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还传达着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
饮食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所论述的重点是透过日本酱的发展来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及与其他文化领域的联系。日本人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与饮食元素,比如汉字、豆酱和豆腐等等,它们被日本人创造性的加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来,构成了日本人独特而又很容易被中国人理解的社会与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各国之间在经济、科技、文化等众多方面上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借鉴及学习,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事实上,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往来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文明的兴起衰落,皇朝、统治的更迭,我们的祖先早早就发现了"交换"的意义与价值,也让"交换"逐渐发展成"交流""借鉴""学习"。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正是漫长的时间铸就了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从专业的角度讲,中国文化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合称"上古五氏")、尧、舜、禹等不同的时代,经历了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一个拥有璀璨文化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出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文化对于本国人来讲是文化自强、文化自信的来源,对于国际来讲是理解中国发展脉络、了解中国发展历史的重要观照。由余文章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从中国文学作品入手,通过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饮食书写进行分析,探究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格局。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农业文化、消费文化等各维文化一同构成了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饮食文化已有几千年的传统,从事此行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已取得累累硕果,作为一名烹饪、饮食文化工作者,笔者在借鉴先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谈一些看法,遂成此文。 相似文献
7.
8.
云纹作为原始艺术中的一种纹样形式,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国的传统云纹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各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中,形成了变化万千的独特气质;同时在相应的历史时期日本云纹也在中国传统云纹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向前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云纹样式。本文主要以日本云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国传统云纹影响下的云纹样式的特点以及日本独特的云纹纹样样式。 相似文献
9.
“女体盛”,日语意为用少女裸露的身躯作盛器,装盛大寿司的宴席。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也称“艺伎”.挑选“女体盛”艺伎的要求非常苛刻。首先,必须是处女,因为日本男人认为只有处女才具备内在的纯情与外在的洁净.最能激发食客的食欲。其次是容貌要姣好:皮肤光润、白皙、体毛少;身材匀称,不能太瘦.太瘦缺乏性感;血型最好是“A”型——日本人普遍认为,具有“A”型血型的人,性格平和、沉稳.有耐心,最适合从事这种职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标签。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了交流和沟通。相比较其他国家的饮食,国人更愿意接受日本饮食,国人在消费东邻餐饮的同时,也逐渐了解了日本的饮食文化的些许特点。本文拟结合《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一书,浅谈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说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宴席和流光溢彩的风 相似文献
13.
《食品工业科技》1999,(06):6
对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食文化热现象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并对引发“食文化热”时代的社会、经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中国“食文化热”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和价值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作者用较大篇幅对中国食文化在21 世纪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21 世纪中国食文化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在21 世纪的中国食文化研究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争取站在中国人饮食生活变化的潮头,研究适应新时代的饮食观念、饮食方式和饮食美学,引导人们树立适应时代的、科学的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观念、饮食方式和饮食美学;开创食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提高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水平,加强中外食文化交流的研究;开展食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食文化热现象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并对引发“食文化热”时代的社会、经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中国“食文化热”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和价值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作者用较大篇幅对中国食文化在21 世纪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21 世纪中国食文化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在21 世纪的中国食文化研究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争取站在中国人饮食生活变化的潮头,研究适应新时代的饮食观念、饮食方式和饮食美学,引导人们树立适应时代的、科学的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观念、饮食方式和饮食美学;开创食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提高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水平,加强中外食文化交流的研究;开展食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是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延续,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体。中国饮食文化传统中的强调生理健康与精神健康的统一、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共融、凸现人性的美与善以及人们享受生活美的意蕴与意味,对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13,(1):61-63
《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另有一说,认为“年”字按古人的写法,是个象形字,有头有尾,四脚伸开,象一个大壁虎,是种可怕的不祥之兽,一岁之中,若没有遇见它,便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叫“过年”。 相似文献
17.
<正>思政教育作为培育学生健全人生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可以借助于饮食文化内容,推动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等的创新发展,切实增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育人实效的提升。由杨铭铎等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一书,运用互联网数字化教育资源,图文并茂地阐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历程、风味流派、风俗习惯,并且针对中国传统的筵席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进行系统梳理,充分展现出中华饮食的丰富多样和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缫丝机械有两次大的变革,即从座缫机(1880-1916年)发展到立缫机;又从立缫机(1916-1953年)发展为自动缫丝机。日本生产自动缫丝机最多(已占目前全国自动缫丝机的80%以上)的制造公司——日产汽车制造公司,于1946年开始研究自动缫丝机,1954年完成自动缫丝机的研制工作,并开始发售。1957年制成RM型自动缫丝机。1960年制成SR型自动缫丝机。1964年制成HR型自动缫丝机。1971年制成HR2型自动缫丝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