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正>福建省泰宁县金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4A级旅游区。尚书第古民居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省级旅游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金湖风光一向以浩瀚幽深的湖泊、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闻  相似文献   

2.
屹立世间近千年的应县木塔,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座保护完好的全木结构的佛塔。应县木塔建成于中国辽代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50多年。这座木塔位于山西省北部,为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全木结构塔式建筑,1961年成为首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宝贝文物居然是梁思成从一首民谣中“找到”的。  相似文献   

3.
郭黛姮,初识其人,浅浅的笑容、清瘦的身姿、淡雅的着装,温婉娴静,韵致典雅;初闻其言,却既有厚德载物的大气、满腹经纶的才气,也有开拓进取的锐气、宁静致远的雅气.每当说起她钟爱的中国古建筑时,脸上总会绽放金蕊流霞般的光彩,泛起一种沉醉于心的美丽.的确,从《营造法式》到宋代建筑的深入探究,从杭州雷锋塔、登封少林寺到北京恭王府、圆明园的保护设计,诸多作品,无不满溢着一种优雅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相似文献   

4.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占地面积1000000m^2,现存房屋8700余间,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保存较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故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筑龙 《重庆建筑》2009,8(7):51-52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6.
王葵  陈欣伟 《工程质量》2013,31(6):45-52
<正>1项目缘起北京白云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著名道观,为全真教在北方的第一丛林。白云观的前身太极宫,相传创建于唐开元29年,金明昌三年(1192年)重建,泰和三年(1203年)遭受火灾,焚毁殆尽,后经重修扩建。元太祖年间,由于长春真人丘处机驻鹤此处,  相似文献   

7.
《古建园林技术》2008,(3):I0022-I0023
北海琼华岛古建修缮工程(2005年)。北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保护文物古建的原貌、恢复其历史原貌和风格。为原则,保持北海皇家园林的总体风格,延长该景区内古建筑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保护古建文物,改善游人的游览环境。工程修缮范围内包括各式楼、轩、亭、台以及坛庙近70余座,本标段工程属多区域的群体古建筑修缮工程。面积5800m~2。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19,(6):210-217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故宫博物院前身)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在历史上遭遇数百次地震但仍然保持完好,体现了其良好的抗震构造。研究表明,紫禁城古建筑基础为分层叠加的灰土基础,且掺入有利于抗震的黏性材料;柱底平摆浮搁在柱顶石上,可产生滑移隔震效果;梁与柱采取榫卯节点形式连接,可产生摩擦耗能效果;斗拱分层叠加,可耗散部分地震能量;梁架低矮,既可避免大尺寸梁截面的使用,也可避免其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倾覆。  相似文献   

9.
周乾 《工业建筑》2019,(5):197-200
紫禁城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防雷。在历史上,紫禁城部分古建筑遭受雷击,其主要原因与紫禁城的地理环境、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紫禁城古建筑传统的防雷方法有其"迷信"的一面,如采用雷公柱、屋顶的铁链、宝匣等做法;其科学性的一面在于营建材料以木材、砖石等绝缘材料为主。建国后,故宫博物院对大量古建筑安装了避雷针、避雷带,有力地保护了它们免遭雷击。  相似文献   

10.
周乾 《工业建筑》2019,(8):207-211
紫禁城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白蚁的滋生提供了食物来源。紫禁城古建筑在历史上少有白蚁破坏的记载,但2006年以来先后3次发现有白蚁侵蚀古建筑的问题,因而白蚁防治任务艰巨。紫禁城古建筑传统的白蚁防治方法包括:建筑选材以楠木为主、建筑建造在高台之上、木构件表面覆盖保护层、建筑保持干燥通风等。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使得监测技术应用于紫禁城古建筑的白蚁防治中,相应的监测系统也得到了开发,这有利于白蚁防治的实时化和全面化。  相似文献   

11.
叶斌  刘正平  宣莹 《城市规划》2011,35(8):49-54
六朝宫城遗址是六朝古都南京市最宝贵的地下历史文化资源。由于历史上的破坏和南京叠压型古都的特点,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成为我国古代都城研究的一大空白。自2000年以来,现代城市建设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大好契机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案例研究、城市设计、制度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六朝宫城考古发掘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接到编辑约稿电话时,我正在带队去探访一座偏僻古寺的途中,同行者都是石雕和造像方面的“发烧友”。此行的去处是一条户外驴友的经典线路,有溯溪,有登山,有露营,藉此健身考古,修心礼佛,同时指导石刻鉴识,交流收藏心得。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台基木结构古建筑的随机地震响应特征,以西安鼓楼为例,分别建立了鼓楼下部高台基、上部木结构和整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选择合理的地震动模型,采用绝对位移直接求解的虚拟激励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谐响应分析模块对鼓楼进行了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分别得到了鼓楼通柱有关节点的位移和加速度功率谱。结果表明:在随机地震激励下,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功率谱峰值所对应的频率和结构基本自振频率较为一致;高台基的存在改变了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功率谱的大小及分布规律,且使得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功率谱峰值增大。高台基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是不利的,在高台基古建筑的结构分析时必须考虑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大型的古建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损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近些年来,随着数字仿真技术、测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古建筑数字化的管理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古建筑工作的相关研究还多集中在古建筑的测绘与恢复方法上...  相似文献   

15.
交通视野下中国古代邮驿建筑形制及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徐阔 《中外建筑》2014,(5):10-18
现今对于中国古代邮驿体系的研究,多见于历史地理、古代史等学科的研究中,且限于具体研究中实物的匮乏,研究方法多停留于文献考证。关注的主题多为邮驿体系在各朝代名称的变化与分类、在政治体制中的隶属、管理流程及律法等方面,对于具体的邮驿建筑实例的研究则很匮乏。对于古代邮驿建筑的研究,总体上来看应突出整个建筑类型的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徽州地区传统聚落保存完整,数量众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因岁月侵蚀,徽州古建筑皆有不同程度损坏,因此必须进行多种方式的示范性保护。对徽州古建筑实体保护的模式大致可分为:整体保护,原地保护,异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另外,对于古建筑的虚拟保护,则是对以上几种保护模式的有益补充。通过数据记录的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三维模型、虚拟仿真、再现和测评,实现对古建筑的最佳全方位保护,将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发挥社会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中,为提高使用功能,需使用空调技术改善空气舒适度.施工中,在不破坏文物本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布置空调通风设备及管路,通过多重方案的空气模拟实现空气调节效果,并选用低噪声设备、特制消声管路,优化减震降噪等措施,将震动噪声对文物本体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