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9国道兰州一海石湾高速公路高69m黄土路堤为研究载体,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黄土高路堤沉降沿其高度、路线纵向和横断面方向的分布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路堤沉降而言,其垂直向最大值发生在路堤顶面,水平最大值发生在路堤下部约3/4部分;位移在路堤坡脚处和路肩处最小,位移大小白路堤顶到路堤底呈减小趋势,路堤变形趋势在上部呈向内、向下移动趋势,即呈现“凹盐”,在1/3~2/3路堤高处呈向外“挤出”趋势。建议在进行高路堤设计和施工时,应重视沉降变形趋势明显的地段,以保证高路堤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相似指标为指导,通过涵洞、填土材料全过程相似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高填土涵洞的土压力分布.通过逐层填土、分级加载完成四组试验工况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同时采用模型试验参数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两种方法互相印证,得出涵洞顶部、侧面的土压力分布是由卸荷拱效应和沉降差产生的附加应力共同起作用决定的.同时分析了填土材料、地基条件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对正确计算高填土涵洞土压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涵洞病害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离心模型试验,通过模拟实际依托工程的地基形式、回填材料、沟坡地形以及施工工艺,分析了涵洞发生病害的全过程,利用图片测量软件再现了土体、涵洞结构体、地基相互作用的过程,阐述了涵洞纵向不均匀沉降所产生的“扁担效应”对涵洞结构破坏的机理,根据实录影像描述了涵洞模型裂缝的发展形式,并与实际病害工程对比。  相似文献   

4.
高填土涵洞(管)采用EPS板减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填土涵洞,对涵顶与涵侧同时铺设柔性材料EPS板的减荷效果进行了多种情况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措施不仅对减小洞顶和洞侧的土压力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可解决涵洞在填土中引起的路面沉降不均,改善涵洞纵向垂直土压力与沉降的分布不均。根据本文公式计算结果、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原型实测土压力值的比较,三者较为接近。本文成果可供各种上埋式构筑物工程设计参照,并可作为各部门有关的设计规范、设计规程与设计手册修订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差异沉降的桩承加筋路堤处理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并充分考虑加筋垫层的厚度和刚度问题,优化薄膜计算理论,建立目标函数对差异沉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垫层厚度的增加、合理的选用加筋垫层及恰当的布桩形式均能减小差异性沉降.并结合高某高速工程对加筋路堤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高填方路堤的沉降变形特征,建立了典型高填方路堤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软弱地基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和分析,阐述了该典型高填方路堤的位移场、应力场特征,以及软基的存在对于路堤整体沉降和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结果与高填方路堤的实际变形受力特征较为吻合,能够客观反映其受力变形特征。有限元数值模拟可在实际工程中作为高填方路堤的沉降变形计算、稳定性分析及其变形预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路堤填土施工期路基沉降实测资料,对路基沉降的六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其各自的预测精度,为类似工程的模型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含冰量冻土地区拼装涵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藏铁路高含冰量冻土地区特殊自然条件 ,改进了拼装涵洞的施工技术 ,在涵节预制、涵节运输、涵洞基础施工、涵节现场拼装方面作了技术改进 ,克服了现浇涵洞作业量大、投入多、保温困难的缺点 ,同时又便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实践证明 ,此施工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离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离心模型研究了不同布筋方案的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的变形性态,滑动面形状,加筋对边坡沉降的影响,得出了中间加密布筋是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经济合理的布筋方案的结论,其成果对于研究加筋边坡稳定性验算及设计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通用软件ANSYS对加筋路堤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相同荷载下对不同高度、不同边坡坡度、不同加筋间距、不同加筋位置均加筋路堤进行了沉降的对比分析,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加筋减载涵洞的涵顶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俊杰  马强  张军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7):1135-1141
在涵洞-填土-地基共同工作机理基础上,分析了加筋减载法的减载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加筋减载涵洞的力学计算模型,推导了格栅所受土压力的计算公式。考虑格栅下部填料的支撑作用,对格栅受力与变形进行分析,推导了格栅在填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式,进而对涵顶松散填料进行受力分析,得到了涵顶土压力的计算表达式。 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文献中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及现场测试结果较为接近,尤其是在填方较高时此方法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最后,依据此理论计算方法,对涵顶填土高度、松散填料模量、格栅刚度等影响涵顶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河池机场填石高填方土基工后沉降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等应力模型设计方案,以梯形分布相似法配制填料,开展河池机场高填方土基工后沉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变化规律还是单位土基填高的沉降量,与现场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同填料土基道肩沉降均大于场道中心,土基顶面呈“马鞍形”分布;试验结束后土基顶面、坡面未出现裂缝,表明河池机场填石高填方土基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不是失稳破坏,而是过大的沉降变形控制。最后,选择指数回归参数模型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工后沉降、残余沉降、沉降坡差还是沉降速率,煤矸石土基因针片状颗粒含量高、基材强度较低将导致更大的沉降变形和更长的工期。  相似文献   

13.
马爱国 《山西建筑》2011,37(15):135-136
从公路高路堤支挡新结构盖板涵的施工特点入手,重点对高路堤支挡新结构盖板涵沉降与应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新结构沉降的变化规律和内部的应力分布规律,对此类高路堤支挡结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兰州—海石湾高速公路高69 m黄土路堤沉降资料为研究样本,采用经修正了非匀速填土和非等步长沉降观测时间的GM(1,1)灰色理论预测模型进行黄土高路堤工后最终沉降量预测,与等比级数曲线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认为这两种预测模型都能很好地预测黄土高路堤工后最终沉降量,且灰色预测模型能较等比级数曲线预测模型更好地反映黄土高路堤不均匀沉降趋势。同时认为,考虑了沉降观测时间非等步长性和路堤填土速度不均匀性的灰色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更符合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趋势,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路堤下涵洞垂直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十漫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工程,结合现场测试结果,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填方涵洞垂直土压力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对顾安全垂直土压力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出与现场实测结果更为接近的高路堤下涵洞垂直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填方涵洞涵顶存在垂直土压力集中现象,土压力集中系数随填土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路堤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后逐渐趋于稳定并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16.
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预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川省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原位监测结果为基础,探讨了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预测回归参数模型。在指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平方根模型、双曲线模型和对数模型等回归参数模型中,只有对数模型能较真实反映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规律。对数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由于高填方地基中上部填筑体和底部软弱地基填筑厚度极不均匀,工后差异沉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范建川 《山西建筑》2003,29(2):175-176
分析了《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中常用涵长计算公式存在的缺陷,重点阐述了高填涵洞涵长的计算,并提出了涵长计算的新思路,经实际应用,是简单易用、精度较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填方路基沉降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向前 《山西建筑》2014,(1):157-159
针对高填方地基下沉与路堤本身下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加强高填方路基的施工管理与提高填方路基的施工工艺两方面研究了高填方路基沉降的治理措施,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依据原位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高填路基盖板涵外界面受力状态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涵洞顶面压力大于上覆填土自重,呈非均匀分布形式,涵洞侧墙顶相对于顶板中部承受更大的压力,侧墙主要承担了来自两侧填土的附加压力;涵洞侧墙外水平压力远小于按土柱高度换算的静止土压力,涵洞地基的不均一地质条件导致涵洞单侧承受相对较大的水平力;涵土差异沉降导致涵洞体承担了大于上覆填土自重的压力,基底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涵顶压力向一侧集中,侧墙外压力和基底压力非对称分布。实测涵顶压力约为填土自重应力的1.56~3.02倍,使用现行公路桥涵规范设计高填方盖板涵偏于危险。  相似文献   

20.
软土地基上堤防工程的工后沉降预测和控制不仅受理论计算方法的制约,在某些情况下,工程全周期管理更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多个海堤工程的原位观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充分考虑实际的施工条件,对堤防工程全线的工后沉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