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云慧 Horst.  I 《国外油气勘探》1998,10(5):553-577,639
在整个北海地区,Troll油气田按油当量计算是一个最大的油气发现,其中油气聚集的74%,(当量油)为干气,26%的为重质生物降解油柱,根据油气分布,我们将该油气田划分为若干区块,并认为它们是同源的,文中所讨论的油气运移和充填模型指出,油和气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油气运移相关且气运移和充填早于油侵位,利用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表征Troll油气田两种不同油组并绘制成图,我们认为这两种油组是通过不同的油气运移系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湾油气的运移和补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亮 《石油知识》1998,(4):14-16
  相似文献   

3.
断块油气田油气运移聚集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东营凹陷的永安镇断块油气田为例,根据油气分布特征及流体性质变化规律探讨了断块同气田油气运移聚集的一种模式。研究区主体部分为一被阶梯状断层切割复杂化的背斜构造,东西向延伸的南掉正断层将其切割成自北向南依次降低的3个台阶,4个含油断块区。早第三纪末东营运动断裂活动断裂不仅提供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也造成了地层的大幅度的倾斜,油气一方面沿断裂垂向田深部运移于浅部,另一方面横穿断层向相邻断块运聚,形成大  相似文献   

4.
莺—琼盆地上第三系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7.
断层封闭与油气运移和聚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总结国内外断层封闭与油气运移和聚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讨论了碎屑岩层序中断层的封闭机理,断层与油气运移的关系以及断层圈闭的油气差异聚集作用。通过黄骅坳陷北塘凹陷断层的封闭性及断层油气藏差异聚集分析,表明断层在活动停止期主要起封闭作用,但在正常压实层序段仍有少量轻组分的烃类沿断层发生运移而引起差异聚集;而在欠压实带,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使断层在纵向上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岩石学、地层学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下第三系主力生油层下干柴沟组上段(E^23×g)进行了生烃史与石油初次运移的定量模拟。分析了该生油层的埋藏爱热史和有机质生烃史,并计算了生油层孔隙流体压力、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及排烃系数。研究表明,在加热速度远大于1℃/m·y的尕斯断陷,用基于阿仑尼斯方程的生烃化学动力学模式比用Loptin法能更准确地计算生烃量。石油初次运移只有在生油层的含  相似文献   

9.
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构造应力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是油气运移聚集机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大民屯凹陷是个勘探程度高的“小而肥”的凹陷。依据其翔实的勘探开发资料研究该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聚集的规律性关系,对其它小型盆地或坳陷的勘探有指导意义。应用SAP5软件模拟大民屯凹陷油气主要运移期的古构造应力场,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孔隙流体压力和石油势的分布,预测石油运移的主要方向和聚集部位,其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石油总是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油势低势区是石油富集的区域。地应力变化影响孔隙压力和油势,因而对石油运移和聚集有重要影响。在平行最大主应力(垂直最小主应力)的方向上储集层连通性最好,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小角度相交的先期主要断裂的方向也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图3表1参11(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0.
11.
工业润滑油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分析了工业用油的市场情况、规格发展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民族润滑油工业,尤其是要加强非合资范围的工业用油及添加剂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中双金刚烷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中双金刚烷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该油田油气的充注期次和运移方向,结果表明,原油中双金刚烷指标值反映了原油的成熟度,并且指示研究区4区和6区原油充注时间较早、9区原油充注时间较晚,其它油区原油充注时间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原油中双金刚烷指标值分布特征显示出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油气存在2个充注方向,一是由南向北,并且油气成熟度相对较低,可能主要代表了早期的油气运移,另一个是由东向西,原油成熟度相对较高,可能主要代表了晚期的油气运移。根据原油成熟度和运移方向特征,认为塔河油田的早期油气起源于满加尔坳陷,晚期油气起源于满加尔坳陷和草湖坳陷,主力烃源岩层为寒武-奥陶系。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生,运,聚及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可划分出5凸、6凹10个二级构造带;存在3套可信的烃源岩层:下二叠统风城组、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和侏罗系煤系,确定了其空间分布和热演化史;分析了油气二次侧向运移的聚散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并定量计算了油气聚集量,最后,探讨了该区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润滑油液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国庆 《润滑油》2004,19(5):7-11
介绍油液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油液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油液监测技术已从油品理化指标的常规检测,发展到判断机器的润滑和磨损状态,评价机器的工况和预测故障,使维修工作从事后维修、定期维修转到预知维修。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模拟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模拟研究的发展与盆地模拟技术、含油气系统理论、油气成藏机理、成藏动力学、天然气聚散动平衡等研究的发展密切相关。结合中国大型气田的成藏特征,总结出前陆挤压多期充注、克拉通台地欠压缓慢聚气、克拉通挤压长期充注、裂陷张扭晚期充注、富盐盆地生物气高效充注等5种主要天然气运聚成藏模式。根据成藏规律、物理模拟实验、数学模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天然气运聚过程模拟研究应以时间要素研究为前提、以空间要素研究为基础、以动力要素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阐述了松辽盆地地热场特征,给出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周围地区热力学模式和热应力计算方法,分析了盆地中央坳陷热应力场性质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盆地地热和热应力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域辽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加快海域油气勘探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油气化探在海域油气勘探中将发挥特殊的作用.文中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差距,提出了我国今后研究和发展海上化探技术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油气化探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近地表油气化探技术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①原有方法日趋完善;②研究开发了近10种新技术,如K-V指纹,三维荧光指纹,导数紫外吸收光谱,微磁,大地磁电,热释光,遥感地化等;③提出了“油层氧化还原电池”新概念和“似源结构异常场”新论点等。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应用和勘查领域的扩展(井中,海上)将成为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向,实例表明,油气化探技术预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润滑油包装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励燕飞  徐建 《润滑油》2001,16(5):1-10
分析润滑油包装设计现状,预测今后润滑油包装发展趋势,并提出包装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20.
于军 《润滑油》1996,11(6):6-15
简述了二冲程汽油机油的规格、性能和组成及评定的发展;介绍了我国二冲程汽油机油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