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梁板支撑体系的深大基坑三维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宏伟  郭跃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1):1670-1675
提出了考虑梁板复合支撑和分段施工效应的深大基坑支护结构三维全过程计算方法,编制了三维全过程分析有限元程序。以软土地基上某复杂深大基坑工程为例,详细计算了整个基坑支护结构、梁板复合支撑系统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性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相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同时表明楼板复合支撑是控制深大基坑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和支护墙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特性 ,提出了一种合理模拟基坑施工过程的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的土抗力法。该方法在地基土抗力和土压力的模拟上优于现行的弹性地基梁法 ,使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以盖挖逆作法深基坑的实际工程为背景,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考虑结构-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了地下墙、楼板、柱的施工和土体分层开挖的施工过程,并针对三维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讨论了盖挖逆作法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地下连续墙内力和变形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天津港务局综合业务楼深基坑支护与监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天津塘沽软土地区一个深10.6m采用单道环梁支撑的基坑工程设计与监测实例。计算采用弹性抗力法,并对土压力、水压力、支护结构变形、支撑系统变形以及周围地表沉降等项目进行了观测。通过计算与实测,对土压力分布、水土分算、水土合算、土的蠕变对变形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张兴文  刘开云 《建筑技术》2009,40(8):751-753
北京市区某深大基坑施工,考虑边界效应和地表恒载等因素,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该基坑在复杂分层开挖过程中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并分析了周边土体沉降规律及其对邻近已建高层建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法合理可行,开挖对邻近地面构筑物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结合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北锚碇超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支护形式及施工工序,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NX建立计算模型,考虑土和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对其开挖与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现场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开挖阶段的支护结构的变性特点和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控制开挖引起的地面过大变形和监测支护结构的内力。  相似文献   

7.
杭州某深基坑开挖工程邻近地铁隧道,通过分析隧道位移实测数据变化规律,同时建立考虑基坑和隧道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深基坑施工对邻近营运的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和规律,模拟不同工况下隧道的变形程度,为改善施工组织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软黏土的一维压缩及蠕变特性一直是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必要参数。针对杭州地区软黏土层,取杭州紫金港浙江大学校区附近某基坑工地地层钻孔得到的原状土,对自地表向下19 m埋深范围内与城市工程建设相关的土层,系统而全面地开展杭州黏土层的一维压缩及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分析总结压缩指数、回弹指数、渗透系数及次固结系数等基本力学特性的埋深分布。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圆形支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522-1524
某热轧带钢工程旋流沉淀池基坑深39.3 m,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介绍了该地下连续墙设计方案,利用三维有限元对其受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分层逆作法施工内衬墙对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影响很大,没有内衬墙时地下连续墙变形增加一倍。分析表明:双向承压加直线段成承弯假设计算环向压力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0.
某紧邻地铁车站的超高层建筑基坑采用逆作法施工。考虑到基坑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基坑的不规则性,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重点分析研究了在各个施工步中基坑地下连续墙及共用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最后分析了2种不同加固方案对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影响。结果表明:三维有限元计算的弯矩值接近弹性地基梁法的计算值,均小于经典法的计算值;逆作法施工能够有效限制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变形;基坑阴阳角处地下连续墙变形小于中部地下连续墙变形;加固能够有效减小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却增大了共用墙向坑内的水平位移,不利于地铁站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某基坑工程为背景,应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采用土体硬化本构模型(HS)对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该组合支护体系在基坑开挖时的变形规律。计算值通过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分析发现:Plaxis2D能够较好地预测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实际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变形;钢管斜撑的存在改变了传统双排桩的变形规律,能够有效减小围护桩顶位移;基坑变形满足基坑安全和变形要求;该基坑支护体系无内支撑,不仅方便基坑开挖,而且不会因为临时支撑的施工和拆除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安全经济、绿色环保,可以为软土地区的深大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动态分析的弹性地基梁有限元计算方法,并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体系内力及变形的变化过程。计算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3.
在基坑工程中 ,忽视软粘土结构性造成的计算参数随施工工法的可变性导致的事故不时发生。作者较全面地论述了软粘土结构性及基础桩施工方式对软粘土区基坑挖方性状的影响以及引起的破坏现象 ,以期工程设计时恰当地考虑和预估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避免类似事故重演  相似文献   

14.
软土深基坑分段施工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空效应在软土地基深基坑工程的实践中已经被证实,分段施工是时空效应理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有效措施,但其应用多带有经验性,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提出考虑分段施工效应的深大基坑支护结构三维全过程计算方法,编制三维有限元程序,结合典型算例,详细比较考虑分段施工效应与不考虑分段施工效应时,基坑支护结构、支撑系统的受力及变形性状的差异,从理论上验证采用分段施工技术是控制软土地基上深基坑变形的有效措施。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实际深基坑工程,计算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方法适用采用分段施工的复杂深基坑工程。  相似文献   

15.
软粘土地基粘弹塑性比奥固结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粘土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时效性 ,取决于土体的粘滞作用和固结作用。在充分考虑两者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建立描述堆载预压软土地基变形和孔压消散的粘弹塑性Biot固结有限元模型 ,通过实例计算 ,分析了蠕变和固结的耦合效应及对地基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亚兵  刘动 《岩土工程学报》2019,41(6):1031-1039
排桩(墙)加内支撑结构是深基坑支护常采用的支护结构,内支撑支点水平刚度系数是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受压杆件的应力应变线弹性理论和变形协调假定,对水平对撑(简称对撑)、水平对撑带八字撑(简称八字撑)、水平斜撑(简称斜撑)、水平角撑(简称角撑)、竖向斜撑、水平环形撑(简称环撑)、带放射撑的单环环形撑(简称单环撑)以及带放射撑的多环环形撑(简称多环撑)等8种基本内支撑结构的支点水平刚度系数进行了解析解的推导,提出了8种基本内支撑结构的支点水平刚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利用算例对其中常见的四类内支撑结构的支点水平刚度系数进行了演算,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了复核,结果表明,解析解与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相符程度较好,解析解可作为支护结构单元计算的初始输入数据。补充完善了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仅提供了水平对撑的支点水平刚度系数计算公式的不足,可供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弹性地基梁法为基础,考虑开挖过程及回筑过程对深基坑挡土结构作用的影响,建立了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变化过程的完整模拟。通过大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弹性支点法作为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法的合理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力学分析及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弹性地基梁法为基础,考虑开挖过程及回筑过程对深基坑挡土结构作用的影响,建立了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变化过程的完整模拟。通过大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该法作为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法的合理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变形预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以上海市中环线北虹路下立交工程基坑施工为例,采用杆系有限元方法对 SMW 工法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弯矩分布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减小围护结构变形的施工措施,以期对基坑工程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地铁车站端头井围护结构,采用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元计算模型和荷载总量法理论,用通用程序ALGOR,分析计算车站端头井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回筑阶段每一工况的内力和变形,计算结果显示:①开挖阶段,围护结构最大变形发生在开挖面附近,支撑轴力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②回筑阶段,围护结构变形变化较小,随着支撑拆除,剩余支撑轴力逐步增大;③在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其开挖侧最大弯矩出现在开挖阶段,迎土侧最大弯矩出现在回筑阶段,各道支撑最大轴力出现在回筑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