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极材料在锂离子蓄电池的生产和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高性能锂离子蓄电池的成功开发主要取决于负极材料。对已商品化负极材料的改性以及开发新型负极材料是锂离子蓄电池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贮锂合金、锂化过渡金属氮化物以及过渡金属磷族化合物,着重讨论其贮放锂机理和电化学特性,并对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认为贮锂合金的实用化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非碳类新型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闫俊美  杨勇 《电源技术》2004,28(7):435-439
锂离子蓄电池性能的提高与负极材料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在非碳类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分别对过渡金属氧化物、锂合金、锂过渡金属氮化物、金属硫化物及其它锂离子蓄电池非碳类负极材料各自的特点及其在合成、结构、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重点探讨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发展过程、充放电的特性、反应机理及影响其反应的各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非碳类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硅基材料是新一代高容量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单质硅、硅-金属合金以及硅-碳复合材料作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今后研究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纳米级硅薄膜具有大于3500mAh/g的超高可逆容量,有望用于微型锂离子蓄电池;硅-金属合金材料的研究正在由单相搀杂向多相搀杂的方向转移;而硅-碳复合材料能有效抑制硅的体积变化,在发挥高放电容量的同时能保持良好的循环特性,很有可能成为规模化生产的新一代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蓄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锂离子蓄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锡基负极材料主要有锡的氧化物、复合氧化物、盐。锡的氧化物有氧化亚锡、氧化锡及其混合物。复合氧化物为无定形结构,通过在锡的氧化物中加入一些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然后热处理而成。锡盐有SnSO4。上述锡基负极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均达500mAh/g以上。锂在锡基负极材料中的储存机理主要有两种:合金型和离子型。前者是锂先将金属锡还原出来,然后与其形成合金;后者则没有锡的还原,锂在其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锡的合金可能是更有前景的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讨论了各种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和嵌锂机理 ,特别是最新研制的、除普通石墨和高度石墨化碳材料以外的改性石墨和可逆容量大于 372mAh/g的其它负极材料 ,包括无序碳 (5 5 0~ 90 0mAh/g)、多并苯半导体(PAS ,85 0mAh/g)、锂过渡金属氮化物 (90 0mAh/g)、非晶态锡基复合氧化物 (ATCO ,6 0 0mAh/g)和表面改性锂金属等材料。认为以PAS为代表的热解碳 (低于 80 0℃ ) ,ATCO ,以Li Co N系化合物为代表的Li3 N型锂过渡金属氮化物和表面改性锂金属将是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青松  孙金华 《电源技术》2007,31(8):592-594
锂离子蓄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为研究锂离子蓄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使用C 80微量量热仪研究了锂离子蓄电池典型电解液、LiCoO2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实验表明,C 80微量量热仪是研究电池材料热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蓄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朋建  尹鸽平 《电源技术》2006,30(4):334-338
综述了锂离子蓄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特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常温下锂与晶体硅以及无定形材料的电化学合金化机理,介绍了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失效机制。重点探讨了单质硅、硅-金属复合材料、硅-碳材料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阳极材料的发展过程、反应机理以及充放电特性,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硅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作了探讨及预测,认为无定形合金薄膜材料以及纳米复合材料将是硅基材料的研究重点,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蓄电池商业化负极材料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
张勇  霍庆媛  王力臻  张爱勤 《电池》2013,43(1):57-59
对锂离子电池锑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评述了锑单体及复合材料、锑基化合物材料和锑合金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蓄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综述了目前锂离子蓄电池中常用正、负电极材料的特点 ,及电化学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正极材料包括层状结构的LiCoO2 、LiNiO2 以及尖晶石型LiMn2 O4 ;负极材料包括石墨、焦炭、硬碳等碳材料以及锡基氧化物材料。通过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比较 ,从商品化角度讨论了锂离子蓄电池电极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Li4Ti5O12 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制备方法、掺杂改性研究现状等进行了介绍。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锂钛复合氧化物———Li4Ti5O12 相对于锂电极的电位为 1.5 5V ,理论容量为 175mAh/ g ,实验容量为 15 0~ 160mAh/ g。在Li 嵌入和脱出的过程中 ,其晶型不发生改变 ,有很小的收缩和膨胀 ,体积变化小于 1% ,被称为“零应变”材料。以该材料为负极的锂离子蓄电池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 ,同时相对于石墨等碳负极 ,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以大大改善 ,具有应用在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等方面的优良前景 ,在全固态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中也大多采用该活性材料作为负极  相似文献   

11.
陈昌国  龙英  余丹梅 《电池》2004,34(1):67-69
锰系材料在非水溶液中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在水溶液体系中研究不多.通过对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嵌脱机理、充放电过程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锰系电极材料在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状况.水溶液锂离子电池综合了传统水溶液电池和非水体系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有着广泛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常用正极LiFePO4、LiMn2O4和负极Si、金属氧化物等电极材料的添加剂对材料性能的改善,以及其本身作为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导电剂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纳米材料可望大幅度提离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碳、硅、锡基纳米材料以及某些金属合金纳米材料;介绍了各种纳米材料的储锂机理以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是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对将来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孙杨正  廖小珍  马紫峰 《电池》2004,34(3):194-195
负极材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重点之一 ,硅材料及含硅材料由于具有比容量大等优点 ,引起了关注。主要介绍了近来硅及含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包括硅单质、硅的氧化物以及硅的金属和其他非金属化合物 ;分析了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 ;讨论了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富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利用单质硫对聚合物进行加热硫化,制备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导电高分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超过600mAh/g),且循环性能优良.聚合物硫化是制备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史瑞祥 《电池工业》2014,(3):145-147
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安全性问题,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受到限制。本文从电池材料的选择、动力电池的设计等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因素,总结改善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白珍  胡拥军  李义兵  李改变 《电池》2005,35(5):406-407
无机多硫化物、有机多硫化物及自由基聚合物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材料丰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介绍各聚合物正极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发展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着重研制共轭型有机硫化物和新型有机自由基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邓凌峰  魏银烨  陈洪 《电池工业》2009,14(6):373-376
介绍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正极材料PTMA/LiMn2O4的制备方法,报导了PTMA/LiMn2O4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交流阻抗、循环性能以及高倍率充放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PTMA/LiMn2O4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比较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大电流充放电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综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主要材料的产热特性、相互反应产热特性的研究与发展.SEI膜、电解液、正极的分解,负极与电解液、负极与粘合剂的反应等,是主要的产热过程,这些反应的放热量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