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风城油田高含水稠油采出液现有的脱水集输工艺存在需外加化学破乳剂、脱水时间长、柴油用量大和回收能耗高等问题,对稠油采出液进行脱水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SW-Ⅰ脱水剂,在加入20%质量分数SW-Ⅰ、脱水温度90℃、脱水时间14 h条件下采出液含水率从80%降至0.48%,脱水率99.40%;脱水后采出液在130~150℃常压蒸馏回收脱水剂,脱水剂回收率99.60%,采出液含水率降至0.27%。测定含20%脱水剂的脱水稠油的粘度表明,其在60~90℃管输温度范围内的粘度仅为掺入25%柴油脱水稠油的50%~64%。提出了风城油田稠油采出液脱水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重油开发公司计量站冬季保温工艺多采用高压蒸汽减压(降至0.4~0.6MPa)后直接供暖,经一次循环放热后外排,不能循环利用,蒸汽消耗、浪费量大,并且安全系数较低,导致了大量热能的浪费。2013年公司在207座计量站采用了采出液余热采暖技术,节约了大量蒸汽、减少了大气污染,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曙五联合站有外排含油污水10 693 m3/d,温度在71~73℃之间。部分污水用作采暖和伴热,其余的大部分未经任何利用直接外排到污水处理厂,造成大量的热量浪费。同时该站的进站液经预脱后,还需要进行两次加热再去脱水,曙五联现共有2300 k W加热炉12台,全部满负荷运行,每天消耗燃料油60 t。根据该站外排污水具有水量大、水质稳定的特点,结合生产情况,利用热泵技术,以电能为动力,提取在生产过程中含油污水中的热量,将其合理利用到生产中去,解决进站液一次加热问题,既可替代现在采用的燃料油,又可改善余热资源的浪费现象,实现了节能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草南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试验站二期工程将热采稠油采出水回用注汽锅炉给水的设计,胜利局组团赴美国和加拿大就油田热采采出水回用锅炉给水技术相关的水质、流程、设备和自控等进行了为期14天的技术考察。现就考察结果编写成文,以供国内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新疆油田的稠油产量日趋增加,开采规模逐年扩大,稠油生产站区冬季采暖在摈弃了低压锅炉供暖模式后,一直采用高压蒸汽经减压后直接供暖,经一次循环后外排,导致了大量蒸汽的浪费,制约了稠油热采开发,影响稠油热采的经济性。为了提高稠油热采冬季采暖工艺的经济性及安全性,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先后开展了直混式蒸汽自动相变掺热加热、热泵余热利用、超导液采暖散热、高温采出液余热利用等一系列新技术的研究应用。经分析计算,节汽率可达70%以上,提高了采暖蒸汽的热利用率,有效降低了冬季采暖费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提出的油田稠油热采注汽锅炉余热回收装置是在现有油田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的对流段与烟囱间设置有热管式空气预热器,该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烟气端分别与对流段和烟囱连通、其空气端分别与冷风道和供热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油田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在常压条件下操作,  相似文献   

7.
稠油热采应用SAGD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技术的发展,稠油开采中的蒸吞吐和蒸气驱技术日趋成熟,使得超惆油的采已不再是什么技术难题。有不少研究者撰文指出, 蒸汽辅助重力驱(SAGD)和蒸汽萃取(VAOOREXTRACTION(VAPEX))是稠油开采的两项新技术。随着水平井技术的发展,SAGD理论的提山者Butlcr更是多次撰文[1、2、3]把SAGD推出向了稠油开采技术的颠峰。在这一理论影响下, 加拿人、委内瑞拉和我国都有采用蒸气辅助重力驱(SAGD)的抽油井被钻成。这项技术究竟如何,是否就象倡导者想象的那样可以给稠油  相似文献   

8.
复合驱采出液电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技术路线由于复合驱采出液含有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 ,致使采出液的导电率增大 ,电脱水器电场减弱 ,严重时会发生极间短路现象 ,电脱水器无法正常生产。所以 ,问题的关键就是 ,开发一种新技术———高频脉冲脱水技术 ,使电脱水器内具有较高的电场 ,而又不会使极间短路。2 .高频脉冲脱水的原理复合驱乳状液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短路 ,电场消失后 ,短路会消失 ,不同含水的乳状液短路形成时间和短路消失时间也不同。通过调整高频脉冲的频率和占空比 (在一个脉冲周期内 ,脉冲输出时间和周期之比 ) ,使高频脉冲输出时间 (脉冲…  相似文献   

9.
对以JL90为主要成分的EOR采出液新型破乳剂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大庆油田喇2联合站化学驱采出液,新型破乳剂即使在加药量减少25%的情况下,仍能满足油田现场对采出液破乳脱水的技术要求,每年可为喇2联合站节约药剂费用103万元。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稠油资源十分丰富,开采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本文介绍了目前加拿大现场采用的7项热采技术,详述了配合水平井进行稠油开采的优点及经济性,并通过大量实例对各种方法的利弊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12.
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研究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突破海上稠油热采技术瓶颈,开展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研究,改造了多元热流体设备和热采井井口设备、改进了井筒隔热工艺、优化了多元热流体注采参数.该工艺已在渤海南堡35-2油田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显著,从而为稠油热采技术在我国海上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特稠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方法利用水平井热采模式.对特、超稠油油藏进行开采。目的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对油层厚度小于5m的特、超稠油油藏不宜采用水平井热采;对油层厚度在5~10m的特稠油油藏或油层厚度大于10m的超稠油油藏,可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对原油粘度大于5×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适用蒸汽吞吐开采;对油层厚度大于20m,原油粘度大于20×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必须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结论对已投入蒸汽吞吐的特稠油油藏,尤其是处于中后期吞吐阶段的区块,应采用蒸汽加氮气泡沫驱及现有在井与水平共组合蒸汽驱模式;对尚未开发的特、超稠油油藏,应采用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模式及其它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注蒸汽热力开采稠油会耗用大量原油或天然气的问题,研制了稠油热采燃煤注汽锅炉。它采用链条炉排直流锅炉的技术方案,柴油机直驱高压泵智能断电补水系统以及柔性鳍片管膜式水冷壁、锻造厚壁管集箱等技术,攻克了燃料结构调整后的技术难关。经过热工测试和环保测试,该锅炉的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要求。2007年在辽河油田推广应用23t/h燃煤注汽锅炉8台,投产后每年可节约原油6万余吨。此外,新研制的QXL48—17.5—AⅡ型燃煤注汽锅炉可同时为8~10个井组注汽,完全满足稠油热采蒸汽驱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剩余油饱和度是一个变量,且受多种因素的共同控制,预测难度较大。针对构造背景相对简单、分层测试资料比较齐全的海上非注水开发的典型边、底水油藏,初步研究出了一套根据主要的多种动、静态参数并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含水饱和度随时间变化速率的方法,进而根据含水饱和度变化率来预测不同时期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在我国海上某油田进行了应用实例验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小区块、油量较小油田的采油问题,设计了HCXJC270-6抽汲式采油绞车。该采油绞车由发动机模块、变频电控模块、电动机模块、机械传动模块以及滚筒与排绳模块组成,它利用发电机产生电能通过变频器的调节实现在操作室内对电动机转速的控制,进而实现对绞车抽采速度的控制。现场试验表明,在井内放出2500m钢绳,逐步加载可顺利提升50kN(等效于5000m钢绳全部放出的设计载荷)重物,拉力计显示63.13kN;加载到70kN(等效于5000m钢绳全部放出的设计极限载荷),仍可顺利提升,排绳机构运行正常。变频控制器响应灵敏,刹车手柄等操作无滞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稠油黏度高、密度大、驱替效率低,常规方法开采困难等问题,开展了稠油开采装置研究。介绍了全液压稠油开采装置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的加热功能,分析了采油装置系统井下流体流动及传热过程。结合理论研究方法和热力学计算,建立了井下流体热交换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矫正和求解。以实际油井参数和液压油的流量、温度为输入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井下热交换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了已获得的热交换理论方程和模型,并得出了原油的产量与液压油的输入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温提采原油所需要的最小液压油输入量。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井况和不同输入状态下的流体传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边际含气稠油井开采时采用注蒸汽法、电加热法和化学降粘法成本较高的问题及开采时天然气不能有效回收,设计了天然气加热稠油开采装置。该装置不需要铺设长距离管道,直接利用油井采出的天然气燃烧来加热水,然后将热水注入空心抽油杆,打到井下油层,对稠油冲洗、稀释、加热、润滑,达到降粘防蜡的目的。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能充分利用井下天然气资源来加热稠油,提高了稠油产量,稠油采收率提高了9.2%,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薄储层超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发现厚度小于6 m、原油粘度大于50 000 mPa·s的薄储层超稠油低品位储量7×108 t,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由于原油粘度高、薄储层散热快、热利用效率低,传统注蒸汽热采技术产量低,难以经济有效动用,亟待突破形成新型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了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研发了超稠油专用降粘剂,阐明了"汽剂耦合降粘、氮气保温增能、热剂接替助驱"热化学复合采油机理,自主研发了热化学复合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注采工艺参数优化图版。攻关形成了水平井裸眼筛管防砂完井工艺及配套工具、热采水平泵注采一体化工艺、稠油热采采出水余热梯级利用和资源化回用方法等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薄储层超稠油生产基地,连续5年稳产100×104 t以上。形成的稠油热采升级换代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和老油田采收率,对保障国内原油稳产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分量地震全波形弹性反演预测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东部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主力油层先后进入高含水后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原油留存在地下。笔者依据中国东部油田原油及地层水的物性特征,分析并研究了流体黏滞性对饱和岩石剪切模量的影响以及黏滞流体剪切模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Krief模型和广义Gassmann方程的剪切模量分解及油、水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油水分布预测。根据地震波场的矢量特性和东部油区陆相沉积地层特征,将全波形弹性波动方程反演方法应用于叠前多分量数据处理,获取深度域地层密度、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在大庆油田某油区2D3C地震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多分量地震数据全波形弹性反演和流体剪切模量可以比较好地识别油和水,预测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