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连铸坯中心偏析、中心疏松等内部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向结晶器内喂入钢带是提高铸坯内部质量的有效方法。喂入钢带对结晶器内原本复杂的多物理场产生诸多影响,涉及流动、熔化、凝固、传热及溶质输运等基础科学问题。梳理了该工艺冷钢带在热钢液中的熔化规律、喂钢带对结晶器内多物理场的影响、喂钢带对连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和喂钢带工艺制度及工艺参数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筠清  魏林 《钢管》1996,(5):28-32
根据成都无缝钢管厂水平连铸的生产实践,建立了较大断面铸坯凝固传热过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拟仿真,找出铸坯在结晶器和喷水区内凝固传热过程的温度场变化,凝壳生长规律及液芯长度等与浇注参数(拉速,浇注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中初始凝固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任忠鸣  董华锋 《金属学报》1999,35(8):851-855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传热凝固特点,测定了金属Sn在连铸中的温度场,初始凝固点和坯壳厚度,得到了电磁场影响它们的基本规律。在数学模型中考虑了高频电磁场对金属的传热凝固的以下影响;(1)对结晶器的感应加热;(2)对金属的加热;(3)电磁力推斥液力金属,减少金属与结晶器壁接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板坯连铸结晶器内凝固壳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实际拉速1.42m/min的实际工况下,通过漏钢坯壳获得了板坯连铸结晶器中坯壳的立体形貌,且对其凝固壳厚度分布进行了仔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板坯宽面和窄面上的凝固差别,且给出了沿宽面和窄面中心线凝固比例系数的变化。坯壳的立体形貌和详实的凝固壳厚度分布数据给连铸过程数值模拟提供了宝贵的验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薄板坯连铸过程中钢液在结晶器内的凝固传热有限元方程,开发了钢液凝固状态及温度场分布的模拟分析软件,探讨了拉坯速度及结晶器长度对结晶器出口坯壳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恩刚  赫冀成 《金属学报》1999,35(4):433-438
建立了结晶器内连铸坯凝固传热及弹塑性应力分析有限元数学模型,模型中引入与气隙相关的传热边界条件修正平均热流量方程考虑了材料力学性能,屈服函数随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研究了角度气隙对坯壳凝固行为和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连铸结晶器内卷渣过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洪  朱苗勇  赫冀成 《金属学报》2000,36(10):1113-1117
基于功能原理和速度边界层理论,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研究结晶器内渣金卷混机理,提出了引起界面卷渣的钢液临界流速和渣滴直径计算公式,并利用物理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钢液临界流速决于渣钢密度、粘度和它们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实际生产中,钢液临界流速为0.5-0.8m/s,产生的渣滴直径约为3mm。  相似文献   

9.
郝小红  温治 《铸造技术》2007,28(10):1356-1359
建立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影响铸坯温度和坯壳厚度的拉坯速度、浇注温度、二冷区水量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精度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影响因素中,拉坯速度和二冷区水量对铸坯温度和坯壳厚度的影响最大。因此调节拉速,改善二冷区制度是铸坯生产工艺中的重要操作。  相似文献   

10.
任忠鸣  董华峰 《连铸》1999,(1):17-18,22
本文研究了电磁软接触结晶器连铸传热凝固特点。用金属Sn模拟钢液,测定了在 连铸过程中的温度场、初始凝固点在坏壳厚度,得到了电磁场对它们影响的基本规律,分析了他们对铸坏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液相区内的金属温度趋于均匀,初始凝固点降低,初生坯壳变薄,铸坯表面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双辊薄带连铸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双辊薄带连铸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和进展情况,比较和分析了各类数学模型的特点,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异钢种连浇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令书  郭俊玉 《连铸》2010,(2):18-20,24
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异钢种连浇时,铸坯拉速、中间包内余钢量和稳定钢液量对铸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从理论上判定不同工艺条件下交接坯的位置及长度。  相似文献   

13.
热型连铸Cu-Cr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型连铸法制备过共晶Cu-2.03%Cr合金线,探讨了其在铸态下的微观组织形态、力学性能以及其电导率与热处理时间、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u-2.03%Cr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热处理后电导率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朱苗勇 《连铸》2011,(Z1):1-22
结合东北大学冶金过程仿真与智能控制研究组的最近研究成果,就涉及高效连铸的结晶器冶金理论及控制技术,如钢水流动行为及控制、凝固坯壳生长行为及控制、铜板热变形行为及控制、结晶器润滑机制及控制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用热型连铸法制备过共晶Cu-Cr合金线.探讨了其在铸态下的微观组织形态、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含Cr量的增加,Cu-Cr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拉铸速度增加,Cu-Cr合金的导电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张宁  雷洪 《物理测试》2010,28(2):28-28
 本文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物理模型来测量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及渣金界面发生卷渣时的临界拉速。通过傅立叶变换和谱分析理论,分析结晶器液面波动对卷渣的影响,确定对卷渣产生主要影响的波动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电弧炉熔炼→二次精炼(LF+VD)→连铸的作业条件,为满足连续铸造轴承钢小方坯连铸性能、力学性能和再加工性能的要求,在包括冶炼方法、脱氧工艺、碳化物控制等生产工艺的主要环节提出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据此,初步探讨连铸坯缺陷成因;为克服铸坯缺陷提出工艺设计和生产对策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涡流现象的大涡模拟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结晶器内钢液涡流现象进行模拟,研究了水口插入深度、出流角度等与“湍动涡”在液面停留时间的关系,分析了“湍动涡”和“偏流涡”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消除“湍动涡”的平板式涡阻止器结构,对涡阻止器作用下“湍动涡”和“偏流涡”的运动规律进行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湍动涡”是由于流体本身的脉动所形成的,随着水口出流角度的增大及水口插入深度的增加,“湍动涡”在液面的停留时间延长;“偏流涡”是由于水口不对中导致的液面的不对称流动以及流体本身的脉动综合作用形成的。平板式涡阻止器能有效消除“湍动涡”,并对“偏流涡”有一定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宁  雷洪  刘承军  姜茂发 《连铸》2010,(1):30-33,37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连铸结晶器的物理模型。分别用煤油、真空泵油、液体石蜡模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并通过改变拉速和水口插入深度,模拟连铸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及卷渣行为,确定卷渣发生的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内某钢厂宽板坯连铸结晶器的4种断面宽度,建立1∶1水模型,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浸入式水口的吐出孔数、水口吹气量、水口浸入深度、拉速和结晶器断面宽度等不同因素对结晶器流场的影响,得到了4种宽板坯连铸结晶器的最佳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