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护理风险管理受护士因素、系统因素、协作因素三大项9个因素的影响,各因素的影响力依次为护士的核心能力、基本素质、规章制度、组织管理、护理服务、协作配合、医疗因素、患者因素、支持系统。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各因素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提示管理者应组建一支以学术带动为引领的专科化风险防范队伍,建立一套以制度规范为支撑的信息化风险预警机制,构建一个医护患和谐共生为模式的一体化风险控制共同体,最大限度地降低或规避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ICU护理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纳治疗的不同胎龄发生呼吸窘迫的新生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胎龄将其均分为三组,即早期早产儿组(胎龄小于34周)22例,晚早产儿组(胎龄34周~36周)20例以及足月儿组(胎龄大于37周)24例,对三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基本生理情况、临床高危因素以及预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多胎妊娠以及胎盘异常的发生率早期早产儿最高(P0.05),足月儿最低;产妇妊娠高血压及胎膜早破发生率足月儿均低于早期早产儿及晚期早产儿(P0.05);肺部感染、白肺、颅内出血以及支气管充气等方面早期早产儿最高,而气胸发生率足月儿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治愈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高危因素以及预后等方面,不同胎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的情况明显不同,应根据新生儿的胎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我院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实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工作中选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我院在2018年之中接收的100名急性脑梗死病人。将这些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第一组组与第二组,每组各有50名急性脑梗死病人。针对于其中的第一组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而第二组采取的是全程护理方法。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采取全程护理方法的第二组病人的NIHSS评分明显的要高于第一组。结论:对于我院进行进行脑梗死的病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采取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能够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缓解神经功能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特重度烧伤患者实行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实行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前一年的特重烧伤患者21人设置为对照组,实行后一年的特重烧伤患者23人设置为实验组,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P=0.03790.05);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P0.05)。结论:对特重烧伤患者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并改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可以称得上是医院最忙碌、最危险的一个部门。之所以称他为最忙碌的部门,是因为他每天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病情复杂多变、性命垂危的患者。患者的性命,至少在大部分的人眼里,就完全掌握在医生的手里。一旦患者出现什么问题就一定是医生的问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之所以称之为危险的部门,也正是由于上述观念的影响,完全地把患者的生命寄托在医生的身上,以及此后患者家属的各种不理智的举动。现在这种情况层出不穷,医生与患者,或者或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越发的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强急诊护理操作的管理。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诊ICU患者感染率、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时间段为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急诊ICU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感染率、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P 0.05。结论:在急诊ICU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能降低患者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用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18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危重症患者分别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使用常规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临床方案进行。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回访。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P 0.01)。结论: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使其病情恢复和去除护理风险有很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找寻出有关的临床价值,将最为合适的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应用到临床当中。方法:首先选取200例患有心血管内科重症的患者,使其成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之后进行分组,应按照护理方式把200例患者划分成为常规组以及观察组。两组采用的护理方式都为常规护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给予护理风险管理。以此对两组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有3.00%的患者出现了不良事件,与常规组对比,高出了9.00%。而在观察组当中,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程度是较高的,达到了99.00%。结论:在护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时,只有对护理风险管理给予使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吴霞 《中国食品工业》2023,(13):118-120+125
分析针对慢阻肺病人使用饮食护理与呼吸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涉及的病例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病人,病例数共计66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9月。对所有病例进行分组调查,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病人33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肺功能指标、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护理后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肺活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占优,组间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同时,两组病人护理前的SAS、SDS评分不存在对比价值(P>0.05),实验组病人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吸护理干预在哮喘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90例哮喘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普通护理,呼吸护理干预组执行呼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值;呼吸功能指标;护理前后哮喘的频次情况、呼吸功能情况;护理纠纷出现率。结果 :呼吸护理干预组满意值更高,P 0.05。对照组是36(80.00),呼吸护理干预组满意值45(100.00)。护理后呼吸护理干预组哮喘的频次情况、呼吸功能情况的改善幅度更大,P 0.05。呼吸护理干预组呼吸功能指标更好,P0.05,对照组PaO_2、PaCO_2分别是66.23±10.71mmHg、42.83±8.22mmHg,而呼吸护理干预组PaO2_、PaCO_2分别是84.74±18.21mmHg、40.14±7.25mmHg。呼吸护理干预组护理纠纷出现率3(6.69)更少,P 0.05。对照组则是10(22.22)。结论 :哮喘者实施呼吸护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哮喘的频次情况、呼吸功能情况,减少护理纠纷出现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前瞻性护理对患者便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应用前瞻性护理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便秘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30.0%,实验组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05)。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的比较上,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来说,应用前瞻性护理路径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临床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给予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探析对患者病死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本组探究共计选取66例患者,疾病类型是急性重症胰腺炎,选取时间段:2016年5月开始,2017年4月停止。66例患者分组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且分别命名为研究组(33例;循证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组间数据并计算出X2、t数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给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死率、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有效性。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原则抽选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银屑病疾病治疗的患者共9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纳入到实验研究范畴中来。按照平均性原则,将患者主要分成常规组、观察组两组,每组中均为45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种护理方法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临床护理有效性等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观察组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体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2%,则优质护理对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有效性更高,两组实验结果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银屑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办法,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总体疗效,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临床应用的总体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及护理方法、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临床资料,均实施急诊治疗和护理,分析和总结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成功救治,无死亡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抢救时间为(10.31±2.18)min,临床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应给予急诊治疗,并配合积极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病情转归,实现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通常病情复杂,需要长时间、反复住院治疗,通过合理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从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发芽糙米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芽糙米主要的营养因子、生理作用、研究现状及其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以及肥胖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发芽糙米在代谢综合征疾病防治中所面临的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发芽糙米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11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减少了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提升了治愈率,降低了心绞痛的发生机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器对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指数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开展本次研究,期间总共选取80例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作为案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分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应用传统干预方式与呼吸训练器进行治疗。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指标。结果:在治疗1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 0.05)。结论:呼吸训练器对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指数的影响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质量,提高患者生存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脏搭桥患者手术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医院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内收治的100例心脏搭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心脏搭桥患者手术护理,观察组主要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然后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胸导管置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作为观察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P值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胸导管置留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P值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搭桥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将纳入研究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路径组。对病人进行一段时间护理后,评价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路径组住院天数、医疗纠纷率均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护理路径组疾病认知程度、满意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护理路径组患者经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