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丝体为试验材料,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 响应面法从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温度3 个因素优化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7 ℃、液料比51 ∶1(mL/g)、提取时间1.9 h、提取3 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8.02±0.45)%。体外酶抑制试验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浓度为10 mg/mL 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7.64±1.78)%和(39.20±1.17)%,二者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07 mg/mL 和17.20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降血糖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桦褐孔菌发酵粗多糖,将粗多糖过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两种多糖(EIOP1、EIOP2),本文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单位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桦褐孔菌两种纯化多糖不同浓度(10、20、40、80、160和320 μg/mL)的降血糖活性,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葡萄糖消耗实验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EIOP1、EIOP2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组阿卡波糖与粗多糖,IC50值分别为39.18、29.87 μg/mL。EIOP1在浓度为80 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促进效果最好,比对照组提高了30.62%(P<0.01);EIOP2在浓度在40 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提高了75.99%(P<0.01);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实验发现EIOP1在浓度为4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30.00%,EIOP2在浓度为8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90.49%,高于Met组(P<0.01)。因此,桦褐孔菌纯化多糖对正常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均具有促进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粗多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桦褐孔菌体内降血糖作用,挖掘其有效干预高血糖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比较干预前、后小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值的变化,并对不同处理组小鼠进行葡萄糖耐受试验.通过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肝组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4.
桦褐孔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对荷瘤裸鼠的体内抑瘤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桦褐孔菌多糖对Jurkat和Daudi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Jurkat荷瘤裸鼠模型,研究给药后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在体外具有直接杀死Jurkat和Daudi肿瘤细胞的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2.29%和66.42%,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大小剂量对Jurkat荷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52%和57.48%,并且能显著提高裸鼠的脾脏指数,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桦褐孔菌高温水提粗多糖(High temperature water-extracted polysaccharides,HIOP)中结合蛋白质组成键型与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关系,用4种不同的蛋白酶对HIOP进行酶解,测定蛋白酶水解后对其分子量组成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HIOP在10μg/m L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83.72%相比,经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后的HIOP,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低分别为53%、65%、6.5%和7.1%,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显著降低了HIOP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表明HIOP中结合蛋白在HIOP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中有一定作用。结合四种蛋白酶的作用效果与作用键型推测,HIOP中结合蛋白的活性中心可能含有芳香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赖氨酸或精氨酸,破坏此类肽键,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明显降低,而四种蛋白酶酶解均未使HIOP分子量发生较大改变,说明四种蛋白酶酶解仅影响了HIOP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心结合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桦褐孔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响应面法对桦褐孔菌发酵产多糖条件进行优化,以多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Box-Bchnken响应面优化,确定该菌丝发酵产多糖最佳条件:pH为8,接种量为装液量的12.5%,发酵时间为12d.结果 表明,在此条件下多糖量为20.547g/L.本研究获得了桦褐孔菌产多糖最佳发酵条件,为多糖的...  相似文献   

7.
常晨  包怡红 《食品与机械》2017,33(1):199-202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保健成分。文章阐述了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桦褐孔菌多糖进一步研究以及活性开发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研究桦褐孔菌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三萜甾醇的累积与代谢变化。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桦褐孔菌获得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产物,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及HPTLC分析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菌丝体中多糖、三萜和甾醇的含量,DPPH与硫酸香草醛显色法检测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桦褐孔菌菌丝体生物量越来越高,经HPTLC法分析可见发酵后的菌丝体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的三萜和甾醇成分相似。且多糖、三萜甾醇的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通过显色反应,发现菌丝体中含有子实体未发现的抗氧化三萜成分。通过研究确定了桦褐孔菌液体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变化,确立最佳发酵时间,为桦褐孔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活性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工艺,以多糖提取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 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高活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95 ℃,提取时间3.5 h,醇沉倍数2倍,在此条 件下,多糖提取率为4.61%,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92.34%。  相似文献   

10.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富含多糖、萜类、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多糖作为桦褐孔菌最主要的活性物质,近年来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从桦褐孔菌多糖诱导发酵、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及作用功效等方面,综述近年来桦褐孔菌多糖研究的概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桦褐孔菌多糖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60 Co-γ射线辐照对桦褐孔菌多糖降血糖作用的影响,分别提取5,10,20,30kGy辐照剂量下的多糖测定含量。按分组剂量对由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灌胃试验,期间每天测定小鼠体重、摄食量及饮水量,每7d检测血糖,30d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取血解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脏器系数。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为20kGy时,多糖含量最高;相同给药剂量下经辐照后的桦褐孔菌多糖较未辐照的多糖缓解糖尿病小鼠肝肾肿大症状的效果更佳(P<0.05),且不会对小鼠的心脾功能造成负担;同时在降血糖方面起效更快(P<0.05)。  相似文献   

12.
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和药质菌丝体,采用超声波方式提取两种粗多糖,再将粗多糖分别作用于小白鼠,研究小白鼠的碳廓清实验和对小白鼠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和桦褐孔菌药质菌丝体粗多糖都可以提高小白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多糖种类和灌胃剂量对小白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不同,药质粗多糖比粗多糖对小白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与子实体产多糖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前者的活性,本文研究了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对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桦树浸提汁、VB1、VB6和白桦脂醇刺激下得到的发酵多糖在一定范围内均能促进细胞葡萄糖消耗,且不同刺激因子的体外降血糖活性促进效果不同。160 μg/mL桦树浸提汁组、40 μg/mL VB6组、80 μg/mL VB1组和白桦脂醇组发酵多糖均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48 h的葡萄糖消耗量,且效果均好于无刺激因子组,其中VB6的促进效果最显著,比无刺激因子组提高66.80%,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桦树中含有促进桦褐孔菌子实体产生活性多糖的刺激因子,桦树浸提汁中白桦脂醇、VB1和VB6能够提高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培养产多糖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糙米、玉米和红小豆组成混合物为基质,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并对产物中总三萜、多酚和多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红小豆和糙米等混合物经粉碎过10目筛后的基质发酵效果最好,总三萜和多酚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6.27 mg/g和22.48 mg/g,发酵效果好导致多糖消耗大,此时基质中多糖含量最低为10.57 mg/g;玉米相比糙米更能促进桦褐孔菌生长。  相似文献   

15.
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箴言  夏晴  王玉  杨扬  张久亮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152-158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的醇沉体积分数依次从桦褐孔菌水提物中分离出5种水溶性多糖组分(IOP40、IOP50、IOP60、IOP70和IOP80);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自然衰老小鼠模型,测定不同处理组的小鼠肝脏中的总抗氧...  相似文献   

16.
桦褐孔菌菌丝体深层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大量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进行不同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pH、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装液量和接种量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试验.应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相结合得到菌丝体优化培养条件.确定了以玉米糖化液2.76%、可溶性淀粉1.91%、酵母浸粉0.75%、蛋白胨0.95%,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05%,起始pH为6.0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摇床培养条件为:温度28℃,转速130 r/min摇床振荡培养6d.  相似文献   

17.
桦褐孔菌多糖IOP3a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裸鼠淋巴瘤细胞Jurkat模型,对桦褐孔菌多糖IOP3a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OP3a高、中剂量组瘤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9.28%和57.62%,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脾脏指数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具有升高裸鼠WBC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同时对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TNF-α和L-1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IOP3a可使肿瘤组织中呈现明显的肿瘤坏死灶,瘤组织出现坏死的现象。免疫组化表明,IOP3a通过促进肿瘤组织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表达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的理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83℃,提取时间为2.2 h,液料比为33.3∶1时,桦褐孔菌菌粉多糖的提取率达到24.578%。气相色谱分析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桦褐孔菌菌粉多糖,各主要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分别为:阿拉伯单糖0.53%,甘露糖0.48%,葡萄糖10.75%,半乳糖2.44%。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多糖产品中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α型。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获得更多的桦褐孔菌胞外多糖,以单因素摇瓶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培养基(g/L):玉米糖化液21. 1,可溶性淀粉22. 3,酵母浸粉5. 1、蛋白胨4. 1、KH2PO42、MgSO40. 5,起始pH为6. 0.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0~12d,桦褐孔菌发酵pH、还原糖、胞外粗多糖,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摇瓶发酵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pH变化不明显,生物量先增后趋于稳定,于6 d达最大值11. 35 g/L,胞外粗多糖先降后升又降,在7d达最大3. 85 g/L.  相似文献   

20.
为选出一种比较准确、方便的测定真菌多糖的方法,以桦褐孔茵茵丝体发酵液提取的粗多糖为原料,对苯酚一硫酸法、蒽酮-比色法、斐林滴定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3种方法比较而言,苯酚-硫酸法与蒽酮-比色法测得的糖含量相差甚微,分别为61.07%、62.25%.苯酚-硫酸法显色不稳定,蒽酮-比色法比较容易操作,测定的多糖含量和回收率均最高,回收率为125%;斐林滴定法回收率较低45%,测得的多糖含量偏低为33.12%,最终确定蒽酮-比色法为最佳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