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岳气田高石梯区块灯四气藏为高温中含硫气藏,钻完井及酸化施工过程中部分入井化学添加剂在地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长链脂肪酸、饱和烷烃等有机物。气井生产过程中这些黏性物质与酸化后地层岩石的反应残余物等无机物胶结,并在井筒形成大量堵塞物,造成油管堵塞、井下绳索作业遇阻(卡)等异常情况。文章从堵塞物成分分析入手,结合气藏特征和气井生产特点,分析堵塞物成因及主控因素,选择化学解堵为主要的井下解堵工艺,并评价优选出两种高性能解堵剂。通过总结摸索,形成井筒清洗—开井排液—绳索作业一体化施工程序,解堵剂用量较以往下降3~5倍,并在高石梯区块成功实施井下解堵作业8井次,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对类似气藏开发过程中的井下堵塞和解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克深气田的开发,井筒堵塞井数增多,堵塞程度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单井的安全平稳生产,制约了气田的高效开发。为此,针对气井井筒堵塞现状,结合单井生产动态特征、现场解堵情况、井筒返出物系统分析,认为造成气井井筒堵塞的主要堵塞物为垢和砂,堵塞模式分为垢堵、砂堵和砂垢混合堵3种模式。根据堵塞模式特点及井筒完整性,结合酸化解堵、连续油管冲砂解堵和大修3种传统疏通井筒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4种综合治理措施:垢堵井采用酸化解堵,砂堵井采用连续油管冲砂解堵,砂垢混合堵井采用连续油管冲砂和酸化综合解堵,管柱错断井采用大修更换管柱。实际应用证明,分模式治理不但可以高效疏通井筒,同时也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化学驱的规模应用,不断刷新着大庆油田采收率极限,成为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重要技术,但随着化学驱注剂量增加,地层近井地带堵塞严重,部分井欠注现象日益突出,影响区块开发效果。针对洗井吐液中大量的胶团导致近井地带堵塞的问题,利用仪器检测和物理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化学驱返吐的堵塞物进行分析,明确堵塞物成分并揭示堵塞机理。结果表明:聚合物胶团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夹杂金属离子和垢质,呈高黏无弹性、胶联状排列的致密结构;Fe3+和Al3+是导致聚合物形成胶团的主要原因,污水中的细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腐蚀管线产生Fe3+,生成胶团临界质量浓度为1.5 mg/L;碱溶蚀地层产生Al3+,生成胶团临界质量浓度为1.375 mg/L;针对堵塞物成分开展解堵剂优化研究,形成了采油1-1型和采油1-2型2种解堵剂,现场实施10口井,平均单井注入压力下降了1.4 MPa,平均单井日增注量为23 m3,累计增注量为973 m3。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化学驱欠注井治理,对化学驱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库车山前高温高压气井井筒堵塞物多为垢样,不动管柱酸化解堵作业是目前常用的解堵手段。但在高温条件下,常规酸液解堵易在井筒产生二次沉淀,同时会对13Cr不锈钢材产生严重的腐蚀。为此,研制了一种能够代替盐酸体系的新型氨基羧酸类低伤害螯合酸液体系,典型配方为6%(w)有机酸+5%(w)SA-3+2%(w)SA-701。室内评价表明,该配方具有良好的溶垢、高温缓速、抑制二次沉淀能力,其鲜、残酸在130 ℃时腐蚀速度均低于45 g/(m2·h),满足SY/T 5405-2019 缓蚀剂行业标准。模拟井筒堵塞动态驱替解堵实验表明:该配方酸液能有效疏通堵塞井筒,井径越大、温度越高、关井时间越长,解堵效果越佳;井筒温度为110 ℃时,关井4 h的溶垢率超过90%。室内实验证实,该新型解堵体系能够满足高温气井不动管柱井筒解堵作业的要求。 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解堵工艺体系无法有效解除聚合物驱受效井复合堵塞物的问题,运用宏观和微观实验分析得出复合堵塞主要由聚合物、原油等有机物与含铁固相、黏土矿物等无机物层层包裹、相互掺杂而形成。实验表明,螯合解堵剂能很好溶蚀复合堵塞物中的各个无机物组成成分,对聚合物降解效果优于酸液和除过氧化氢之外的氧化剂。通过在渤海S油田20井筒内复合堵塞物溶蚀与降解实验说明,该解堵体系能有效解除这种复合堵塞物。现场应用表明,螯合解堵剂解堵效果优于传统解堵体系。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低渗透岩性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气井因井下堵塞造成产量下降,甚至停产。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堵塞原因分析,将气井堵塞分为井筒及近井储层腐蚀结垢、井筒出砂积砂和近井储层水锁损害三大类,并开展了堵塞机理和堵塞原因判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筒除垢、连续油管冲砂,近井储层深度酸化和解水锁为主体的差异化解堵技术对策,长庆气区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2018—2022年复产气井752口,单井平均年增气量140×104 m3,年增气量超过10.0×108 m3,产出投入比超过6.0,解堵效果显著、经济效益突出,有效解决了气井因堵塞而停产或低产的难题,为长庆气区气井解堵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其它同类气藏的解堵复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O/W乳液型油水井解堵剂是由酸、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油田化学解堵剂。它可同时解除油层中的无机垢堵、油堵和水堵,特别是对于油、垢交替的层状沉淀形成的堵塞物更为有效。它具有性能稳定、成本低、施工工艺简便、与地层作用缓慢和渗入地层深度大等优点,是一种"一剂多效"的油水井综合解堵剂。  相似文献   

8.
O/W乳液型油水井解堵剂是由酸、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油田化学解堵剂。它可同时解除油层中的无机垢堵、油堵和水堵,特别是对于油、垢交替的层状沉淀形成的堵塞物更为有效。它具有性能稳定、成本低、施工工艺简便、与地层作用缓慢和渗入地层深度大等优点,是一种“一剂多效”的油水井综合解堵剂。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洗井时入井流体大量漏失进入储层,造成油气层损害,以天然树脂与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暂堵剂颗粒,将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互溶剂等添加剂复配制得清洁屏蔽暂堵剂体系。研究了暂堵剂颗粒的溶解性、配伍性、最优加量和暂堵剂体系对岩心的封堵解堵性能。结果表明,该暂堵剂能在油类溶剂中完全溶解,与地层水和水源水的配伍性良好,堵剂最佳加量为50%。暂堵剂体系对岩心的封堵率可达96.24%、解堵率为93.59%,且耐冲刷能力强。该暂堵剂体系在现场油井的应用效果较好,日均产油量从2.4 m3增至3.1 m3,含水率有一定程度降低,可实现保护油气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井筒堵塞问题,油压、产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气田的有效开发。为了解决高压气井井筒堵塞问题,开展了井筒堵塞物化验分析,明确了堵塞物类型为地层砂+垢+铁屑。针对堵塞物的特点,开展了解堵液优选研究,优选出了关键的螯合剂,形成了两种解堵液体系:(1) 8%弱酸A2+3%HF+5%螯合剂CA-5;(2) 3%HF+10%螯合剂CA-5。具有溶蚀率高、解堵效果好、耐高温、耐腐蚀、配伍性好等特点。通过油管挤注解堵液成功实现了高压气井的井筒解堵,为迪那2气田井筒解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以来,青海油田尖北气田部分气井连续出现压力测试遇阻问题,且采取连续油管清水通洗井且反复冲洗均无法解堵,严重影响了该区块气井的生产及各项测试作业的开展。针对气井堵塞的现状,室内开展了井筒堵塞组份分析,认为是由于联苯在井筒析出沉积,包裹地层出砂导致井筒堵塞。由于该区块为裂缝性基岩储层,井温高达170 ℃,对解堵剂的研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大量室内研究,研制出一套化学复合解堵剂配方,结合连续油管带压施工解堵工艺,成功解除 2口井井筒堵塞,解决了现场生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聚驱油田长期注聚后形成聚合物、无机垢、稠油相互包裹的复杂堵塞物,导致地层严重堵塞的问题。以过碳酰胺为聚合物降解剂,乙酸为无机垢溶蚀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为原油清洗剂,辅以稳定剂以及缓蚀剂,形成稳定、高效的复合解堵体系。确定配方为0.6%过碳酰胺+3%乙酸+0.3%OP-10+1%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TPMP)+1%HSJ-3,并对体系的解堵性能、稳定性能、耐温性能以及耐矿化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解堵体系均能对模拟堵塞物有效降解,80℃下4 h即可达到90%以上降解率,具有优良的解堵性能及耐温性能;80℃下放置1 h,稳定度保持在97%,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腐蚀速率为0.9871 g·m-2·h-1,达到行业一级标准;用15×104 mg/L高矿化度的盐水配制后,解堵效率基本无影响,耐矿化度性能优良。注入复合解堵体系后,岩心渗透率由0.244×10-3μm2提高至6.391×10-3μm2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28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塔河稠油井筒解堵抑堵剂研制"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的技术评议。本项目研究了塔河稠油井筒堵塞物的形成机理;针对塔河稠油井筒堵塞物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研制了含有特定酸碱性成分、与稠油组成相匹配的分散剂主剂和低聚物型分散稳定助剂,形成了复合解堵抑堵剂配方体系;针对现场工况,开发了掺稀油连续加剂稠油开采生产工艺。所研制的解堵抑堵剂性能优良,最大堵塞物溶解量达  相似文献   

14.
解除气井有机沉积物堵塞用的解堵剂JD-3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静  范小松  戚杰 《油田化学》2002,19(4):309-310,339
新场气田气井堵塞物为有机垢 ,含微晶蜡~ 6 5 %、胶质~ 2 5 %、有机杂质~ 10 %。针对该气田井下有积液气井研制了由蜡乳化剂、胶质乳化剂、全氟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溶剂组成的水分散性解堵剂JD 3。讨论了对该气田气井解堵剂的要求和解堵机理 ,介绍了所研制产品的特性。室内测试表明 ,在动态下稠状堵塞物瞬时间即在JD 3中溶解、分散 ,硬块状堵塞物和矿物石蜡溶解分散稍慢 (<5 0min ,15℃和 4 0℃ ) ,生成的溶液 分散液在用等体积 7× 10 5mg L盐水稀释时不凝聚不生成沉淀 ,加等质量 7× 10 4 mg L盐水稀释的JD 3即使在 10℃下仍能缓慢溶解、分散堵塞物。JD 3不腐蚀橡胶密封和油管钢材。在 3口气井上进行了 13井次解堵都获得成功 ,单井每次注入 30~ 10 0kgJD 3,解堵作业后气井气压上升 ,产量增加 ,解堵作业有效期 10~ 4 0d。表 2。  相似文献   

15.
长庆S2××区块气井井筒堵塞物主要有CaCO_3、CaSO_4、BaSO_4等垢和FeCO_3、FeS等腐蚀产物,对生产影响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从溶垢量、起泡能力和缓蚀性等方面开展了解堵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确定了配方为10%有机酸YG-1+1%炔醇类酸化用缓蚀剂HJF-50A+0.5%泡排剂UT-11C的酸性解堵剂和配方为10%胺基酸盐YH-1+0.5%十二烷基磺酸盐类泡排剂YFP-2的碱性螯合剂。在温度20数90℃下,酸性解堵剂对CaCO_3的饱和溶垢率为85.93%数87.46%,对应饱和溶垢量为68.74数69.97 g/L;对FeCO_3的饱和溶垢率93.76%数95.02%,对应饱和溶垢量为75.01数76.02 g/L;对FeS的饱和溶垢率为65.69%数71.23%,对应饱和溶垢量为52.55数56.98 g/L;对80S挂片的腐蚀速率3.13 g/(m~2·h),携液率90.00%。碱性螯合剂主要溶BaSO_4、CaSO_4等酸不溶物,在90℃时,对BaSO_4的饱和溶垢率72.43%,对应饱和溶垢量为14.49 g/L;对CaSO_4的饱和溶垢率76.78%,对应饱和溶垢量为61.43 g/L;携液率95%。现场采用酸性解堵剂和碱性螯合剂多轮次间歇加注方式处理井筒结垢严重井,油套压差降幅达1.01数3.0 MPa,产气量增幅为14.2%数53.71%,获得了显著的溶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渤海油田注水困难的问题,在对注水井注水动态和堵塞物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注水井的系列堵塞机理,并研制出相应的解堵剂,即BHJ系列解堵剂。分别对有机解堵剂溶解沥青、石蜡能力、洗油能力、破乳能力以及无机解堵剂溶蚀充填砂、溶蚀岩样、溶解无机盐垢、溶解铁锈、静态挂片腐蚀性、难溶垢转化率等进行了室内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解堵剂对堵塞物溶蚀率高达90%以上。在渤海油田进行现场施工12井次,措施井视吸水指数大幅度上升,措施成功率100%。实践表明,BHJ系列解堵剂具有解堵且不伤害地层骨架的优点,同时具有适用范围广、解堵率高、渗透率改善效果好等特点,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注聚过程中随时间延长与注入量增加造成渗流通道堵塞而引起的注入压力增加、减产停产、降低采油效率等问题,以过氧化物降解聚合物为基础,研究一种以食品级稳态二氧化氯为主剂的复合解堵剂,并对主剂的降黏率随浓度、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数据拟合,得到最佳主剂浓度,并对复合解堵剂进行静态与动态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主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2.5%,复合解堵剂对羟丙基胍胶、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聚合物溶液的降黏率均超过95%,腐蚀速率相对空白组降低87.29%,对硫酸盐还原菌(SRB)以及腐生菌(TGB)的30 min除菌率可达100%,对聚合物污染的岩心解堵前渗透率为5.65×10-2μm2,解堵后渗透率恢复到0.173μm2,解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埕东油田西区南块整体堵水中堵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埕东油田西区南块整体堵水中堵剂的研究和应用,包括对单液法铬冻胶的评价和改进、沉淀型双液法堵剂的筛选、将铬冻胶改为双液法堵剂、锆冻胶的引进和堵漏剂的使用等。在试验期间按堵水方案向区块投入上述各类堵剂11267m3,使区块的年含水量控制在2%以下,增产原油29600t。  相似文献   

19.
元坝气田投产以来,多口井出现了井筒堵塞,严重制约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对元坝气田典型井的堵塞物样品进行元素分析、无机成分XRD分析、有机成分IR分析、热重分析及其在酸液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分析,认为元坝气田不同气井的堵塞物成分存在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在室内分别研制了有机解堵酸液和无机解堵酸液;并结合具体的井筒堵塞程度,分别配套了针对井筒节流和井筒完全堵死的有机、无机堵塞解堵工艺。元坝气田8口井应用井筒堵塞物清除技术进行了解堵作业,日增产气量316×104 m3,经济效益显著。井筒堵塞物清除技术可在类似超深高含硫气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渤海油田注聚受效井堵塞物复杂,常规解堵工艺效果差。堵塞物组分分析表明,堵塞物以有机、无机及聚合物相互包覆的复杂形式存在,为此提出先采用有机溶剂清洗有机质,再对含聚胶团堵塞物进行分散,采用逐级剥离逐级解除的解堵思路。从溶解有机物、胶团降解及氧化破胶等3方面开展不同类型解堵液溶解效果对比实验,结合堵塞机理优选解堵液体系为8%~10%甲酸+4%~6%有机溶剂解堵剂D+1%强氧化剂。渤海油田注聚受效井堵塞半径可达3 m以上,为提高解堵效果及扩大解堵半径,通过对比分析堵塞物多轮次溶解效果,配套形成了多轮次处理及液气交替注入或伴注的解堵工艺。新工艺现场试验单井日增油达60 m3/d,应用效果显著,为解决聚驱受效井产能释放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好的现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