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土质心墙堆石坝现已成为世界高坝建设的主流坝型之一,随着新型土石方机械的大量投入及填筑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及筑坝材料试验研究的深入,极大地拓宽了土石坝的用料范围和用料模式,为土石坝更广泛地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变了土石坝长期存在着建设工期长、填筑强度低的不足,进一步加快了施工进度.笔者参加了不少土石坝的填筑,浅析填筑施工质量及安全运行,探讨土石坝的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2.
高伟  李文付 《江西建材》2015,(2):121+125
粘土心墙堆石坝压实质量控制是土石坝实施工作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根据施工各项目质量测评的要求,正确计算出击实、碾压试验、压实标准、压实度、碾压参数以及最大干密度的参数数据信息,严格控制压实质量。探讨了不同击数的试验和不同粘土的颗粒直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引出压实度的概论。通过对影响土料压实效果因素的分析,得出土石坝压实质量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粘土作为土石坝防渗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砾石粘土或掺砾粘土作为防渗体有相当的优势,因此快速发展并广泛推广应用。掺砾粘土作为心墙防渗体一般以室内击实试验成果作为参考,因此拟以两河口水电站为工程背景研究砾石土的相关击实特性及现场碾压控制,着重研究分析击实仪器尺寸影响、击实密度与击实功能规律、现场碾压与室内击实对应性、现场不同粒径砾石土压实控制标准。经过系统性试验,总结了这些因素影响的规律,并为以后的砾石土防渗体填筑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针对土石坝安全检测的特点,系统归纳了隐患探测、填筑质量、渗透性、外观尺寸、平整度等安全检测项目的检测技术方法,给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指出了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水库大坝的具体特点息息相关,针对土石坝的具体特点和工程实际,参照有关规范和法规,详细介绍了土石坝风险预警指标的分类以及筛选条件和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坝失事资料统计结果,分析了影响土石坝安全的主要因素,将其失事模式主要分为洪水漫顶、渗透破坏、滑坡以及其他破坏等形式,从而建立了土石坝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结合狮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例,针对该工程心墙具有弱~中等透水性,填筑质量不能满足土石坝防渗体质量要求,提出采取高压摆喷灌浆施工技术处理,为同类水库病险问题提供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土石坝中发展非常迅速,软岩筑坝又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新课题。软岩分布占地球表面岩石50%以上,故研究软岩筑坝技术有广阔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以重庆的鱼跳、江西的大坳、云南的茄子山3个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依托工程,针对软岩筑坝中普遍关心的填筑质量、压实密度及细化板结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从中找出了软岩筑坝中填筑的规律性,提出了改善坝体填筑质量的工程措施等,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坝体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双层的钢筋网对临时坝体下游坝坡进行防护;采用钢筋石笼结合大块石对临时坝顶进行防护。我国筑坝技术在多年的发展中相对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过水保护上有良好的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筑坝产业研究出了很多新的筑坝材料和坝体建筑方法,其中土石坝工程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过水防护措施。本文针对土石坝坝体的填筑施工方法展开细致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粒径粗粒坝料填筑标准的确定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近期颁布的设计规范,对土石坝的无粘性粗粒坝料的要求是以相对密度确定其填筑标准。但是从国内外土石坝建设的实践来看,要满足上述要求,尚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相对密度试验方法的归一化及其理论依据;大粒径材料相对密度的确定方法;相对密度实用误差的分析;代表性级配模型的置信水平以及施工控制中的有关问题等。本文结合石头河土石坝的工程实践,对连续级配材料的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巨粒土高填路堤现场填筑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重要的路堤填筑工程,国内目前一般都采用试验段法来确定填筑施工参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河南S325侯饭线巨粒土高填路堤现场填筑试验,采用沉降量、灌水法以及弯沉等多种方法对路基质量进行检测对比,探讨巨粒土的压实机制以及颗粒级配、含水率、碾压机械、铺土厚度以及碾压遍数等不同施工工艺参数及不同参数的组合对压实效果的影响,提出巨粒土现场压实质量控制应以沉降差为主,并结合施工工艺参数的方法来控制,该法可有效保证填筑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并可对类似工程的质量控制、检测和评价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公路高填方涵洞土压力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狭窄沟谷沟心设涵、宽坦地形沟谷沟心设涵和岸坡脚设涵三种边界条件下高填方涵洞涵顶土压力随填土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高填方涵洞的拱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涵顶填土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在涵顶上方将产生拱效应,使涵洞顶上的土压力小于理论土压力。但由于高填方涵洞上方路基填料的特点,这种拱效应具有不稳定性,使涵顶土压力随填土高度成非线性变化增加。根据高填方涵洞的土压力变化规律及拱效应特点,提出了计算高填方涵洞非线性土压力计算理论和方法,得出三种边界条件下的非线性土压力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证明了应用该公式计算高填方涵洞土压力的合理性。成果对高填方涵洞土压力计算、结构设计有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议土方填筑与压实工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怀珠  朱淑珍 《山西建筑》2007,33(7):222-223
从建筑工程地基质量控制的角度介绍了填土压实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详细论述了地基填土压实质量控制中比较关键的土料选用与处理、压实与填土的方法以及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并对填土压实的质量检查进行了论述,以保证房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面板堆石坝模型动力破坏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类比试验方法 ,观察、比较了振动台上面板堆石坝和普通堆石坝的破坏过程及其破坏性态 ,分析了面板对坝坡稳定性的影响。由于堆石颗粒之间以及堆石体与面板之间的位移不连续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对两种模型坝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结果很相似 ,从而从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分析两个方面探讨了地震时面板堆石坝的破坏过程及其破坏形态 ,对面板坝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堆石坝技术已较为成熟,堆石体是筑坝和围堰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碾压方式下堆石体的干密度是影响坝体变形的主要因素,也是大坝填筑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之一。现场常采用挖坑灌水法来测定其填筑的密实度,挖坑灌水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但要测定准确却非常困难,且薄膜厚度对测定结果也存在一定影响,现介绍某工程采用挖坑灌水法测定堆石体填筑密度过程中,采用两种厚度薄膜进行试验比对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堆石混合坝是一种新型坝体结构。混凝土墙后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墙甚至整个坝体的稳定性,而目前针对其研究较少。基于此,开展混凝土–堆石混合坝模型试验,研究填筑和蓄水期混凝土墙的变位模式和墙后土压力分布,同时根据加卸荷三轴试验结果建立非极限状态下堆石内摩擦角发挥值、墙土摩擦角发挥值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提出初始位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考虑墙体水平位移的准极限状态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混凝土墙的变位模式以平动为主,墙后土压力随混墙体水平位移变化较大,蓄水结束时刻墙后土压力为填筑结束时刻墙后土压力的2倍左右;所提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压力随墙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可作为库仑土压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叙述和分析了灌水法检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压实质量试验过程,并分析了试验方法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试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位移模式下衡重式路肩墙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山区公路旧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新建的衡重式路肩挡土墙为原型,设计了墙体在平移(T)、绕墙趾转动(RB)、绕墙顶转动(RT)以及平移与绕墙趾转动复合形式(T+RB)4种位移模式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讨论了挡墙位移模式对墙背土压力和路基填土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墙后不同深度土体进入主动状态的进程,试验表明:1位移模式对上墙土压力大小及分布形态基本无影响,但上墙浅层土体在挡墙位移与墙高比值小于0.3%~0.5%时,存在墙–土摩擦引起的土拱效应,使水平土压力系数增大;2由于衡重台的存在,对下墙距衡重台约1/3下墙高度范围的土压力有遮蔽作用,其结果是降低了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3位移模式对填土沉降有明显影响,在墙体位移最大值相同时,T位移模式的填土沉降明显大于RB和RT位移模式,而RT位移模式,衡重台向下偏转,促进了填土下沉,最终使其填土沉降大于相同位移面积的RB位移模式,也更容易使上墙出现第二破裂面。  相似文献   

18.
王斌 《山西建筑》2009,35(32):278-280
为了保证路基的填筑质量,增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详细调查并结合土工试验,提出采用强风化岩进行路基填筑方案,并进行填筑工艺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积累了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9.
应力路径对填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若干砂性土和粘性土进行了多种应力路径条件下的三轴试验,以揭示应力路径对填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并针对土坝实际应力变化情况,着重探讨了等应力比(σ13比值为常数)应力路径条件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规律性。提出了较接近于等应力比试验实测成果的指数模型,并用之于研究土坝在施工期的应力及变位分布,得出应力路径对土坝变位分布计算成果有重大影响的结论。本文还将考虑应力路径的指数模型与邓肯-张不考虑应力路径的双曲线模型在土坝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The more complete methods that we have developed for evaluat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earth dams, which make it possible to account for the following, are discussed: the actual parameters of seismic effects in solving linear or nonlinear problems of the theory of elasticity; the actu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comprising the body of the dam, an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behavior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effects, as well as all basic factors involv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ng periods: the sequence employed in building the structure and filling the reservoir; the consolidation process in the dam-seepage component with allowance for initial moisture and air satur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keleton material and rock and the fluid in the saturated components of the dam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effects, treating the saturated soil as a multiphase medium.Translated from Osnovaniya, Fundamenty i Mekhanika Gruntov, No. 6, pp. 10–15, November–December, 1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