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可拓方法的地下工程围岩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介绍了可拓方法的步骤,建立了地下工程围岩评价的物元模型。研究表明,将可拓学运用于围岩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权重,避免了实际工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可拓论为基础,通过确定围岩稳定性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和计算关联度,建立坑道围岩稳定性多指标可拓数学评判模型.从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得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从而判断出围岩稳定性类别.该方法把指标结果的不相容性转化为相容性,克服了以往用现实指标与所规定的界限值相比较所引起的判定等级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具体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巨系统,通过某种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将可拓理论引入到边坡稳定性评价当中,提出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方法。以某实际边坡工程为例,在合理选取能够反映边坡岩体综合特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模型,并且将预测结果与传统的模糊评判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边坡的稳定性状况,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应用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建立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分类方法,评价结果表明: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可以应用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级,并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模型的围岩稳定性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岩稳定性分类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特点。基于云模型理论探讨了围岩稳定性分类新模型,以综合分析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该模型依据围岩稳定性评价因子分类标准,计算各评价因子隶属于不同围岩稳定性等级的云数字特征,并结合评价因子权重和正向正态云发生器,得到待评样本的综合确定度,以确定围岩稳定性级别。实例应用结果及与其它评价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围岩稳定性分类是有效可行的,且具有计算过程简便,结果可靠的优点,也为其他类似问题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老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将模糊数学与可拓学相结合,提出了老采空区稳定性的模糊可拓评价模型。在分析老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定性、定量指标进行规格化处理,并制定老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准则;根据物元理论构建模糊物元及其经典域、节域,以模糊群决策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评判老采空区稳定性等级;最后,以一个老采空区为例进行稳定性评价,得出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结论。研究分析表明,模糊可拓评价模型用于老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是可行的,该模型较全面地反映了多种因素对老采空区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可为老采空区上方兴建建筑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现有黄土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在总结分析黄土隧道围岩力学性能、构造特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可拓学理论建立关联函数,解决各评价指标之间的融合问题,对黄土隧道围岩分级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以期为黄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可拓学理论的黄土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综合考虑了黄土的强度性质、变形性质、各向异性、构造特性,使得其分级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利用可拓围岩分级方法求得的掌子面围岩的关联度不仅可判定掌子面围岩级别,而且其数值大小可定量反映掌子面围岩质量好坏程度;可拓围岩分级结果与现场围岩级别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存在的分级误差基本属于“亚级”之间的差异,未出现“跳级”现象;且该结果与规范中围岩分类结果相比,其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以杭瑞高速为例,建立了基于可拓学的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模型,计算了岩溶区路基稳定性的关联度函数,并根据各稳定性等级的关联程度对路基做出了综合评价,为岩溶区路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中指标权值存在的风险难题,提出了一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风险分析的改进可拓方法。通过提取地下工程围岩风险期望与风险指标极值变化特征,建立了围岩稳定性风险分析工作模式,构建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风险事件物元、风险域,确定风险特征隶属度,建立了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风险分析的形式化物元描述,以数据包络分析改进可拓方法,建立支持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相对风险评价模型。模型应用于地震作用下围岩稳定性风险案例,结果正确可靠,表明方法合理、可行,具有一定的普遍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比较典型的项目型企业,所从事的大多数项目为居民小区住宅项目、大型商业娱乐建设项目、城市餐饮娱乐综合体以及政府公共支出项目.房地产项目关乎百姓的利益,处于公众的监督和管理之中,本身带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正确评价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房地产项目决策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可拓学物元模型,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对房地产项目风险进行分段识别,分析评价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等级,将评价的风险等级与实际应用对比,用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围岩稳定性评价受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和未确知性特点的诸多因素影响与控制,应用传统的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已很难满足当今复杂地下工程的围岩稳定性评价需求。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和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理论,探讨基于联系数和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围岩稳定性风险评价模型,即基于待评样本的评价指标体集和围岩稳定性等级标准集构成的集对,构造多元联系数表达式来定量描述评价指标样本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隶属关系的层次性和模糊性;采用三角模糊数表达多元联系数的差异度分量系数的连续变化过程和不确定性,以及围岩稳定性等级标准的模糊性,并通过随机模拟技术把三角模糊数及其函数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普通实数之间的运算,实现克服现有三角模糊数的乘法、除法和函数运算尚不够严谨、操作较为复杂等问题;结合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联系数以风险评估样本的围岩稳定性等级。实例应用及与其他方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应用于围岩稳定性的风险评价是有效可行的,且取得较好成果,此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风险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围岩稳定性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岩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不确定系统问题。应用集对分析和可变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围岩稳定性评价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综合评价模型,简化了构建相对差异度过程,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与其它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是有效可行的,且更客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隧道围岩质量分级方法评价结果存在非一致性问题的特点,首先引入组合评价思想,选取多种已有围岩质量分级方法作为基础分级方法,建立了融合各基础分级方法优越性的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组合评价计算模型;其次,依据不同基础分级方法评价指标的物理意义和量纲不同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方法,使不同基础分级方法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以解决组合评价计算模型的组合计算方法问题;然后,针对不同基础分级方法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存在差异的特点,引入漂移度概念,建立了基础分级方法合理程度的度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础分级方法权重分配的合理确定方法,进而建立了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的新型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不同基础分级方法评价结果的非一致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发挥各基础分级方法的优势,避免它们的不合理性,使隧道围岩质量分级更为合理;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支持度的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组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宇  余宏明  谢凯  李科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12):2233-2237
针对基于漂移度的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组合评价方法存在漂移度参考对象不一致,计算结果不可比问题,引入支持度概念作为各基础评价方法权重计算的依据。首先,从相似度和差异度两个方面建立新的支持度数学定义,避免了传统支持度公式仅考虑差异度的缺陷。其次,以整体数据对每种基础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综合支持度作为权重计算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建立了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的新型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不同基础分级方法评价结果的非一致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其解决了漂移度概念下参考对象的不一致问题,使得权重结果更客观实际,理论基础更加坚实。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张国平 《山西建筑》2010,36(3):363-364
结合传统的模糊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运用ANFIS模型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进行了分类,并取得了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从而有利于指导引水隧洞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6.
层状岩体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琚海明  谭玉才  李巍 《山西建筑》2009,35(24):117-118
在现有多种围岩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层状岩体的工程特性,采用多因素的岩体分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处理方法,对层状岩体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合理的综合因素模糊评价,以较好地解决围岩稳定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7.
岩脉是一类特殊的工程岩体,旧堡隧道施工中遇到了辉绿岩和花岗伟晶岩两类岩脉。其中辉绿岩脉在400m埋深处发生了热液蚀变,试验测得其膨胀力为25kPa,自由膨胀率为0.75%,软化系数小于0.12,遇水软化是蚀变带围岩发生大变形的重要原因;花岗伟晶岩脉与围岩呈破碎接触,破碎带岩体呈碎裂结构,属Ⅳ-Ⅴ类围岩,塌方时有发生。通过施工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岩脉工程地质条件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之一,提出以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监测作为施工工程地质勘察的两大技术手段。针对辉绿岩脉蚀变带大变形问题,采用了注浆堵水的措施防止围岩大面积淋水软化变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段学超 《山西建筑》2009,35(30):111-112
对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自然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围岩稳定性与围岩控制的方法与思路,介绍了围岩稳定性的监测方法和手段,论述了锚杆工作载荷与围岩稳定性的相互关系,用锚杆无损监测的方法来全程监测围岩稳定性对研究围岩稳定及工程施工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信普 《山西建筑》2012,(31):208-211
对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总结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