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大厚度黄土湿陷变形室内试验评价不准确,现场原位浸水试坑试验评价方法周期长、费用高且难以适应线性工程技术要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现场试验评价方法:砂井浸水试验方法。其核心是利用湿陷变形土体与未湿陷变形土体之间产生相对沉降差及地裂缝,通过湿陷性黄土场地设置砂井,将水直接导入某一深层湿陷性黄土地层及砂井圆周边土体,以此来测定砂井井底下地层和砂井孔深范围内黄土的湿陷变形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花费小、周期短和灵活性高等特点。依托宝兰客专建设项目,在具有代表性的大埋深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开展了4个不同深度的砂井浸水试验,测试了砂井场地的沉降变形及井底湿陷性土层的沉降变形,同时配合井底土层含水量的量测,分析了井底黄土的湿陷性变形特征。参考现有规范中建议的该地区自重湿陷量修正系数,对比砂井浸水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初步论证了砂井浸水试验的合理性,及其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线性工程上运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地区灌注桩竖向抗压浸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工程,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对不同桩长、桩径条件下的灌注桩进行了浸水单桩竖向静载荷对比试验,同时对浸水条件下试桩进行桩身内力测试,取得了一些对比资料和实测成果,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湿陷变形的充分完成需要足够的浸入水量和浸水时间。实际上,地基浸水往往是断断续续多次进行的,地基大多处于间歇浸水条件之下。根据土层每次侵水的饱和程度以及湿陷发展程度的不同,间歇浸水可分为四种情况。沿用以往的提法,本文所说的“间歇浸水”系指“土层的压力不变,每次浸水都达到饱和并使湿陷变形达到稳定”这一特定情况,以下将“浸水饱和并使湿陷变形达到稳定”简称“充分湿陷”。 相似文献
4.
5.
结合西安市东二环—北二环立交工程,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了钻孔灌注桩大型原位浸水载荷试验。通过对立交工程桩基未浸水、浸水前及浸水后三种工况的载荷试验,对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和沉降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桩基负摩阻力强度值及其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对黄土区域桥梁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的湿陷性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影响,针对传统室内试验评价结果不准确的缺点,依托兰州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陡道沟站,选取典型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施工场地,通过开展场地地面浸水试验,测试了地面入渗过程中不同深度地层的湿陷沉降变形及地表的沉降变形,研究了既有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特性,并结合室内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场地内黄土的湿陷性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地表土层及深部土层的湿陷变形大体呈现陡增、骤降和平稳三个阶段;②场地内黄土的湿陷系数随着黄土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自重湿陷系数与深度的关系曲线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关性为0.983;③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层自重湿陷变形计算值的修正系数建议取值为1.675。研究结果可为兰州地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地铁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8.
依据现有规范及勘察工作操作规程,基于室内湿陷系数测试结果得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判定测试区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一步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场地类别,依据浸水试验得到的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测试区域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计算值和实测值不一致的结果表明,自重湿陷量计算值存在失真情况,对大型工程应以实测值为准。 相似文献
9.
10.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附加压力与土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在附加压力施加的区域产生湿陷.湿陷性黄土类型不同,浸水作用下地基变形的特点和程度也不同.通过工程实例,结合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探讨外力作用下湿陷性黄土的变形特点和形式.试验采用两组试样进行变含水量压缩试验,采用预湿的方法按照不同的含水量对土样进行预湿,然后在高压固结仪中进行压缩试验,绘制了黄土湿陷变形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经验证试验曲线的变化规律能很好地反映工程实例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设计中,对地基处理范围和处基宽度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并对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进行了阐述,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沉降机理及强夯法的原理,探讨了强夯法技术参数的确定,详细介绍了强夯法施工工艺,并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证明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效果显著,从而推广强夯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相关规范中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要求,阐述了全部消除湿陷量的标准及判定指标,在此基础上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例作了具体论述,对今后地基处理工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建筑物适应和抵抗因地基湿陷引起差异沉降的能力 ,并保持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 ,有必要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它的结构性、欠压实性和湿陷性三个方面。还针对黄土的湿陷特点 ,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 相似文献
17.
Peng An Aijun Zhang Yichuan Xing Bo Zhang Wankui Ni Wenyuan Ren 《Soils and Foundations》2018,58(6):1476-1491
To study the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Ili loess, a field immersion test was implemented on thick collapsible loess with seepage holes to speed up the collapse. The loess at the test site belongs to the Q3eol stratum and had a thickness of 30?m. The on-site settlement, the degree of saturation, and other observations, such as surface cracks and dolinas,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li loess is a typically collapsible eolian soil with a large thickness, strong water sensitivity, low anti-erosion capability, and strong self-weight collapsibility. The collapsibility of the Ili loess was basically eliminated by the field immersion test. One primary reason was the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numerous trellis pore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similar tests, a much higher settling rate and self-weight collapsible settlement were observed. The correction 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for Ili loess is 1.64, which is calculated as the measured self-weight collapsible settlement divided by the calculated value. It is a key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the loess collapsibility in the area. A four-stage settling trend was characterized; it is distinguishable from other regular five-stage model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pre-immersion method with seepage hol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for the Ili loess region.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近堆积黄土的基本特点及湿陷机理,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黄土的湿陷性及湿陷等级的判定方法,归纳了湿陷系数与压力的关系,确定了山西省测定湿陷系数的最佳压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