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 对急慢性吸烟大鼠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BALF) 中核因子-κB (NF-κB) 表达的影响及机理。方法 将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6 只, 吸烟组30只, 干预(吸烟+NAC) 组30 只。其中吸烟组和干预组中动物均动态观察1、2、7、14、60 d (各时间点6 只) 的肺组织和BALF 细胞中NF-κB 的激活水平。运用Western-Blot 免疫印迹电泳法, 以抗NF-κB 抗体P50、P65 作探针检测NF-κB 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急慢性吸烟大鼠肺组织和BALF 细胞中NF-κB 的表达以急性吸烟早期d 1、2 达最高,肺组织在d 1、2 的NF-κB 活性分别为36.9 ±8.1和36.9 ±8.0, 与对照组7.3 ±2.8比较, 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1); 在d 1、2, BALF 细胞的NF-κB 活性分别为24.0 ±6.1和21.2 ±5.8, 与对照组5.7 ±2.6比较, 也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1)。但吸烟7 d,NF-κB 的表达已有下降, 并发现从急性吸烟7、14 d至慢性吸烟60 d, NF-κB 维持在比较稳定的低水平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NAC 对被激活的NF-κB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各自吸烟组相比P <0.01, 而对低水平NF-κB 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NAC 通过抑制急性吸烟早期被激活的NF-κB, 阻断炎前性细胞因子的启动, 可能在气道炎症防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Bud, 商品名:普米克令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IκB 激酶(IKKβ)mRNA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复制哮喘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组,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IKKβ mRNA 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p65 蛋白活性,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 的浓度。结果: 哮喘组肺组织IKKβ mRNA (0.203 ±0.038)及NF-κBp65(0.256 ±0.063)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015 ±0.006, 0.034 ±0.008, P <0.01)。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组肺组织IKKβ mRNA (0.101 ±0.010)和NF-κBp65(0.062 ±0.014)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 均<0.01)。结论: 哮喘组肺组织IKKβ mRNA 、NF-κBp65 表达显著增强,Bud 雾化吸入能有效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IKKβ mRNA 的表达及NF-κBp65 的活性, 证明Bud 能有效抑制IKK NF-κB 信号通道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胡榕  吴可贵  许昌声 《金属学报》2005,10(4):391-396
目的: 构建表达大鼠核因子 κB(NF-κB, p65)反义 RNA 的重组腺病毒, 并测定受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 中 NF-κB 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的VSMCs 中提取总 RNA, 经 RT-PCR 方法获得含全部编码序列的NF-κB (p65) cDNA 片段(1 653 bp), 用TA 克隆技术插入 pMD18-T 载体, 构建 pMD18-T/1653 重组质粒, 并经酶切和 DNA 测序鉴定。以该质粒为模板, 经 PCR 获得 NF-κB(p65) 3' 端 269 bp 片段, 逆向插入 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并置于CMV 启动子下。由此构建的 pcDNA3.1(+)/269 质粒含有NF-κB(p65) 的269 bp反义RNA 完整表达框。随后将该表达框克隆到入门载体 pENTR4, 构建重组质粒 pENTR4/CMV/269。使用同源重组方式在体外将该表达框重组到腺病毒载体 pAd/PL-DEST, 最终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 pAd/CMV/269。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 293细胞后产生的重组腺病毒颗粒用于VSMCs 的感染。Western Blot 测定感染前后VSMCs 中NF-κB(p65) 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构建的pMD18-T/1653 重组质粒经过序列测定, 证实其包含大鼠NF-κB(p65) 基因的 1653 bp 片断;pcDNA3.1(+) /269、pENTR4/CMV/269、pAd/CMV/269 等重组质粒经内切酶消化或 PCR等方法鉴定无误;线性化的 pAd/CMV/269 转染 293 细胞后, 可产生完整 、具有感染性的重组腺病毒颗粒, 病毒在感染上清中的滴度 为 9.23 ×109 pfu°ml-1 (plaque form units permilliliter);Western Blot 检测证实, 感染重组腺病毒的VSMCs中的NF-κB(p65) 蛋白水平明显减少。结论: 构建了可表达大鼠 NF-κB (p65) 反义 RNA 的重组腺病毒 Ad/CMV/269, 该病毒在受染的 VSMCs 内具有下调 NF-κB (p65) 基因表达的生物学功能, 为后续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林  夏冰  程虹 《金属学报》2005,10(12):1344-1348
目的: 探讨5-氨基水杨酸(5-ASA) 灌肠治疗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 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抗氧化作用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 TNBS 结肠炎模型,给予 5-ASA 灌肠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 。于治疗后 1、2 周,评价结肠大体 、组织学损伤及髓过氧化物酶(MPO) 活性,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 、丙二醛(MDA) 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 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5-ASA 灌肠治疗能明显降低结肠炎大鼠的大体、组织学评分及MPO 活性(P<0.05),升高SOD 活性(P<0.05),降低 MDA 水平(P<0.05),降低 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P<0.05) 。结论: 5-ASA 灌肠治疗TNBS 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疗效显著,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及抑制 IL-1β和 TNF-α的表达有关 。  相似文献   

5.
叶孟  林蕾  方勇  潘宏铭  吴金民 《金属学报》2005,10(7):755-759
目的: 探讨IκB-α磷酸化抑制剂Bay117082 特异性阻断NFκB 信号转导途径对羟基喜树碱(HCPT)诱导Bcap37 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 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调亡;Western blot 研究细胞调亡所涉及的蛋白表达;DIGEMSA研究NFκB /DNA 结合状况。结果: 5 μmol·L-1 Bay117082 可以抑制HCPT 对IκB-α的磷酸化, 阻断NFκB 信号转导途径, 阻滞HCPT 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也抑制HCPT 诱导pro-Caspase3 和Bcl-2 的降解。结论: Bay117082 对HCPT 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NFκB 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NFκB 起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匹多莫德注射剂对正常小鼠及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组织TNF-α和IL-6表达及相关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匹多莫德免疫调节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 RT-PCR法对小鼠脾组织的TNF-α和IL-6的表达进行分析;中性红法对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行研究;MTT法检测ConA和LPS分别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血清溶血素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的产生。结果: 匹多莫德注射剂连续给药14d对正常小鼠及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组织的TNF-α和IL-6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ConA或LPS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匹多莫德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并促进TNF-α和IL-6表达。  相似文献   

7.
孙艳玲  刘先义 《金属学报》2005,10(8):943-946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shenfuinjection,SF)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参附预处理组3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P38MAPK、ICAM-1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肾组织和血浆TNF-α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P38MAPK、ICAM-1表达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参附组P38MAPK、ICAM-1表达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SF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的表达,从而下调TNF-α、ICAM-1的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珺  吴晓冬 《金属学报》2008,13(2):188-194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S) 家兔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治疗组(300 mg/kg) 、黄芩苷预防组(100 mg/kg) 、阳性药(辛伐他汀) 对照组, 每组6 只。酶法测定各组血清及肝脏中TC 、TG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主动脉苏丹Ⅳ染色测AS 斑块面积/总面积, HE 染色观察主动脉及肝脏形态学改变。ELASA 方法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脂联素(Adiponectin) 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弓处的NF-κB 的表达。结果: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防组、阳性药对照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于模型组(P <0.01), 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防组、阳性药对照组血清及肝脏中TC 、LDL 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01), 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防组血清中TNF-α、IL-1β 和脂联素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 P <0.05), 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防组主动脉壁上NF-κB 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 <0.01) 。结论:黄芩苷通过升高脂联素、下调NF-κB 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血脂两个方面对AS 起保护作用, 这可能是其抑制AS 的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阻断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 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的影响及TNF-α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方法 32 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CGN 并伴有明显蛋白尿患者, 分别接受Ang Ⅱ阻断剂[ 苯那普利、缬沙坦或两药联合(苯那普利+缬沙坦) ] 治疗, 疗程8 ~ 12 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TNF-α、尿TNF-α、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 并观察血、尿TNF-α水平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尿TNF-α水平、24 小时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分别为(7.8 ±3.9) vs (5.0 ±1.6) fmol mL, (11.9 ± 6.8) vs (8.3 ± 3.5)fmol /mL, (2.55 ±2.01) vs (0.97 ±0.52) g(分别为P <0.01, P <0.05, P <0.01) 。治疗前后血TNF-α水平和24 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515, P <0.01;r =0.385, P <0.05) 。治疗前后尿TNF-α与24 小时尿蛋白也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622, P <0.05;r =0.360, P <0.05) 。 结论 CGN 患者血、尿TNF-α水平升高, 与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Ang Ⅱ阻断剂可有效降低血、尿TNF-α的水平, 减少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棕榈酸(PA)刺激对C2C12细胞Toll样受体(TLRs)及其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TLRs介导的免疫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PA与C2C12细胞体外共培养 16 h,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确定IR细胞模型成型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测定IR细胞TLR1~5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IFN-β的含量。结果: PA刺激能明显降低C2C1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表现为IR。PA并可诱导C2C12细胞TLR2、TLR4 mRNA 高表达,使TNF-α、IFN-β分泌增加,而对TLR1、TLR3、TLR5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TLR2、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启动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A诱导IR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连龙  戴敏  毛兆祥  吴欣  张纯东  周店云 《金属学报》2008,13(12):1381-1387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 硒化卡拉胶口服液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模型, 灵芝多糖 硒化卡拉胶口服液连续供应30 d, 每天1 次。测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外周血白细胞数目、NK 细胞活性、白介素-1(IL-1) 活性、白介素-2(IL-2) 活性、TNF-α活性、半数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T 、B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果 灵芝多糖 硒化卡拉胶口服液各剂量组(低剂量组:灵芝多糖2.5 mg/kg +硒5μg kg;中剂量组:灵芝多糖5 mg/kg +硒10μg kg;高剂量组:灵芝多糖15 mg/kg +硒30μg kg) 均可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提高半数溶血素值, 低剂量组增强IL-1 活性, 中剂量组增强IL-2 活性, 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增强T 、B 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TNF-α活性, 高剂量组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碳粒廓清值、提高抗体生成细胞、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结论 灵芝多糖硒化卡拉胶口服液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程丽艳  沈佳  沈陶冶  史红 《金属学报》2012,17(12):1343-1348
目的: 观察苦参碱(Matrine)对缺血性脑中风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减轻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模型(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MTT法和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观察Matrine对OGD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是否有减轻作用;建立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pMCAO)模型,观察Matrine 10 min、1 h、3 h 及 6 h 四个不同时间点给药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分子机制是否与抑制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有关。结果: 经OGD诱导后,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与OGD模型组比较, 给予Matrine(50 μmol/L)干预后,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与此同时,OGD可使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LDH漏出量增高(P<0.01), Matrine(50 μmol/L)与模型组比较,LDH漏出量明显降低(P<0.01);Matrine(37.5 mg/kg) 10 min、1 h 两个给药时间点的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Martine 10 min、1 h 两个给药时间点术后24 h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Matrine可降低pMCAO缺血区IκBα与IKK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 P<0.05),同时降低细胞核NF-κB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Matrine可通过直接保护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改善缺血性脑中风症状,其作用时间窗可能在发病 1 h 以内, Matrine保护作用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陈垦  龙友明  兰雷  郑吉顺  王晖 《金属学报》2004,9(2):184-188
目的: 探讨NF-κB 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 乙醇所致的大鼠结肠炎的早期活化情况;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 在该模型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TNBS 乙醇灌肠建立大鼠急性结肠炎的模型, 造模前30 min 经腹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PDTC(10, 25,50, 100 mg·kg-1), 设立空白对照, 模型对照组。造模后4 h 处死大鼠, 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湿干比及组织学改变, EMSA 法测定NF-κB 的DNA 结合活性, 并检测组织中MPO 、SOD 、MDA 变化。结果: TNBS 乙醇造模后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早期活化, PDTC 能减轻TNBS 乙醇所致炎症, 湿干比下降, 组织学评分减少, MPO, MDA 值下降, 与所用剂量正相关, 但上述作用不通过阻断NF-κB 途径。结论: NF-κB 在TNBS乙醇结肠炎早期迅速活化, 可能是机体一种早期抗损伤的自我防御事件, PDTC 能够在早期减轻TNBS乙醇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