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对肾病综合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与相关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一年中接诊的68例肾病综合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对研究组中的患者实施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中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后患者的营养水平。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研究组中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2%,对照组中总有效率则是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体重、机体转铁蛋白以及血清中的白蛋白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改善的幅度大。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比较发现,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可以有效地改善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营养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化疗治疗。按照随机和双盲的设计实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SGA)、客观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d和14d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1d时经测定的CRP、IgA、IgG、IgM水平较入院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入院7d和14d时的CRP、IgA、IgG、IgM呈下降趋势,接近入院时的水平,而对照组的CRP上升水平和IgA、IgG、IgM下降趋势明显,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经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化疗后的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且有效提高了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饮食管控和普通饮食2种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营养管控组采用严格的饮食管控措施,普通饮食组不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营养状况血清指标、营养状况评分等差异。结果:营养管控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管控组患者的MNA营养评分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管控有利于冠心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可能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术后对症治疗基础上行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肠内营养干预基础上辅助中药治疗,观察和比较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肠内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两组体重比较无差异(P0. 05),但观察组三角肌皮皱厚度和上臂围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观察组营养干预期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 57,P0. 01)。结论: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干预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减少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孕期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干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一共收治了200例孕妇,所有孕妇都进行正规的产检。在此基础上,并且将所有孕妇进行平均分组,主要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孕妇数量都为100人,所有孕妇都进行不同妊娠阶段的饮食检测,其中研究组在检测之后给予个性化的合理饮食营养指导干预,对照组则不给予相应的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干预,只根据孕妇的个人喜好和饮食习惯进行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两组孕妇进行体重增加、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体重的统计。结果:经过个性化饮食营养指导后,研究组的体重增加范围较对照组相比较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新生儿的体重较为正常。结论:孕期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干预效果良好,可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兰芹 《食品安全导刊》2023,(12):130-132+136
目的:探究微型营养评定法结合饮食干预对老年椎管骨折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老年椎管骨折术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型营养评定法结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上臂肌围、小腿周径、身体质量、营养状况、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上臂肌围、小腿周径、身体质量,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中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与前白蛋白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低(P <0.05)。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较低(P <0.05)。结论:对老年椎管骨折术后患者实行微型营养评定法结合饮食干预,能增加患者上臂肌围、小腿周径,提升患者身体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应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的干预效果。研究时间2021年4月到2022年8月,选取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患者共有60人,选自临床内分泌科,将其随机分组,分成研究组患者30人,给予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对照组患者30名,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血糖水平均较高,干预后两组血糖值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更接近正常血糖水平P <0.05;研究组糖尿病患者各项行为(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用药、进食)依从性评分更高,P <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更高P <0.05;研究组SF-36量表中7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0.05。因此,2型糖尿病应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可以规范患者饮食习惯,强化遵照医嘱行为,调节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加强膳食营养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外47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膳食营养摄入干预护理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清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膳食营养干预可明显缓解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74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2w营养状况、排气排便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9例,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41)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n=48)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也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的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辽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手术治疗。将之按照营养干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禁水,术后6h进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4d予以患者营养物质支持。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7d后和入院14d后的营养状况主观评价(SGA)得分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总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进行合理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7d时和14d时,两组患者的营养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等SGA量表指标和客观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入院时,其中以观察组入院14d时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最优,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体重差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系统化饮食护理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84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来院就诊的十二指肠轻症溃疡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系统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对系统化饮食护理的应用价值予以客观评价。结果 :护理后,两组体重以及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且相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佳(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5.38±1.35)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00±1.72)分(P0.05)。结论 :系统化饮食护理能够纠正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状态,促使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回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术后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本研究所纳入研究的对象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中选取,选取例数为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运用随机平均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将两组心理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组在SAS、SDS的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的;(2)研究组出现的并发症比对照组的少,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利于调整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为慢性盆腔炎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因慢性盆腔炎来我院寻求救治的1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对其展开交叉分组,命名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命名另一组为研究组并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于护理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 0.05)。结论 :为慢性盆腔炎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在2015年8月~2017年9月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4例进行护理分析,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57.69%,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采取一系列规范的护理行为,能够综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发挥了积极的护理干预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应用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8例AMI合并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入组者均给予利尿剂扩血管、强心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9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EN,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心功能、并发症及炎性因子。结果:干预后ALB、Hb水平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CO、LVEF及SV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CRP、IGF-1、IL-6水平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BNP水平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5.12%低于对照组23.08%(P<0.05)。结论:AMI合并心衰应用早期EN,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心功能改善,并减轻炎症损伤,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戒毒人员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饮食干预对戒毒人员身体状况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的戒毒人员10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n=65)和非营养不良组(n=35),采用简易营养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对戒毒人员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并对其实施营养饮食干预,统计分析所有戒毒人员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及身体状况变化情况。结果 2组戒毒人员性别、毒品类型、吸食方式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P0.05);戒毒人员年龄及吸食时间与其发生营养不良有关(P0.05);戒毒人员营养饮食干预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总蛋白、上臂围及小腿围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毒人员营养饮食干预后疲倦、食欲丧失、失眠、气促及便秘、腹泻症状评分明显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毒人员普遍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实施营养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和身体状况,促进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炎胃溃疡患者应用饮食护理干预对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字母排序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炎胃溃疡患者134例分为Ⅰ组(n=67例)、Ⅱ组(n=67例),Ⅰ组行常规护理干预,Ⅱ组行饮食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效用。结果:Ⅱ组护理后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加强胃炎胃溃疡饮食护理干预,可纠正其不良营养状态,提高预后恢复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有无脉管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营养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干预后,与化疗前比较,外周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后,对照组患者TP、ALB、PA和TRF下降程度显著高于经个体化营养干预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两组患者外周血IgA、IgG和IgM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对照组患者IgA、IgG和IgM下降程度显著高于个体化营养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改善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饮食指导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饮食指导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饮食规律状况与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饮食规律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饮食指导干预方法,能够调节患者的饮食规律,改善餐后血糖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