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细晶Ni-11.82Al-1.03Zr-0.1B合金在空气中1000℃预氧化15min后,由于活性元素Zi的作用,氧化膜外层形成富Ni氧化膜,使空气环境下600℃的动态脆性加剧,真空下600℃拉伸时,预氧化处理后的细晶试样塑性仅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3.
粉末烧结Cu-Al合金内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粉末烧结Cu-0.75%(wt)Al合金在高纯氮气体介质中的内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内氧化动力学曲线,前期服从抛物线规律,后期服从直线规律。测出氧在Cu基体中的扩散系数和内氧化过程激活能,进而得到不同阶段反应界面迁移的速度方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减压凝固试验法,研究了RE对A356铝合金熔体氢含量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了RE对A356铝合金表面氧化膜成分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A356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RE后,熔体氢含量显著降低。加入RE后,表面氧化膜出现大量RE氧化物和铝氧化物形成的LaAl11O18的复合氧化物,这种复合氧化物使铝合金表面氧化膜更加致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不加RE的氧化膜表面凹凸不平,有明显开裂后愈合的痕迹,而添加RE后,表面比较平整,致密度显著增加,几乎没有看到开裂的现象,这大大减少了新鲜的铝液暴薅在空气中的几率,降低了熔体中的氢含量。 相似文献
5.
6.
Cu—Al粉末烧结合金的内氧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纯氮气体做介质对Cu-0.75%Al粉末烧结合金进行内氧化处理,用X-ray衍射,SEM和TEM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氧化物由多相组成,晶内弥散分布的α-Al2O3质点呈球状析出长大,CuAl2O4等尖晶石结构的氧化物存在于晶界;内氧化层中[Al],[O]原子浓度呈规律分布;Al内氧化形成的氧化物,产生的体积膨胀可增加粉末烧结合金的致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Al-Sn20-Cu合金在常温下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后,于硫代钼酸铵溶液中电解,使在氧化膜微孔中充填MoS2,形成自身具有润滑性的氧化膜层,并给出了制备工艺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8.
添加微量Al、Si…元素的476合金,在湿氢中氧化,会形成大量晶须.这种长在氧化膜表面的晶须,主要形貌是头部呈球形的旗杆状,其杆部为尖晶石单晶(Fe、Mn)Cr_2O_4,头部为金属复合氧化物(Ni、Fe)_xAl_y.球头俗称白粒,可在700~900℃加热的初期,由于Al沿晶界优先析出形成;杆部大约在1150℃时,由于白粒周围氧化压应力及白粒下面位错蠕动的相互作用,从白粒根部开始向轴向增长.在合金表面蒸镀Cr_2O_3氧化膜,即使在湿氢中经受长期高温氧化,也不致形成晶须.给基体合金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如冷轧、预研磨等,对于在氧化初期形成Cr_2O_3膜是很有利的,因为表面处理可能通过增加表面缺陷激活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9.
分别研究了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铝合金型材表面氧化膜对MIG焊接接头性能及气孔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湿度较低时(相对湿度5%~10%),刮削去除氧化膜与不处理氧化膜两种情况下的焊缝均成形良好、探伤无气孔,二者金相组织及拉伸性能区别不大;在湿度较高时(相对湿度40% ~50%),刮削去除氧化膜与不处理氧化膜两种状态焊缝成形依然良好,但不处理氧化膜的焊缝有气孔产生,焊接热输入的增加可降低气孔率,对于6005A-T6高速列车车体型材,当热输入达到4 400 J/cm时,焊缝该类气孔消失,但热输入的提高会使得焊缝的抗拉强度降低约14%。
相似文献10.
11.
12.
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Al焊盘表面的氧化膜会阻碍金丝键合。针对某公司新半导体工艺中出现键合失效问题的芯片,采用SEM,EDS和AES对切片前后的芯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切片前后Al焊盘表面的元素成分基本一致。可以认为清洗工艺对金丝键合基本没有影响,它不是导致金丝键合失效的原因;通过AES对焊盘进行深度剖析,在深度接近Al焊盘高度的一半时,氧的含量仍然高达40%左右,如此高含量的氧已经足以将Al完全氧化,其所形成的氧化膜阻碍了金丝键合所必需的金属连接和扩散过程,从而导致键合质量差,甚至无法实现键合。 相似文献
13.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Zn-48.48Al-1。65Cu-0.03Mg合金液表面氧化膜微细特性。除Al2O3外,氧化膜内还有相当数量的ZnO和金属Zn存在,少量的MgO和MgAl2O4明显富集在膜表面,少量金属Cu滞留于氧化膜中,氧化膜中金属离子明显过剩,计算及生产实践表明,这种氧化结果导致合金Zn和Mg含量减少,Al和Cu含量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1420铝锂合金表面氧化膜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1420铝锂合金表面氧化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表面富集了元素Li和Mg,且表面主要为由Li和Mg的氧化物组成的疏松氧化膜,其厚度约为0.05mm。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成与温度密切相关,氧化膜从300℃开始形成速度较快,400℃以上迅速扩展并形成连续的氧化膜,且氧化膜的形貌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锆合金表面交流微弧氧化膜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硅酸盐溶液中于锆合金表面沉积了一层厚约28μm的氧化膜。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氧化膜的组织形貌、元素分布及相组成。通过测量试样在5%NaCl溶液中的点腐蚀电位,评估了氧化膜的保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膜自内而外分为3层,即过渡层,致密层和疏松层。疏松层厚度达18μm,与致密层的界面存在明显孔洞,因此结合性较差;过渡层和基体、致密层与过渡层之间结合牢固。Si元素存在于氧化膜中,这说明电解液中的SiO3^2-参与了微弧氧化反应。氧化膜主要由M-ZrO2相和T-ZrO2相组成。锆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交流氧化技术,通过对膜层厚度、耐蚀性、硬度等指标的测定及外观观察,讨论了多种有机和无机添加剂对LY12铸铝合金的氧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无机盐与有机酸以及醇类物质可显著改善LY12铝合金交流氧化膜的性能;对于直流法难以氧化的LY12铝合金,交流氧化膜的硬度达到了430Hv。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Ni-23Al-0.5Zr-0.1B和Ni-17Al-8Cr-0.5Zr-0.1B(at.-%)在应力作用下表面氧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拉应力作用下氧化膜中的Ni含量明显增加。分析和计算发现由于Ni和Al具有不同的氧化体积膨胀,在拉应力作用下Ni在氧化表层的富集可以减小氧化表面的弹性形变能,降低体系自由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阳极氧化法在7475铝合金表面制备一层氧化膜。通过SEM、EDS、XRD等手段分析其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组成和物相,对其表面和结合界面化学元素进行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并对氧化膜界面结合形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主要是由Al和O元素组成,还含有板材中所不具备的C、K和S元素,主要来源于阳极氧化的电解液;生成的氧化膜为稳相α-Al2O3和亚稳相γ-Al2O3,其中以α-Al2O3为主;Al和O原子在氧化膜结合界面形成富集层,其界面为化合物型+扩散型形式。 相似文献
19.
电流密度对微弧氧化膜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电流密度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长和性能的影响较大,不同的电流密度、工作电压,制得的氧化膜层的厚度、硬度、防护性能也将不同。主要研究电流密度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厚度和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LC4铝合金表面制备硬质阳极氧化膜,讨论工艺参数对膜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方法对阳极氧化的时间、温度、电流密度及正负脉冲电流时间比等参数进行优化实验,通过OM,SEM,XRD及显微硬度计等对制备的氧化膜层的厚度、硬度、形貌等进行研究。结果工艺优化后的参数为:温度-2~0℃,正脉冲电流密度4 A/dm2,负脉冲电流密度1 A/dm2,正负脉冲电流时间比6∶1,氧化时间50 min。得到由一系列直径约为50 nm的管状单元结构组成的氧化膜,其厚度为36μm,硬度为420HV。结论制备的阳极氧化膜具有致密的组织结构和高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