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青蒿素与3种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青蒿素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并计算包合反应前后的吉布斯自由能。结果表明:青蒿素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配比1:1(mol/mol)、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5h、包合反应时溶液pH7,青蒿素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分别为80.06、58.68、116.96L/mol,反应前后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分别为-11.76、-10.93、-12.78kJ/mol。表明青蒿素与环糊精可以形成1:1型稳定的包合物,环糊精可以增大青蒿素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薰衣草挥发油的生物利用率,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挥发油的工艺条件,选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与薰衣草挥发油的比例、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挥发油的时间、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挥发油的温度共三个因素对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挥发油工艺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包合前后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1,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为6:1,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挥发油的时间为2h,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挥发油的温度为40℃,GC-MS色谱分析表明包合前后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优化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工艺,并验证包合物的增溶作用为目的。在预实验基础上,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验证了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然后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总评归一值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预实验结果表明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响应面实验显示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千斤拔黄酮投料比(质量比)5.5∶1、包合温度43℃、包合时间3.8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为44.68%,包合物得率为73.12%,溶解度测定结果表明将千斤拔黄酮利用β环糊精包合后,可使千斤拔黄酮在水中溶解度由(22.86±0.62)mg提高到(106.58±0.95)mg。千斤拔黄酮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物的形成可使千斤拔黄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为千斤拔黄酮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核磁共振等方式对包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表现出明显不同于青藤碱的性质特征,青藤碱与γ-环糊精能形成稳定的新型包合物,γ-环糊精能显著增加青藤碱的溶解度,青藤碱与γ-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包合物质的量比为1:1,其包合常数为600.3L/mol,反应前后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ΔG=-15.85kJ/mol。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包埋法,利用β-环糊精的特殊空腔结构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姜油树脂进行包合,以姜油树脂的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包埋率的3个主要因素即超声波功率、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进行了优化。分析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姜油树脂(mL)∶β-环糊精(g)为1∶8、超声波功率197.5W、包埋温度48℃、包埋时间26min,姜油树脂包埋率93.56%,实测值与预测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薰衣草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以薰衣草的包合率为依据,研究了薰衣草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M(薰衣草香精):M(β—CD)=1.5:5,乙醇水溶液υ(乙醇):υ(水)=1:2,40℃搅拌2h,重复实验验证了有较高的包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血根碱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羟丙基-β-环糊精和血根碱包合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以血根碱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包合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包合比10:1,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90 min,血根碱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率为73.55%,与预测值(72.43%)接近(相对误差1.5%)。该方法稳定、重复性好,是一种高效制备血根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泽泻超临界CO2萃取物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的优化包合工艺条件为:萃取物溶于乙醇、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为7:100、β-环糊精与萃取物的比例为8:1、在温度为40℃下搅拌1h.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证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郑雯  王远  袁田青  蔡珺珺  宫兴文 《食品科学》2017,38(20):161-168
为增加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的水溶性,拓宽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对植物甾醇进行包合,达到增大其水溶性的目的。采用差热扫描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包合后的产物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包合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包合工艺为HP-β-CD与PS物质的量比4.27∶1、包合温度47℃、包合时间11.93 h,得到的包合率为96.57%。考虑到实际操作的便利,将其修正为:HP-β-CD与PS物质的量比4.30∶1、包合温度47℃、包合时间12 h,并在此修正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实验,其平均包合率为97.25%。结果表明在包合状态下,经改造后的PS在37℃水中的溶解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8.31 mg/m L,是其原来(0.027 mg/m L)的307.90倍。  相似文献   

10.
朱平  原新  张林  张建波 《纺织学报》2010,31(7):64-68
 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环氧氯丙烷将β-环糊精接枝到棉织物上。利用β-环糊精的包合性制备了包合药物(丁香酚)的功能性棉织物,测定了其药物包合量并考察了包合药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能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每克织物上的药物包合量为18.5 µg。在处于人体体温时,经β-环糊精整理的棉织物上丁香酚的释放达到理想状态。在30℃的水溶液中,当放置时间超过150 min,经β-环糊精整理的棉织物上包合丁香酚的释放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以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核桃油-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工艺条件,并考察产品氧化稳定性和水溶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核桃油与β-环糊精质量比1:4、包合时间4.5h、包合温度65℃,此条件下包合率达81.6%、收率达61.6%;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桃油-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核桃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水溶性。  相似文献   

12.
毛凯  杨琴  刘丽  潘红春  魏利华  刘红 《食品科学》2014,35(22):22-27
以低聚异麦芽糖和FeCl3为原料,以铁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起始pH值3 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反应过程中产物的pH值、粒径、铁含量、Zeta电位、多分散指数、电导率的监测阐明低聚异麦芽糖铁的生成变化规律,并对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初步表征。结果表明:当糖铁质量比为1∶1.5时,低聚异麦芽糖铁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温度88 ℃、反应时间2.7 h、反应起始pH 12.1,此条件下铁含量可达37.14%,通过过程监测阐明了低聚异麦芽糖铁的反应生成规律,为最优工艺的可信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且所得产物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新型的补铁剂。  相似文献   

13.
周晓燕  唐建华  陈剑  王萧 《食品科学》2010,31(16):145-150
目的:通过对影响狮子头口感的关键要素的研究,得出狮子头最佳工艺配比和加热时间。方法: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通过嫩度、滑爽度、肥腻感感官品质进行鉴定得出淀粉用量、用盐量、肥瘦比、加热时间的工艺参数,再用正交试验法得出综合配比的最佳值,同时运用质构仪、水分检测、脂肪检测方法得出狮子头在不同条件下的硬度、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硬度、水分、脂肪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狮子头的最佳工艺配比为肥瘦比5:5、用盐量3g、淀粉用量10g、加热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14.
影响猪肉皮气膨化涨发的关键工艺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影响猪肉皮气膨化涨发的关键要素的研究,得出气膨化涨发干猪肉皮最佳工艺的涨发温度和时间.方法: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通过色泽、组织状态、香味、弹性感官品质进行感官鉴定得出第1阶段不同烤制温度、第1阶段不同烤制时间、第2阶段不同烤制温度的工艺参数,再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气膨化涨发猪肉皮的最佳值.结果:猪肉皮气膨化最佳涨发条件是:先上火90℃、下火100℃烤40min,后上、下火230℃的烤至完全膨化.其中,影响猪肉皮气膨化涨发的关键因素依次是第2阶段的烤制温度>第1阶段烤制温度>第1阶段烤制时间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白芨多糖包合丹皮酚的最佳工艺,并通过热差示分析仪、红外图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以丹皮酚和白芨多糖的物料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为考察指标,得到优化工艺为:物料比1:6、反应时间4h、温度30℃,包封率可达29.38%,收得率74.29%。差示热分析仪、红外图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鉴定结果表明:丹皮酚的白芨多糖包合物已经形成,同时对单独使用白芨多糖包合丹皮酚的机理作出探讨,以期为丹皮酚与白芨多糖生物学活性的叠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微波膨化甘薯脆片的工艺条件,笔者以甘薯品种、切片厚度、初始含水量、漂烫时间、微波强度及膨化时间等为因素,以色泽、膨化率、断裂力、感官评分等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切片厚度、微波强度及膨化时间和品种为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微波膨化甘薯脆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品种"山东紫薯",纵向切片厚度2.0mm,沸水漂烫180 s,含水量15%,微波强度2.3 W/g,膨化时间50 s;品种"福建黄心",纵向切片厚度2.5 mm,沸水漂烫180 s,含水量15%,微波强度2.3W/g,膨化时间50s。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甘薯脆片色泽、口感、质地俱佳,膨化效果好,为甘薯的开发利用及甘薯脆片品质的改善提高提供了有效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对接和相溶解度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环糊精(cyclodextrin,CD)与光甘草定(glabridin,GLD)之间的包合能力,筛选出适宜包合GLD的CD;制备GLD/CD固体包合物,考察不同干燥方法、不同投料比对固体包合物的包合率、载药量和溶解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对包合物的形貌、包合物中GLD的存在形式、GLD与CD的相互作用和空间构象进行研究;采用体外溶出实验考察GLD在包合前后溶出特性的变化;采用噻唑蓝法比较GLD及其包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种CD都能与GLD形成物质的量比1∶1的包合物,其中2-磺丁基-β-环糊精(2-sulfobutyl-β-cyclodextrins,2-SBE-β-CD)包合GLD的能力优于其他CD及其衍生物;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GLD/2-SBE-β-CD固体包合物的包合率和载药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包合物的水溶性有一定差异。适当提高GLD与2-SBE-β-CD物质的量比,包合率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可显著提高载药量。GLD与2-SBE-β-CD物...  相似文献   

18.
以紫阳富硒茶成叶为原料,通过漂烫杀青、冷冻干燥和球磨等工艺制备富硒绿茶粉,在漂烫工艺中以茶叶成叶中硒元素含量为指标考察硒元素的流失情况,比较了冷冻干燥与40 ℃烘箱干燥的干燥效率,并选择球磨时间、研磨球大小球比和球磨转速三个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漂烫温度为100 ℃条件下,茶叶成叶中硒含量随漂烫时间延长而降低,由69.58 μg/kg(0 s)降低至64.72 μg/kg(60 s),损失率7%;16 h冷冻干燥鲜叶失水率为52.05%,40 ℃烘箱干燥失水率为49.52%。影响富硒绿茶粉颗粒粒径大小的因素依次为球磨时间>大小球比>球磨转速,球磨加工最优工艺为:球磨时间50 min,球磨转速800 r/min,大小球比1:6;采用激光粒度仪及扫描电镜对其表征,球磨颗粒形态断面清晰,粒径分布均匀,D50值为3.25±0.35 μm,茶粉中硒含量为(63.18±4.22) μg/kg。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富硒绿茶粉颗粒均匀,色泽翠绿,茶叶中硒元素保留度高。  相似文献   

19.
白建 《肉类研究》2021,35(4):24-29
以玛卡粉、鲜五花肉、马铃薯淀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玛卡肉丸.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玛卡粉添加量、马铃薯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蒸制时间的最优参数.根据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玛卡肉丸的工艺配方.将最优配方组与空白对照组肉丸在4?℃冷藏条件贮藏8?d,每2?d取样测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