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长青  全书进等 《河南石油》2001,15(5):20-21,24
一体化解释主要运用解释处理一体化、不同数据体一体化解释、不同软件一体化解释、全三维解释等技术对目标体进行全面研究,具有直观、准确、可靠等优点。通过对栗园地区三维地震资料一体化解释,查明了边界断裂的准确位置,确定该区存在逆断层;对该区速度进行研究,使构造更接近地下真实形态;应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该区储层进行识别及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某三维工区位于济阳拗陷一复杂断裂带上。该区主要目的层为Ng、Es1、Es2,其地层除了发育有全区的标志层-生物灰岩和白云岩外,基本为砂泥岩沉积。圈闭类型以反向断鼻、反向断块为主。针对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振幅连续性差的问题,应用GRIStation解释系统的目标处理功能对地震资料作了目标处理。处理后的地震剖面断点清晰,振幅连续性增强,目的层主频提高了10Hz左右。在作了准确的层位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在大庆探区,地震资料处理在保真的情况下,中、浅层资料的主频已达50Hz以上,视频在70Hz以上,分辨率较常规二维地震资料提高一倍多。因此资料解释方法也不同于常规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正向着高、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工作,在构造解释、储层岩性解释和物性解释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松辽盆地北部薄互层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崔凤林  王允清  陈树民 《石油物探》2001,40(2):63-76,41
根据松辽盆地北部陆相薄互层的地质特点,围绕油田勘探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在薄互层层位标定、小断层解释、精细构造刻画、储层和油气预测方面均进行了许多有针对性的研究。目前,这些方法已在多个二维和三维区块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米雪  柳世光 《特种油气藏》1999,6(4):11-13,24
方法 针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黄金带、于楼、热河台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的问题及难点,采取全区振幅能量的调整;叠前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速度分析;去多次波;谱台北;消除偏移画弧,完成复杂构造的一步法偏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对区原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方法研究。目的 弄清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发育区复杂构造带的形态,寻找油气藏结果用该处理技术对黄、于、热火山岩发育区380km^2的三维连片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三维地震解释软件的功能,并以济阳坳陷五号桩洼陷斜坡带的勘探实例阐述了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方法和预测储层的效果.指出在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解释技术,是准确预测储层、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测量被用于解决从勘探到开发整个过程中的问题。它们提供详细的油藏描述的约束参数,来规划和编制增强发现油气的策略,和监视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储层的变化。现代三维地震解释利用交互工作站和软硬件技术来精确有效地解释大量数据。三维解释人员必须不仅要理解地质和地震的概念,而且要熟悉在计算机辅助解释工具中执行的各种算法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系统。因为引用的技术跨度太大,在一篇短文中是不可能提供整个技术的总体概要。要想对较广的总体概要有较好的初步了解,可从AlistairBrown所著的“Intell)retahonofThree-Dunensi…  相似文献   

10.
东沙隆起西北坡地区地震速度变化复杂,构造幅度低,勘探难度大。几年来,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采用模型速度分析等方法,应用变速时深、变速叠加等种种变速作图方法,落实了构造,发现了新油田  相似文献   

11.
张百涛  郝和伢  王允洪 《海洋石油》2009,29(4):53-55,98
迅速发展的地震技术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储层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提取技术、谱分解技术、AVO分析技术等综合解释技术在油气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JDZ2区块目标区地震综合解释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出适合本地区储层预测的关键有效的几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是一项繁复的工作,尤其是在复杂地区,解释者往往需要对解释成果进行多次修改完善.本文针对解释过程中易导致错误或解释欠缺之处,尝试提出"以应力场分析为指导的多窗口连续剖面断层解释法"和"以精准骨干剖面为基础的多窗口连续剖面层位解释法".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资料,避开断层的干扰,并与应力场分析紧密结合,达到提高解释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重、磁、电、化等非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工作在许多环节上仍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为提高非地震资料解释水平,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更好地与地震资料联合应用,本文借助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解释地震资料的思路,采用内插的方法将不规则的非地震资料数据转换成规则数据,在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上实现了非地震资料的自动解释。通过电法、重力等实际资料的工作站解释,证实了其可行性,可为非地震资料的工作站解释以及与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一直沿用二维的方法和流程,不能完全、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勘探目标的进一步细化,这种方法已逐渐不能满足解释的需要。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将常规的剖面与三维所特有的切片资料紧密结合,以大网格的剖面为格架,用水平切片精细解释构造,初步总结出从层位标定、骨架剖面建立、构造解释、数据拾取、网格、平滑、时深转换、成图等较完整的一套三维资料空间解释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高效、直观、可检查的特点。在滨东、宁海等地区的试解释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张扭性区域构造精细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阳凹陷内发育张扭性构造,油区主要集中在这些构造复杂区域,对这些区域的构造精细解释显得非常重要。文中结合泌阳凹陷内张扭性断层特征,提出了在地震和地质上的识别方式以及张扭性区域的构造精细解释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断层两盘地震同相轴可对比性差、层位追踪和构造解释困难的难题,使得油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断层组合和一些地质假象得到合理解释;并通过区内张扭性走滑断层的解释和平面归位,使沉积微相分布和地层厚度变化上具有了很好的可对比性,为后续油气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兴城工区进行了精细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应用研究。在构造解释中,应用了剖面和相干体切片等对比解释的精细断层解释技术及全三维人机交互构造解释技术;在岩性解释中,通过回归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对地震属性和岩石的物理特性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取相关性高的属性,以沉积微相为指导,应用LPM软件实现储层的定量预测;根据圈闭条件和储层物性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对油藏类型和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详细了解了该区的地质情况,最终解释圈闭幅度精确到5m.在井约束下预测的砂岩厚度精确到2m。  相似文献   

17.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等方面基础知识为一体,对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能够有效地解决油田勘探与开发过程中的构造、地层、岩性、油藏等实际问题。本文首次将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作为一种新的油田勘探实用技术,从建立区域构造模式、盆地充填模式、盆地油藏系列、测井资料分析、钻井动态追踪、二维、三维资料大交叉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内容,为该项实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胜利探区高精度地震资料解释应用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田高精度地震勘探自1997年实施二次采集,已完成20多块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并投入资料解释应用,基础资料和解释应用对比效果显示,高精度地震资料比常规三维地震有大幅度提高。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标,开发应用了高精度地震精细标定技术、精细构造解释技术、高精度地震隐蔽岩性描述技术和高精度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技术。而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岩性解释和复杂地质体的精细描述,在复杂断块、岩性、深层和潜山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南部是我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属于典型的大面积、低丰度油气田类型,具有圈闭幅度低、断裂发育、储层薄的特点,在油气藏类型上以构造圈闭及大量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油藏复杂、多变。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在技术上积累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处理、解释方法。生产实践证明,这套建立在三维地震基础上的以真三维解释、小断裂检测和地震相控制下的高精度地震反演为代表的技术系列是实用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与常规地震方法相比,井间地震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直与水平分辨率。根据井间地震的特点总结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特点,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解释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实际资料解释表明,利用井间地震资料发现了常规地震所不能发现和确定的小构造,精确描述了常规地震无法分辨的储层及其横向变化特点,并且描述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井间地震资料实现了对地层、构造及储层等地质目标的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