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甘甜多汁.是很多人都爱吃的一种水果.尤其是青年人和儿童更是喜欢,但是吃甘蔗一定要特别注意,不可吃霉变甘蔗,以防中毒。 据调查资料显示,变质甘蔗中毒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北方省市发病率高于南方。这是因为北方习惯于在每年11月前后由南方购进大量甘蔗.并多堆放于地窖、仓房或庭院中过冬.至次年春节前后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2.
甘蔗含糖量极高,因其味道甘美而深受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喜爱。但在食用甘蔗时应该注意,果瓤部分已经发红发黄,或是咬一口沉得味道酸苦的甘蔗,千万不要再吃。 味道酸苦或是果瓤变色的甘蔗已经发生了霉变,如果我们不加注意而重用了这样的甘蔗,就会引起中毒症状。甘蔗中毒作症急骤,中枢神经受损,一般在几个小时后即可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昏迷、抽搐或双眼向上凝视,甚至出现失语、瘫痪而留下残疾。 所以,在您购买甘蔗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肉色白、味甘甜的,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危险。甘蔗──果瓤发红的甘蔗能吃吗?  相似文献   

3.
《饮食科学》2008,(4):44-45
中医认为,甘蔗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滋补清热的作用。甘蔗对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由于甘蔗性寒,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4.
要进行甘蔗杂交育种一定要了解亲本的种性,据此来指导亲本搭配,现在列举一些主要甘蔗的经济性状较优越的甘蔗品种以供参考。便于输入电脑,随时方便检索应用。  相似文献   

5.
审阅者按这篇论文对珠江三角洲提高甘蔗生产竞争力有较大的作用,对调动蔗农群众植蔗积极性,巩固扩大植蔗面积保证糖厂吃饱吃好有很大关系。甘蔗间种西瓜与塘鱼、柑桔、荔枝、龙眼、鲜花的竞争是可以比较的,后者不能间作经营,但可能影响减少甘蔗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总之,甘蔗间种西瓜还要高度栽培技术,使甘蔗尽量少减收而西瓜尽量多收,要达到这个目的两种作物都须同时采用育苗移栽新技术,从而提高蔗田经济效益。西瓜当前是珠江三角洲在夏季主要水果之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水果。因此,对甘蔗间套种技术的提高,应从育苗移栽新技术着手,这一新生事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粮食》2011,(4):54-54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这个时候,更要遵循养生原则进补。秋天到了要多吃什么好呢? 润燥,首选莲藕 立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其中莲藕为首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这个时候,更要遵循养生原则进补。秋天到了要多吃什么好呢? 润燥,首选莲藕 立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其中莲藕为首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气温升高,水多汁甜的甘蔗开始热销。不过最近微信圈里一则"清明蔗,毒过蛇"的消息,让爱吃甘蔗的网友们心里直打鼓。这是真的吗?"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流传甘蔗有毒的说法,其实只是发红的甘蔗不能吃,正常的甘蔗还是没有问题的。"宁蔬果品批发市场经理徐晖介绍,今年宁波市场上  相似文献   

9.
桂林五通蔗     
甘蔗不但是果中佳品,而且也可以做菜用,尤其是使用品质优异的广西桂林五通甘蔗做菜,别有一番风味。五通甘蔗个大节长,汁多清甜,究竟怎么用它做菜得从腊肉说起。桂林地区盛产甘蔗,甘蔗吃得多了,甘蔗渣也就堆成了小山。冬季是桂林地区制作腊肉的季节,由于熏制腊肉需要大量柴火,人们发现,与其把甘蔗渣当垃圾扔了,不如废物利用,用来熏制腊肉。  相似文献   

10.
要进行甘蔗杂交育种一定要了解亲本的种性,据此来指导亲本搭配,现在列举一些主要甘蔗病害和线虫及非洲茎螟等抗病虫力较强的甘蔗品种,以供参考。便于输入电脑,随时方便检索应用。1、抗黑穗病甘蔗品种B3337,B37121,B41227,B4681,B47419,B51129,B51410,B51415,B52158,B52298,B60191,B62163,B63118,B63349,B64305,BO8,BO11,BO29,  相似文献   

11.
正荔枝:把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冰后食用,不仅不会上火,还可增加食欲。如果泡上一杯用荔枝叶(晒干)煎的荔枝茶,还能解吃荔枝多而产生的滞和泻。菠萝:先削皮去"钉",再切片泡入淡盐水中,放冰柜里冰后食用,会更香甜好吃。泡盐是去掉菠萝酶,不易发生过敏和消滞。若泡盐后再切成粒状,和入奶酪或软雪糕里,冰冻后吃会更可口。甘蔗:吃甘蔗应从顶端吃起,这样才能越吃越甜,越吃越可口。冬天吃甘蔗,最好将其切成20~30 cm的小段,放入锅里煮10 min后捞起趁热削皮吃,比生吃更甜。西瓜:买了不红的淡味西瓜,可将它当成冬瓜看待,切块连皮一起煲鸭汤(加腐竹、薏米等辅料),可消暑、降压、开胃、解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延长榨期,多榨甘蔗,避免甘蔗在田间受霜冻变质,我厂每个榨季大约要处理1.4~2万吨左右的贮藏甘蔗(其中有一部分是受不同程度霜冻过的甘蔗)。特别是榨季后期,蔗汁纯度下降至58左右,还原糖高,胶质大,澄清和结晶均感困难。我们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些工艺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简单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甘蔗研究近况、热点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蔗遗传育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轻简栽培、大田生产管理等4个方面对我国甘蔗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对目前甘蔗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对今后甘蔗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本文可以对甘蔗行业科研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测定叶片氮素含量是甘蔗氮素营养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桶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叶绿素仪用于甘蔗氮素营养快速诊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甘蔗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及蔗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加;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蔗叶片的SPAD值、叶片氮含量和蔗茎产量的增幅趋缓,甚至下降;叶片SPAD值在不同甘蔗品种间具有差异。结果还表明:甘蔗叶片的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甘蔗氮素丰缺,并用于指导甘蔗施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深入开展,我区甘蔗生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面积扩大,耕作制度改革,栽培技术提高,总产增加,粮蔗双丰收典型不断涌现,这对我区进一步发展蔗糖生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应看到当前甘蔗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我区蔗糖生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  相似文献   

16.
甘蔗宿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国内甘蔗宿根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辩。有的认为宿根蔗要消灭,有的认为宿根蔗要在蔗区内占一定的比例;有的认为宿根蔗产量一定低于新植蔗,有的认为宿根蔗不一定低于新植蔗,管理好的宿根蔗是比新植蔗高产的;有的认为推广了早熟种和秋植蔗,提供榨季的早熟甘蔗原料,宿根蔗的作用就不大了,有的认为宿根蔗还有节约种苗、劳力,错开劳时等等作用,不能轻视宿根蔗;有的认为宿根  相似文献   

17.
甘蔗产业链监测调查是国家甘蔗产业体系“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点任务,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者总结近几年来开展甘蔗产业链监测调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阶段综合试验站开展甘蔗产业链监测调查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即:要注重落实调查人员,强化责任分工;要注重加强产业链监测调查学习培训工作;要注重分类指导和深入实际做好产业链监测调查工作;要注重加强对产业链监测调查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要注重深入分析产业链监测调查结果和服务产业发展。以上问题的提出,对于新阶段综合试验站乃至国家甘蔗产业体系开展甘蔗产业链监测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总损失是指每百吨甘蔗中损失的糖分,它包括蔗渣损失、滤泥损失、废蜜损失和未测定损失。这些损失与操作效能以及甘蔗的质量有关。为了比较压榨效能,用一定的修正数字计算出不同甘蔗纤维分的更正压榨抽出率;为了比较煮炼效率,用一定的修正数字计算出不同蔗汁纯度的更正煮炼效率。同样,为了比较不同工厂或同一工厂不同时期的总损失,本文讨论了更正总损失这一概念。总损失中的各项损失要转换成相应的更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上甘蔗栽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蔗高产高糖栽培领域,从甘蔗水分、甘蔗养分、甘蔗根系与生长、甘蔗持续丰产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际上主要甘蔗生产国的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国际上甘蔗持续丰产技术对我国甘蔗生产的启示,提出了我国蔗区要加强绿色甘蔗生产技术、宿根根系促进技术和轻简高产高效技术等3个方面的研发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孕妈妈要吃得全、吃得好,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食品,孕妈妈一定要“远离”才是,因为它们会对妈妈或肚子里的宝宝造成不利的影响。要想“吃得聪明”,这些“禁忌”一定要弄清楚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