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再麻木的人,也会对辞旧迎新的钟声心生感怀。所以,在那匹英俊的马儿嘚嘚嘚地急蹄奔来的时候,我也想聊聊生活里那些让我感怀的事儿。或许是日子太过匆忙,感觉2013年的时光就像一茶青蛇从草尖上飞过。此时,所有的感触都被概括为两个关键词:欣慰和感谢。欣慰的是,一年12期杂志,每一页都浸润了编辑们的一丝不苟:每个月选封面女郎,我们都像家长给儿子选新娘一样,恨不能调动天下所有的美女,任我们挑来挑去,而最终总有一位胜出,让大家  相似文献   

2.
茶水杯     
茶被人从山上采下来,经过炙热的烘烤等各种繁杂的工序.终于被制成了极品的龙井。它被装进了包装精美的茶盒里面,忍受着极其漫长的黑暗和寂寞,茶不希望自己整天就呆在这样一个黑暗的小屋子里.它渴望着被理解,渴望着阳光和自由。 有一天,茶被人从茶盒中取出来,放进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片刻之后,滚烫的热水淹没了茶的身体,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刹那间将茶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一位小伙子来到东莞的一家酒楼里学厨艺,时间一天天过去,小伙子隐隐发现给人打工总不是一条真正成大事的路子,于是有了自己经营餐馆的念头。没多久,小伙子从酒楼辞职开始自已创业,然而毕竟资金有限,该开哪一类饭店好呢?左思右想之后,他来到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80年代中期,彩电还是紧俏商品,需要批条子才能买到。有个农村里出来的小伙子,他靠自己的努力挣了一点钱,也想靠倒彩电赚钱。他千方百计打听到供销社主任家的位置。在这过程中,所有人都说:别做梦了,你一个农村来的,又没任何关系,还想倒彩电。再说了老主任为人正直,坚持原则,多少人去送钱,送金银首饰都被骂一顿后空手而归。小伙子不信这个,他还是去了供销社主任的家,主任不在家,夫人正在家里择菜,准备做饭,小伙子心灵手巧,一边帮她择菜,一边和她聊天。在闲聊中,他听主任夫人无意中说到,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老家的腌豇豆了,特别…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80年代中期,彩电还是紧俏商品,需要批条子才能买到.有个农村里出来的小伙子,他靠自己的努力挣了一点钱,也想靠倒彩电赚钱.他千方百计打听到供销社主任家的位置.在这过程中,所有人都说:别做梦了,你一个农村来的,又没任何关系,还想倒彩电.再说了老主任为人正直,坚持原则,多少人去送钱,送金银首饰都被骂一顿后空手而归.小伙子不信这个,他还是去了供销社主任的家,主任不在家,夫人正在家里择菜,准备做饭,小伙子心灵手巧,一边帮她择菜,一边和她聊天.在闲聊中,他听主任夫人无意中说到,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老家的腌豇豆了,特别想吃腌豇豆就稀饭.  相似文献   

6.
咸鸭蛋     
正看汪曾祺先生写鸭蛋,是他老家高邮的名产——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  相似文献   

7.
茶缘妙喜     
岁末时,近20年的好友、茶人"大茶"从湖州来与我茶叙,带来了有关湖州茶文化的期刊和文章.值此农历壬寅年开年之际,和大家聊聊与湖州有关的茶事. 湖州的大唐贡茶院 真正喜茶、研茶之人,都对江南古城湖州有特殊的情感,因为陆羽在这里写下了《茶经》,而唐朝也成了茶学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一片叶子在时空里翻转,和人类彼此纠缠至今.  相似文献   

8.
鸽子 《饮食科学》2006,(8):51-51
作为一个爱茶的人,我常自称为茶痴:听到有人说茶会动心.闻到茶香清盈四溢,见到好茶当然眼睛会发亮,好朋友有了好茶总是千方百计要去蹭点来喝喝。自然,离家出差总爱自带茶自备茶,对宾馆酒店里备好的各种袋装茶我总是嗤之以鼻:”那还叫茶,那能叫茶!要茶形没茶形.要茶味没茶味,能叫茶吗?”是啊,从行李箱里轻轻翻出自带的茶,或绿茶,或普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打开.贪婪地深吸一口:这才是真正的茶啊!未泡茶,我那副迷醉的神仙样早让同事们欣羡不已!人生匆匆忙忙,这家伙还能有如此闲心如此乐趣!是啊,有茶相伴的日子是快乐的、悠闲的,离开家在外的日子也是最想念茶的日子。想念茶的日子.日里梦里都想见到茶!  相似文献   

9.
踏上台湾宝岛,在餐馆内总会有一位手拿茶壶的服务生,替每位食客增添热腾腾的茶水;在市场里总会发现一个卖青草茶的摊铺;在麻将桌旁总有一个碗状格子里放着一个小小的茶杯;婚礼仪式上,新娘总会捧着茶盘依长幼顺序奉茶;有时路过乡间小道,总会发现树下或亭中放着一个茶桶以供来往民众饮用……,可见,如今的台湾人与茶相知相惜。 台湾人对茶如此厚爱,是由于台湾先民大多从漳、潮、汕等地移来的。这些地区的人日常都是使用小型的茶壶及茶杯来细细品尝乌龙茶的美味,其所喝的茶总是比平常所喝的茶要来得浓一些,通常都称它为“功夫茶”…  相似文献   

10.
买新茶     
闻一多先生曾在一首诗里说他的粮食是一杯苦茶。我不是名人,但对茶也情有独钟。每年新茶上市总要买上十来斤,以备足一年的“粮食”。春分前后,新茶就开始上市了。若遇晴天,四里八乡的茶姑们便提篮背篓,一路欢歌笑语到城里卖茶。从春分到清明,直至谷雨,是茶市的旺季。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要到茶市上去逛两次反正退休了赋闲在家,去看茶,论茶,买茶,凑热闹,感受生活。剑毫、银针、毛尖、旗枪,好几百元一斤,我不敢问津,但也爱占点小便宜,看一看,闻一闻。若碰上熟人,人家便会慷慨地给我一个“窝子”泡一杯茶的茶叶尝…  相似文献   

11.
寒一一 《北京纺织》2010,(4):162-165
爱马仕始于一个男人的梦想,他就是蒂埃利·爱马仕。 一个周正的法国小伙子,外表不出众,属于扔在人群里溅不起涟漪的那种。但这个小伙子却有一颗灵敏的脑子。巴黎在他那个时代,贵族们遛马成为一种新时尚,他一眼就看出马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晓杜 《美食》2008,(2):33-33
随着“鸡尾酒饮法”在全球的流行,茶饮混搭也成了一种新时尚。这股潮流就像时装界里的“快时尚”,有人叫好,有人却认为是品位的退步。而实际上,也正如时装界里的“快时尚”和“高级定制”的各自繁华,细品一杯好茶与茶饮混搭的喝法并不互相矛盾——当你拥有一个美好的午后,悠然坐下细品好茶便是慢调生活的一个绝美音符,而当你在Office里忙里偷闲为自己调杯混搭美颜茶时,“快”的背后依然展现着对品质、情趣、健康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衣》2013,(6):9-9
当顾客购买新衣服时,通常都会到商场里去试试这件衣服自己穿在身上究竟是否合身,但是有些顾客在商场里试了半天、挑未挑去最终觉得不合适就会放弃购买,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买新茶     
闻一多先生曾在一首诗里说他的粮食是一杯苦茶 我不是名人,但对茶也情有独钟 每年新茶上市总要买上十来斤,以备足一年的‘粮食’ 春分前后,新茶就开始上市了 若遇晴天,四里八乡的茶姑们使提篮背篓,一路欢歌笑语到城里卖茶。  相似文献   

15.
安东 《饮食科学》2012,(6):40-40
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里有一段,说康熙去探视鳌拜,鳌拜命侍女奉茶,说道:"圣上虽极尊极贵,只怕也未曾尝过这个茶……此茶名曰‘女儿茶’。"康熙一听就笑了:"女儿茶有什么稀罕的,明儿叫张万强(总管太监)送一担来赏你!"什么是女儿茶?《红楼梦》第63回书里写,宝玉面吃多了不肯睡,林之孝家的就对  相似文献   

16.
茶香     
银玲 《饮食科学》2010,(9):38-39
初识茶时我还是孩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喝茶都成了奢侈的行为。而作为村小学校长的爸爸,却有机会出差到县城,每一次回来都会带一些糖果、糕点塞给我们。那时候廉价的水果糖,粗糙的糕点都成了人间美味。而每一次爸爸都会小心翼翼地将一包东西锁进自己书房的抽屉里,在我看来,那可是比我手里的糖果好吃百倍的宝贝。有一次我偷偷看到爸爸将那东西拿出来,泡在自己心爱的青瓷白花茶杯里,正好有人叫他,他出去了。  相似文献   

17.
这个说法是从电影《绿茶》里听来的,忘了里面哪一个角色,慢悠悠地、煞有介事地说:你不是我的那杯茶。想要找到自己的那杯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口味,还有身体与胃口的承受能力。更有一种可能,假如人人都爱碧螺春,你也会跟着倾倒,直到遇上了老君眉,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那杯茶在这里。柳如是的爱情生涯可以视为寻找一杯茶的过程。17岁那年,她爱上了超级帅哥陈子龙,还写了一篇花痴之作《男洛神赋》,极赞其玉树临风俊逸潇洒,可见她意乱情迷的程度。当然了,陈帅哥不只长得好,还是才子、爱国志士,最后光荣地牺牲在抗清战斗中,是写进了青史的光辉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圣人,在茶与圣人孔子之间,有没有一条文化的纽带,骆承烈教授的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加拿大一个名叫Ryarn的小伙子在三年半以前养了一只可爱的腊肠犬,并给它取名叫Crusoe。在Ryan小时候,家里有一本专门教人打扮狗狗的书,他可能就是受到这本书的影响,从小开始就很向往可以有机会给自己的狗狗打扮。Ryar的女朋友Laurence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她说,我们  相似文献   

20.
老柯挑蟹     
大董 《美食与美酒》2013,(11):168-169
“秋风起,蟹脚痒”,一过了中秋,成隆行大闸蟹的老柯的手也开始痒痒了.其实,每年从“六月黄”上市,老柯就开始了一年大闸蟹市场挑蟹的活儿!过了“十一”,渐渐地忙碌起来,到九月九重阳节,大闸蟹正式上市,老柯挑蟹也就到了没白天没黑夜的时候。作为专做大闸蟹生意的老柯,将自己做大闸蟹的声誉看得很重:挑蟹是保证成隆行大闸蟹品质最为重要的环节。按说,老柯做了二十几年大闸蟹养殖、销售的活儿,从他自己的生产基地出来的大闸蟹已经成为中国大闸蟹的著名品牌,你就按大小卖吧,不成,老柯还要在这一样规格的大闸蟹里,挑出他看不上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