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酰氧基-顺丁一酸单异丙酯酰氧基-异丙氧基铝的共聚物P(MMA-MMPA)和P(St-MMPA)。研究了共聚物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分析,荧光光谱,透光率,折光率及力学性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界面对MMA-St透光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以制备纤维增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透光复合材料。在仔细匹配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折光指数的前提下,研究几种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界面以及透光率的影响。对单向纤维、玻纤毡和方格布等不同排列形式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透光性能亦作出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界面状态。粘结以及与界面相关的纤维排列方式对透光复合材料的透光率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MMA/BA/AA/HEMA无皂乳液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步控温结合种子聚合乳法制备了固含量较高(45%),稳定性较好(常温储存期在8个月以上)的MMA/BA/AA/HEMA的无皂浮液,通过对乳液粒径,拉伸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揭示了聚合物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剂浓度,软硬单体配比,功能基单体极性以及外加助剂是影响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与丙烯酸取代乙酯CH_2=CHCOOCH_2CH_2-X(X=F、Cl、Br、CN、OCH_s)的自由基共聚物。与苯乙烯或丙烯酸取代乙酯的均聚物相比,它们的成膜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共聚物的介电性能(ε、thδ)随测试频率、共聚物组成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在相同的条件下,共聚物的介电性能大致上随丙烯酸酯单元上取代基的极性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N-PMI/MMA/AN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共聚物,用DSC,TBA及TGA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实验结果表明,TBA能 了地表征N-PMI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从TGA结果看,加入N-PMI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同时用GPC对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AMPS/AM共聚物的低温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了AMPS/AM的低温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AMPS和AM单体的浓度和组成对聚合反应和产物的影响。通过反应条件和反应组成的优化,获得了高分子量(106~107)和高线性规整性的AMPS/AM共聚物ACP-Ⅱ系列产品,测定了它们盐水溶液的不同性能。结果表明,ACP-Ⅱ共聚物具有突出的增粘作用和对高温高盐作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PC l3和苯乙酮合成含有活性双键的α-苯乙烯磷酸(PVPA),再将PVP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共聚,使含磷阻燃基团以共价键方式结合在聚合物分子链上。通过DSC、TGA、LO I等测其各种性能。结果表明,阻燃聚合物P(MM A/PVPA)相比于均聚物PMM A,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分解温度和LO I值均得到了提高,成炭率也得到了增加。 相似文献
8.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利用阳离子型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制备无皂MMA/St共聚阳离子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对共聚合初始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A]和温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大;随着[AIBA]的增加,聚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得到单体浓度([MMA])和引发剂浓度([AIBA])影响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方程为:RP=kP.[MMA]0.68[AIBA]0.77,测得共聚合表观活化能Ea=40.7 kJ/mol。 相似文献
9.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不同分子量、不同甲基丙烯酸(MAA)含量的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SMAA)。用DSC、拉伸、冲击、熔体流变试验等对共聚物的力学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MAA含量的增加,PSMAA共聚物的Tg升高,热稳定性增加。(2)共聚物的拉伸、冲击强度均随MAA含量和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3)MAA含量在8mol%以内,分子量(Mn^-)在20万左右;MAA含量在18mol%以内,Mn^-在10万左右的PSMAA共聚物的加工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聚合时间对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α位双键选择性阴离子聚合的影响,合成了AMA、与MMA的双嵌段及三嵌段共聚物。结果发现,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单体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中,MMA首先聚合时,引发效率较高;当AMA首先聚合时,分子量分布较窄。GPC、NMR、DSC及TG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的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组成比与设计值一致、AMA段的每个重复单 相似文献
11.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反应单体,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本体共聚反应,制得一种大分子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这种偶联剂对粉煤灰增强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制备的大分子偶联剂可以有效提高聚氯乙烯制品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PP/POE共混物的热行为与晶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组成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弹性体(POE)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系统研究了共混物的热行为与晶态结构。结果表明PP与POE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POE的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有效地诱导β晶型PP的形成,增大了共混物中α晶型和β晶型PP的晶面表观厚度。另一方面,由于POE与P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OE大分子链使PP分子链的扩散和堆积受阻,从而导致PP/POE共混物总结晶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用热重-红外-质谱(TG-IR-MS)联用技术对三嵌段共聚物的热分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Ozawa公式和Kissinger公式研究了聚3,3-双叠氮甲基氧杂丁环/叠氮缩水甘油醚(PBAMO/GAP)三嵌段共聚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得到其分解活化能为148.40 kJ/mol,指前因子lnA=33.5s-1,通过Grane公式计算得反应级数n=1。最后,对不同产物的红外和质谱特征峰进行了归属,实验结果证明,PBAMO/GAP三嵌段共聚物的分解产物主要有CH4/CH3+、N2O、NO2、N3/HN3、HCN+、CHO+和NH2+,其主要分解机理与一般烷基化合物相同,主要过程为CH2-N3分解为氮宾,氮宾经重排生成亚胺,随后有NH3生成。但其分解过程中存在经过-CH2N3进一步分解得到N3和HN3的特殊过程。 相似文献
15.
PEN/PBT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量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N/PBT共混物属于热力学相容体系。加入少量PBT会使PEN的冷结晶行为扩大。热稳定性相对较差的PBT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使PEN/PBT共混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溶液聚合法,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不同马来酸酐投料质量百分比的条件下,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P(MMA-co-MAH)。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以及滴定法对合成的P(MMA-co-MAH)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马来酸酐(MAH)均能发生共聚合反应。提高共聚合反应温度以及马来酸酐的投料比都能够显著提高P(MMA-co-MAH)共聚物中的马来酸酐含量。通过对P(MMA-co-MAH)共聚物的热失重分析,利用Ozawa及Kissinger方程研究了共聚物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MMA-co-MAH)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受聚合反应温度和马来酸酐投料比的共同影响,共聚物中马来酸酐含量对P(MMA-co-MAH)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态光交联法制备了PP/EPDM热塑性弹性体。动态力学热分析(DM T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动态光交联能明显提高PP与EPDM间的相容性,从而显著提高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性能和缺口冲击强度。并结合DM TA、差热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证实了动态光交联过程中产生了少量的接枝共聚物PP-g-EPDM。 相似文献
18.
采用WinTA 100热膨胀仪研究了四方黄铜矿CdGeAs2晶体在320~620 K温度范围内的热膨胀行为, 探索了CdGeAs2晶体热膨胀各向异性的物理机制。测定晶体a轴和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αa 和αc 发现, αa >>αc >0, 表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热膨胀特性。利用最小二乘法, 拟合出CdGeAs2晶体的晶格常数(a, c)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 与文献报道值吻合。分别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四方畸变因子δ=2-c/a, Cd-As 键长(lCd-As)和 Ge-As 键长(lGe-As)以及相应的热膨胀系数αCd-As和αGe-As。结果表明, a、c、δ、lCd-As、lGe-As和αCd-As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a和αGe-As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T=360 K时,αCd-As是αGe-As的6.36倍, 是造成CdGeAs2晶体强烈热膨胀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