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旦、超细旦丙纶织物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建平  姜惠娣 《丝绸》2000,(1):23-24,38
根据细旦,超细旦丙纤维的结构特性,采用分散当杰及涂料对织物进行染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细旦,超细旦丙纶织存在难染色的问题。文中对其染色工艺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涤纶细旦丝织物的增深染色和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分散染料对涤纶细旦丝织物的染深性,并通过染色助剂增深和后整理助剂增深二条途径对涤纶细旦丝织物进行增深加工,对整理剂赋予织物的特殊功能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细旦丙纶辐照后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镁  张晓岑 《印染》1996,22(2):11-14
细旦丙纶经钴60或电子辐照后,发生了部分降解和交联,因此可用分散染料染色,某些染料皂洗牢度可达3.5级以上。本文探讨了细旦丙纶纤维及织物经不同剂量辐照后,色差、色牢度、强力、吸水性及重量变化,为解决细旦丙纶着色问题,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维国  章俊玲  戴瑾瑾 《印染》2007,33(23):47-51
阐述汽车内饰纺织品生产的高耐晒色牢度要求,指出开发高耐晒分散染料及耐晒牢度增进剂的必要性。介绍了染料的光褪色机理及光稳定剂对增进分散染料耐晒色牢度的作用,并例举涤纶汽车内饰纺织品生产中常用的高耐晒分散染料及其配套助剂的结构和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采用嵌织有机导电长丝的方式来编织抗静电汽车内饰面料的方法,具体介绍了添加导电长丝的编织工艺及注意问题。经过测试,证实产品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同时还分析了导电长丝的含量、间距、成圈方式等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阻燃剂P-207Z和几种防勾丝整理剂,对日系本田汽车用内饰面料进行阻燃和防勾丝整理。分析了整理剂种类、整理工艺顺序、助剂用量、定形条件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先以6%水溶性聚氨酯溶液进行防勾丝整理,然后于160℃定形1 min,再以10%阻燃剂P-207Z进行阻燃整理,面料的防勾丝性能和阻燃性可达到本田汽车内饰面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汽车内饰纺织面料发展趋势和我们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述车用内饰纺织面料的分类、性能要求和需求量 ,预测其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车用内饰纺织面料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发展内饰面料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不同结构商品分散染料在细旦涤纶织物上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对偶氮、蒽醌、杂环类不同结构商品分散染料在细旦涤纶织物上的染色性能作了分析比较,探讨了染料结构与染色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结构分散染料在细旦涤纶上的染色性能差异较大,其中杂环类分散染料具有色津浓艳色、强度大、提升力高、当料用量少、利用率高以及移染料、匀染性、牢度好等特点。此外,还筛出两套以性能、上染速度相摈中深色三在色,为细旦涤纶织物色的染料选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锡环 《国外丝绸》2007,22(4):29-29
汽车内装饰织物大多用聚酯和聚丙烯纤维制成。聚丙烯纤维只能用有优良耐晒牢度的色素在纺丝过程中着色,而聚酯纤维则采用后道染色。用普通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汽车织物只能耐受不超过4~6个光照周期(按DIN75202标准),更长时间的光照会使织物有明显褪色,也会有严重色泽变化。尤其是灰色和米色织物,这种变色更为明显。有极高耐晒牢度的颜料可用于涤纶纤维纺前染色,纶纤维浸染和热熔染色,而目前尚无可达到高耐晒色牢度的分散染料,因此,需耐受暴晒的汽车内装饰织物只能选用纺前染色涤纶。传统汽车织物大多选  相似文献   

10.
锡环 《江苏丝绸》2007,(4):22-22
汽车内装饰织物大多用聚酯和聚丙烯纤维制成。聚丙烯纤维只能用有优良耐晒牢度的色素在纺丝过程中着色,而聚酯纤维则采用后道染色。用普通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汽车织物只能耐受不超过4-6个光照周期(按DIN75202标准)。有极高耐晒牢度的颜料可用于涤纶纤维纺前染色,但不能用于涤纶纤维浸染和热熔染色。因此,需耐受暴晒的汽车内装饰织物只能选用纺前染色涤纶。传统汽车织物大多选用高色牢度明黄、  相似文献   

11.
翟保京  王贤瑞  王志平 《印染》2006,32(9):10-12
活性染料耐光牢度问题常见于三原色中的红色组分,其相对较低的耐光牢度,导致三原色组合整体耐光牢度的下降。文章从筛选染料人手,阐述了当前高耐光牢度红色活性染料的发展与现状;结合生产实践,介绍高耐光牢度红色活性染料应用在轧染工艺中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选择12只常用活性染料对纯棉和粘胶织物进行染色,测定其耐汗光复合色牢度、耐光色牢度和汗渍色牢度,系统分析染色浓度、织物类型、汗液组分对活性染料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的耐汗光复合色牢度与耐光色牢度和汗渍色牢度有较大差异;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耐光色牢度和耐汗光复合色牢度均有所提高;粘胶织物的耐光牢度和耐汗光复合色牢度均高于棉织物;按不同标准配制的人工汗液对活性染料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也不同,ATTS汗液对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活性染料染色耐光色牢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启宏  杨萍  陆必泰 《印染》2007,33(1):19-23
分析了活性染料品种、染色浓度、拼色、布面pH值对棉织物耐光色牢度的影响,包括日晒牢度、汗光牢度;探讨了耐光色牢度提升剂对活性染料染浅色织物耐光色牢度的提升作用;研究了多种功能整理,如柔软、防皱、纳米防水防油和提高耐氯牢度整理,对浅色织物耐光色牢度和对耐光色牢度提升剂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染料品种的耐光色牢度不同,浅色织物的耐光色牢度通常较深色织物低,拼色光牢度由其中耐光色牢度最差的染料决定;耐光色牢度提升剂对浅色织物耐光色牢度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并可与其它功能整理剂同浴整理。  相似文献   

14.
聚酯超细纤维染深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戚敏  朱泉 《印染》2004,30(22):5-7
主要对超细纤维染深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分散染料进行一系列性能测试,包括用DMF剥色法测定染料在超细纤维上的提升力;用丙酮和水混合溶剂溶解分散染料;用残液法测定分散染料的上染率等;筛选出适合超细纤维染深色的分散染料三原色,即Yellow UP-GL、Red UP-GF和Blue UP-GF。试验表明,该三原色具有优良的提升性和显色性,且上染速率相近,初染率较低,最终上染率高。  相似文献   

15.
Argacid红SS-R是高湿锦纶染色专用染料,其色光鲜艳,对锦纶具有极佳的水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文中介绍了氯化钙用量、浴比、染浴pH值、保温时间和后处理工艺对Argacid红SS-R超高湿牢度锦纶染色结果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染色工艺为:氯化钙10%(owf),染浴pH值4,98℃染色40min,染色后处理可精简采用洗涤[纯碱1g/L和Argalin S5%(owf)于90℃洗涤20min],再清水中和的工艺。染后锦纶织物可满足各种苛刻条件下的水洗牢度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6.
翁毅  付科杰 《纺织学报》2012,33(4):69-73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采用17种不同结构的分散染料对聚乳酸纱线染色。结果表明,分散红玉R167、分散橙O30、分散蓝284可作为聚乳酸染色中的三原色染料。分析17种染料结构发现,单偶氮且具有醋酸酯基的分散染料对聚乳酸纤维有较高的上染率。对染色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当pH=4~5,温度11O℃,保温时间30~40 min染色条件下,聚乳酸纱线能获得高质量的染色效果,还原清洗条件中净洗剂FB的加入能提高染色纱线的耐汗渍色牢度及耐洗色牢度1~1.5级。  相似文献   

17.
ISO 105-B和AATCC-16是常用的耐晒牢度的测试方法,文中分别用该两种方法测试了各种常用活性染料的耐晒牢度。由于耐汗晒牢度要求的提出,相应地出现了JIS L 0888、Marks & Spencer C9A和ISO 105 B02 & E02测试方法。由台湾永光公司开发的Everzol LF系列活性染料的组合可满足高耐汗晒牢度要求,且染色匀染性、重现性较佳。  相似文献   

18.
对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ES/EL应用于活性染料拼色的翠蓝、粉红、豆绿、浅紫和浅灰等染色织物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提升剂ES/EL对染色织物的汗渍牢度和耐光牢度有所提高,汗光复合牢度可提高1~2级。  相似文献   

19.
崔浩然 《印染》2005,31(12):10-11
活性染料的耐光牢度取决于染料母体结构,加工工艺正确与否,对染料耐光牢度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分析活性染料日晒褪变色和汗光褪变色机理,从染料选择、工艺制订以及染后整理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Falko Richter  李娴 《国际纺织导报》2007,35(2):54-54,56,58,60,61
阳离子后整理在活性染料染色中可确保高的色牢度级别。即使在染很深和临界色,使用中速染料或弱的皂/洗染色工艺情况下,采用Zschimmer&Schwarz公司研制的Zetesal2000或CPW后整理工艺,仍可使织物的水洗牢度有显著提高。ZetesalCPW也可用于纤维素织物的直接染料染色。目前ZetesalCCL产品符合耐氯牢度的通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