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统的酯化反应催化剂如浓硫酸、磷酸、对甲苯磺酸虽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价廉易得,但存在副反应多、对设备腐蚀严重、能耗大、反应废液处理复杂等缺点。因此,寻找可代替传统催化剂的新型酯化催化剂势在必行。介绍了近年来酯化反应中催化剂研究的进展情况,对相转移催化剂、室温离子液体催化剂、无机盐催化剂、树脂类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不同催化剂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各类催化剂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酯化反应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开发高效环保型绿色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稀土在我国化肥催化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添加稀土氧化物的转化催化剂和甲烷化催化剂是我国化肥催化剂的特色。文中概述了稀土在烃类水蒸气转化催化剂、甲烷化催化剂、中变催化剂、宽变催化剂、氨合成催化剂、二氧化硫氧化催化剂、氨氧化制硝酸催化剂及甲醇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经伟  孟杰  朱伟  赵鹏 《现代化工》2023,(6):98-102
介绍了SCR反应的原理,重点综述了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碳基催化剂等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催化剂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SCR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聚碳酸酯二元醇的用途、优点及合成方法。综述了使用均相催化剂(碱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碱土金属化合物催化剂、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有机胺类催化剂)和多相作化剂(水滑石类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酶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CO_2与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为研究对象,综述了有机碱催化剂、碱金属卤化物催化剂、酸碱性催化剂、金属配合物催化剂、杂多酸盐催化剂、离子液体催化剂6类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未来均相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了NO催化氧化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活性炭催化剂、分子筛及其负载型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及钙钛矿催化剂作为NO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评述了SCO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聚合催化剂、炼油催化剂和化工反应催化剂,简介了聚烯烃蜡催化剂、聚氨酯催化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催化剂、自由基引发剂、沸石催化剂和均相催化剂。炼油行业催化剂将继续受到各国政府关于燃油排放标准的影响,随标准要求的变化催化剂也发生改变,以使炼制的油品能达到使用后要求。化工反应的催化剂则将继续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综述,主要包括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α-二亚胺镍催化剂、N-O型配体催化剂、吡啶类催化剂、α-二亚胺钯催化剂)。最后,对聚烯烃的催化剂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瑞霞  谢在库 《化工进展》2006,25(5):507-511
从均相及多相催化剂体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开发最新进展。介绍了均相催化剂体系包括有机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碱土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碱性催化剂和乙酸盐催化剂;多相催化剂体系包括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和氧化物催化剂。对催化剂及反应体系的设计、光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离子液体体系、助催化剂及吸水剂的使用、微波加热、膜反应器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体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各种LLDPE催化剂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包括铬系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复合催化剂等。  相似文献   

11.
掺杂态聚苯胺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征态聚苯胺为原料,以盐酸、硫酸、5-磺基水杨酸、对甲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酸,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硫酸掺杂聚苯胺、5-磺基水杨酸掺杂聚苯胺、对甲苯磺酸掺杂聚苯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对掺杂态聚苯胺的结构、电导率、溶解性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了掺杂酸对本征态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5-烷基-2-氨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硫代氨基脲与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等在盐酸、磷酸、多聚磷酸、硫酸催化下 ,分别合成了 2 -氨基 -1 ,3 ,4-噻二唑 (a)、5 -甲基 -2 -氨基 -1 ,3 ,4-噻二唑 (b)、5 -乙基 -2 -氨基 -1 ,3 ,4-噻二唑 (c)、5 -丙基 -2 -氨基 -1 ,3 ,4-噻二唑 (d)、5 -异丙基 -2 -氨基 -1 ,3 ,4-噻二唑 (e)、5 -异丁基 -2 -氨基 -1 ,3 ,4-噻二唑 (f)。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为硫代氨基脲与酸的摩尔比为 1∶ 1 .4,合成 2 -氨基 -1 ,3 ,4-噻二唑为多聚磷酸催化 ,合成其它的为浓盐酸催化 ,回流 3 h,产率分别为 96.78%、74.3 4%、73 .67%、71 .68%、68.44%、67.5 4%。同时以 a~f为原料合成了具有抗菌作用的 5 -烷基 -1 ,3 ,4-噻二唑硫脲乙酸和 5 -烷基 -2 -苯基 -硫脲 -1 ,3 ,4-噻二唑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不同的二元羧酸(草酸、丙二酸和酒石酸)作为配体制备出各种钨和钼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FT-IR和TG-DSC表征手段测定钨钼复合物的化学组成,探讨了复合物的存在形式。当含钨复合物用于催化氧化环戊烯时,草酸和丙二酸为配体制备的含钨复合物催化氧化环戊烯,产物环戊烯环氧化物的收率分别为53.41%和80.91%;当以草酸、丙二酸和酒石酸为配体时,制备的含钼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环戊烯(CPE),产物环戊烯环氧化物(CPO)的收率分别为72.30%、69.59%和16.44%。  相似文献   

14.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米碳酸钙的干法表面改性工艺(以钛酸酯、铝酸酯、硼酸酯、磷酸酯等为偶联剂)和湿法表面改性工艺[以硬脂酸(盐)、磷酸盐、磺酸盐和缩合磷酸、季胺盐类等为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改性剂的特点。还介绍了包括母料填料、复合偶联剂、反应性单体、活性大分子及聚合物、等离子体、超分散剂等在内的各种表面改性新技术,并对改性碳酸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食品乳化剂柠檬酸甘油单,二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连山  倪永全 《化工时刊》1999,13(12):11-14
采用以乙酸为溶剂,柠檬酸和单甘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质量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的柠檬酸甘油单,二酸酯,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此为原料配制了两种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复合型搞氧剂。试验结果表明,其抗氧化效果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在油脂及含油食品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中间体二氯丙醇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油制环氧氯丙烷中间体二氯丙醇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以冰醋酸、草酸、丁二酸、己二酸、辛酸五种有机酸为催化剂时,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对目的产物二氯丙醇的收率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己二酸为催化剂,甘油用量为3mol/kg,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3h左右时达到平衡,二氯丙醇收率可达到85%。  相似文献   

17.
根据硫酸与铬酸反应生成硫酸铬酰的理论,解释了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等影响镀铬电流效率的因素。对各镀铬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如有机磺酸和硒酸,卤化物及卤酸盐,羧酸类、同多酸和杂多酸,稀土类、羟基羧酸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晶体生长抑制剂技术,制备了超细水杨酸晶体。以相对分子质量为600的聚乙二醇为水杨酸晶体生长抑制剂时,制备的水杨酸针状体的直径范围为100nm~5μm。当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时,制备的水杨酸针状体的直径范围为500nm~5μm。在水杨酸晶体生长过程中,通过聚乙二醇的羟基与水杨酸的羧基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水杨酸晶体的大小。用季戊四醇为水杨酸晶体生长抑制剂时,制备出了平均直径为8μm的棒状水杨酸晶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对甲苯磺酸(TsOH)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苯甲醛与L-抗坏血酸反应生成(顺)-5,6-O-苯亚甲基-L-抗坏血酸和(反)-5,6-O-苯亚甲基-L-抗坏血酸,与D-异抗坏血酸反应生成(顺)-5,6-O-苯亚甲基-D-异抗坏血酸和(反)-5,6-O-苯亚甲基-D-异抗坏血酸.1HNMR数据表明,两个反应所得到的顺反异构体均为不等量.应用Chemoffice 9.0的3D模块中半经验分子轨道(MOPAC)程序计算的结果表明,两个反应顺式异构体最稳定构象的能量均比反式异构体最稳定构象的能量低,优势产物均可能以顺式异构体为主.以5,6-O-苯亚甲基-D-异抗坏血酸合成为例,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合成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掺杂酸种类、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有机酸浓度对聚苯胺导电性的影响,选用过硫酸铵(APS)作为氧化剂,磺基水杨酸(SSA)和对甲苯磺酸(TSA)两种有机酸作为掺杂酸,经过试验探索得到最佳的工艺:苯胺与APS、掺杂酸的摩尔比为1∶1∶1,聚合温度0℃,APS浓度为1.0 mol/L,SSA和TSA的浓度分别为0.3 mol/L和0.4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