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禾 《饰》2003,(2):46-47
我国在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山水风景只不过是人物画的背景。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才算是一幅真正的山水画了。到了唐代,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山水画已经相当成熟,在这一点上,比起欧洲要早七八百年。据粗略统计,由晋至清,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八百多位画家中竟有近半数  相似文献   

2.
文小闻(别名文广纯),男,汉族,1950年生,河南省西平县人。2007年毕业于中华文化学院中国山水画研修院研究生班,师承著名山水画家王中年教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冰雪山水画会会员,中华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临摹是一门学问。山水画临摹既要深入地掌握传统的精华 ,又要在临摹时求新求变 ,逐步摆脱传统的束缚而获得新生。此山水画临摹的难处所在 ,妙处所在。  相似文献   

4.
就写生的重要性及如何对写生中的景物进行取舍等内容进行了分别论述,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强调写生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对以后的绘画和教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晏铭 《株洲工学院学报》2010,(2):111-112,121
中国文艺精神里有“沉郁”的文学艺术风格,近代画家黄宾虹在山水画中发展了这一艺术风格,创造出“浑厚华滋”的新的“浓郁关”美感,李可染、贾又福继续拓展着山水画“浓郁美”的内涵。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审关风尚开始转向金戈铁马式的雄浑悲壮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6.
“虚与实”和“黑与白”在哲学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山水画中“虚实”、“黑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宋代山水画“黑、白”与“虚、实”之间不同的构成关系,产生了两种经典的绘画风格一“简洁空灵”与“雄强浑厚”;宋代山水画中“画内之虚白”的讲究,追求的是无尽的“画外之虚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临摹是一门学问。山水画临摹既要深入地掌握传统的精华,又要在临摹时求新求变,逐步摆脱传统的而获得新生。此山水画临摹的难处所在,妙处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有两位江苏籍的艺术大师,一位是苏北徐州的李可染,一位是苏南宜兴的吴冠中。两人都是毕业于杭州艺专的高材生;都有着国画、西画兼修的学艺经历,也都主张兼融中西;他们都喜欢借用音乐的腔与调来强调绘画的风格色彩,他们的山水画创作也都是在大量写生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在绘画艺术的探索道路上,他们相互视为同道与知音。  相似文献   

9.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于是"芝兰之室"便成为高雅环境的代名词。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因为环境会影响人的品性,正如与人相处,"近朱者赤"道理类似。兰会所不追求奢华的炫耀,只是品性高尚之人心灵歇息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游乐山水"与艺术素养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乐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观察方式,这一过程是"物观和我观"的辨证统一.同时它也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心胸,气质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似乎很早就确立了其图绘性表现的意象特征,这些意象特征来自于对笔墨与古法的强调,本文通过8-14世纪的院体山水画的发展特征来阐述古法的意象化符号特征、意象符号的恒定性、意象符号的精神性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从唐代开始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画派的主流,其审美价值常常凌驾于其他题材之上,析其原因,山水画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具有其独特审美内涵,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出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作为一种类型化的形象,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学创作的特殊发展史和知识分子的特殊地位,加上创作主体的独特经历,这诸多因素使这一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山水画已经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同时,中国山水画在整个中国画艺术上由古典向现代形态变革时期取得了比较大的蜕变和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章就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继承与转化问题分别做了阐述和介绍,同时还针对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继承与转化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游乐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观察方式,这一过程是“物观和我观”的辨证统一。同时它也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心胸,气质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一分法构图基础上向二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和多分法构图形式发展,它们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也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笔墨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与自然山川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历代山水画家总是在不断的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生活中借大自然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繁荣正是人与自然情感相交相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古今山水画杰作无不从中溢出浓厚的诗意美,正是诗意美使得山水画具有"韵外之致"、"境外之情",深化了山水画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即是指画的情与景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完美,即情景交融,构成一种发人联想、耐人寻味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朱湘,这位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诗坛上的新月诗人,曾被誉为新诗尝试期后中国四大诗人之一。他在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东方味十足的内涵,绘制了一幅幅淳厚的华夏风情画,凝结着东方式的、农民的、女性的情结。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更注重和依赖个人“关系”开展经济交易和维系社会交往。中国式“关系”一般是指基于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通过获取资源的相互责任、持续的合作和互惠来维系合作伙伴特殊类型的社会关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国人心里,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同样,在中国这个大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在工作交往过程中依然通过“关系”在办事,所以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式“关系”对渠道沟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