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多队列和多线程的短信实时并发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Modem控制的短信应用在实时性和并发性等性能上的不足,以实际项目为背景,提出基于多队列和多线程的短信实时并发控制算法。以排队论模型为依据,采用多队列、多线程、池等技术手段保证短信控制的实时性、并发性以及数据的共享性。通过排队论模型和实验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幅提高了短信发送和接收的速度与效率,满足了短信应用的实时性和并发性需要,优化了短信应用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并发服务器中使用事件驱动编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混合使用事件和多线程技术的服务器软件体系结构,使用高级Petri网对混合多线程阶段化事件驱动结构进行了建模,并与传统多线程模型进行了性能比较。与常见的一些编程模型相比,建立这种体系结构基础上的服务器应用具有较好的可伸缩性、较低的资源消耗、易编程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崔慎智  陈志泊 《计算机工程》2011,37(3):278-280,283
针对Modem发送短信在实时性、并发性及完整性等性能上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多代理、多优先级队列的短信实时并发算法。该算法采用多代理、多优先级队列、线程池等技术手段保证短信控制的实时性、并发性及数据完整性,在算法中使用优先级,使某些信息能够优先发送。通过改造排队论模型和实验对算法进行验证,并将该算法应用于SMAS系统,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幅提高了其发送和接收短信的速度与效率,实现了短信实时性和并发性的目标,优化了SMAS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多线程技术与分布式并发离散事件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实际的广泛应用,信息交换成本大幅降低,管理实践活动越来越呈现分布和并发特征.对于分布并发事件仿真因为仿真时钟同步问题,原有的离散事件仿真方法不能很好的进行模拟.多线程技术是并发事件仿真的有效方法,Net平台下多线程编程技术为这种实现提供便利,应用多线程技术能够实现对并发离散事件的仿真.最后针对一个分布式机械加工装配的例子用Visio建立起相应UML模型,并由此讨论该方法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基于锁的、乐观的和可推测并发控制协议,并对基于PCC协议代表的2PLPA,基于OCC协议代表的OCCBC和WAIT50及基于SCC协议代表的SCC2S和SCCkS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在设定实时数据库模式、工作负荷模式以及系统资源后讨论了性能度量下的基线模式、数据争夺容量、松弛因子、严格的截止时间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串口通信中系统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线程技术和事件驱动方式的串口通信方案。该方案在读取串口数据、对串口通信的错误及通信事件进行监视时,用OVERLAPPED结构体中的hEvent参数指定I/O操作完成后所触发的事件对象。然后,用等待函数检查事件对象的当前状态。最后,当事件对象为有信号状态时完成后续操作。在Win7操作系统的Visual C++开发平台下,结合Windows通信API控制串口的编程方法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解决采用查询方式时因数据高速涌入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并发处理机制在MES平台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制造执行系统(MES)平台的性能不能够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通过分析MES平台的架构、关键技术以及影响平台性能的原因,通过多种方案的对比,最终采用并发处理机制,并确定了并发线程数,针对MES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测试证明,按照优化方案进行改进后的MES平台,性能已经达到装配生产线实际使用的要求,并能够投入到实际生产应用中.  相似文献   

8.
数据库系统采用的并发控制协议对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针对各种并发控制协议,设计人员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模拟真实运行环境的测试标准和测试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多线程技术的数据库并发控制性能评测模型,它利用了多级多线程技术来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实现对数据库事务处理过程的性能测试,为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在此模型下,实现了对基于ado.net的并发控制协议的性能测试,并分析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并发控制测评。  相似文献   

9.
王学军 《福建电脑》2006,(12):82-83,67
并发控制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为了适应多用户操作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绝不是简单地把集中式数据库分散地实现,其中涉及到的许多概念和技术都较之集中式数据库系统复杂得多。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分布式并发控制算法的分析,探计分布式并发控制的优化方棠。  相似文献   

10.
无线控制器(AC)是WLAN网络的集中控制中枢,是部署大型无线局域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AC系统为嵌入式系统,要求高吞吐率,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实时性。本文介绍一种多线程无线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以具体业务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划分多线程。使线程数目更少,实时性更强,可以同时维护数千Socket连接数。本文最后对首要性能指标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离散事件系统分布式仿真的集中并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离散事件系统异步仿真中的一种保守的事件/时间管理策略。包括集中式并行控制机制的基本框架、一些概念、定律以及相应的并行算法,最后举例说明了集中式并行算法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依赖分析的并发程序潜在死锁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锁是并发程序特有的一种运行时错误,由于并发程序在执行时的不确定性,死锁的检测和定位是非常困难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依赖分析的并发程序潜在死锁检测算法,该算法是一种静态分析算法,能检测并发程序中是否存在潜在死锁,并能定位死锁发生时各线程可能被挂起的语句节点.本文给出了算法的形式化定义和时间复杂度分析,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算法是正确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实时并发离散事件系统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受控赋时Petri网为具有并发事件的实时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并研究了这类模型下的监控问题,给出了实现给定并发事件语言的监控器存在的充要条件和一种动态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基于内容相似度的事件关系计算方法不能分析出事件间的潜在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FCA的事件关系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根据话题的三层结构模型,对话题中的事件进行属性提取,并依据特征频率因子进行属性选择。利用两个事件之间的属性关系建立形式背景,以此为基础形成概念格。用基于概念格的相似度分析发现事件之间潜在。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事件驱动的面向服务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传统Web服务计算方法存在的瓶颈,设计一个基于事件驱动的面向服务计算模型。采用事件信息组件,在面向服务的计算中引入事件驱动,通过事件驱动来调节、协同各Web服务的相互调用,为各Web服务之间搭建语义互通的桥梁,利用复杂事件处理机制将其处理,把Web服务呈现给感兴趣的订阅者,达到动态协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视频上的事件探测对于视频检索与语义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视频中的轨迹不仅记录了物体的移动信息,也反映了物体移动的动机,并与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探讨了如何从轨迹抽取事件.然而,基于内容的视频事件分析中,从视频中抽取的低层特征与高层的语义特征存在一定的鸿沟.因此,利用领域知识标记的兴趣区域,提出一种新的语义轨迹表示方法,从而将视频中得到的原始轨迹转化为语义轨迹.同时,使用物体与兴趣区域关系的正则表达式描述视频中的语义事件.基于归纳学习的事件规则学习算法显示了正则表达式比传统的一阶谓词上的合式公式更易于学习.利用学习得到的事件规则可以很好地用于视频中语义事件的探测.最后,实验表明了事件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RFID中间件查询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对查询数据聚合转换的方法,减少查询索引的存储空间和数据插入时间。分析和比较已有多维查询索引的各方面性能,将多维索引KDB-tree应用到RFID中间件中。实验结果表明,KDB树索引在存储空间成本、数据插入成本和查询时间成本3个方面的综合性能最佳,在点查询上,KDB-tree只须单路径遍历索引树,数据查询时间少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事件驱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一种K覆盖的簇型时间同步算法(K-CTSA).当节点检测到事件发生时,广播事件信息,邻居节点收到广播信息后,从休眠转为激活状态.为了保证监测事件的准确性,必须保证在监测区域的K覆盖.结合模糊逻辑在事件发生区域选举K个节点协同完成任务,并选举一个簇首节点.为了保证监测任务的可靠性,处于激活的节点必须保证时间的同步,簇首与成员节点之间采用最小线性二乘法估算时钟偏移与漂移.实验仿真表明,K-CTSA在保证同步精度的前提下,网络节点生存时间与稳定期都明显优于TPSN协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运用有限状态机进行事件重建的理论,利用已搜集到的证据作为限制条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事件重建算法,最后简要分析了一个案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