 817),诺如病毒为0.58%(33/5 817)。第三季度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最高,各季度间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病例男女比例为1.2∶1,0-19岁组占总病例数的52.14%,0-19岁组检出率(10.55%,320/3 033)与20岁及以上组检出率(6.61%,184/2 78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15~2016年河北省6个设区市的市售牡蛎、海虹、血蚶样品中的诺如病毒进行连续一年的检测, 了解河北省贝类水产品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分离贝类水产品消化腺, 用蛋白酶K消化后进行前处理, 提取RNA, 用一步法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对河北省贝类水产品的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691份贝类样品进行检测, 其中仅检出GⅠ型阳性样品16份, 阳性率2.32%; 仅检出GⅡ型阳性样品22份, 阳性率3.18%; 同时检出GⅠ和GⅡ型的阳性样品4份, 阳性率0.58%; 总阳性率6.08%。2016年6~7月阳性率最高。沿海地区样品阳性率为内陆地区的2.35倍, 有统计学差异(χ2=8.58, P<0.01)。结论 河北省市售贝类水产品中部分存在诺如病毒污染, 需要加强对贝类水产品的诺如病毒污染检测和控制, 特别是沿海地区, 降低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腹泻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草本水杨梅叶中氨基酸进行测定。方法样品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衍生化试剂,与草本水杨梅叶中氨基酸柱前衍生,采用Ultimate Amino Acid氨基酸分析专用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水(80:20,V:V),B为乙腈-三水合乙酸钠缓冲溶液(7:93,V:V,p H 6.5),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20种氨基酸在0.039~1.250 m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20种游离氨基酸平均回收率在96.51%~108.06%之间,RSD在0.36%~2.08%之间(n=6);水解氨基酸平均回收率在95.29%~102.13%之间,RSD在0.85%~2.45%之间(n=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草本水杨梅中氨基酸的检测,其灵敏度高且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马鞍山市部分餐饮店、超市及零售市场中的12类食品(包括畜肉、禽肉、鱼虾、动物内脏、熟食制品、蔬菜、米面制品、豆制品、禽蛋、果汁、乳制品、冷饮)进行随机抽样,共采集2 372份样品进行李斯特菌分离检测,并对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了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 372份样品中332份存在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4.00%,其中畜肉检出率为25.15%(82/326),禽肉为23.98%(82/342),鱼虾为16.20%(104/642),动物内脏为11.66%(26/223),熟食为8.49%(31/365),蔬菜为2.88%(4/139),米面制品为2.20%(2/91),豆制品为1.33%(1/75),各类食品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4,P<0.05),禽蛋、果汁、乳制品、冷饮中未检出李斯特菌。2009年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23.97%,70/292),其次分别为2011年(15.62%,67/429),2012年(15.36%,49/319),2014年(11.65%,48/412),2013年(11.11%,47/423),2010年(10.26%,51/497),各年度食品中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0,P<0.05)。对检出的48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6个毒力基因(hly、prfA、plcB、inlA、actA和iap)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株均具有6个毒力基因。结论 马鞍山市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李斯特菌污染,具有食源性李斯特菌感染疾病暴发的潜在风险,应加强监督监测,预防李斯特菌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