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西门子和惠普合作,将惠普的多射流熔融(MJF)3D打印技术与西门子的旗舰NX软件整合在一起,用来开发和制造产品,这款软件已经通过惠普的认证。"惠普和西门子正在汇集最好的设计和制造工作流程软件,以获得最佳的3D打印效果,提供一波新的产品可能性。这些产品的制造速度快、质量高、成本低,完全符合现代数字工业时代的要求,"惠普3 D打印商业扩张与开发的全球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正>3D打印其实质是增材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大型的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是大批量制造模式向个性化制造模式发展的引领技术。3D打印的兴起,也使生产制造格局由以往的集中化、大批量的专业化制造转变为分散化、小批量的社会化制造。由于采用增式制造技术,相对于减式生产方式,能够在产品造型、结构等方面做出革命性的创新。国家"十三五"规划也将3D打印,尤其是发展3D打印材料列为一项重点规划,国家未来将会支持攻克高效高精度激光增材制造熔覆喷头等核心部件、3D打印关键装备与工艺的国产化,构建完善的增材制造技术创  相似文献   

3.
正澳大利亚一家增材制造企业Titomic公司近日说,该公司生产的目前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金属3D打印机当天在墨尔本正式启动。3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以计算机三维模型为蓝本、像喷墨打印机一样精确地逐层  相似文献   

4.
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成型技术,具有设计周期短、精度高、经济性好、复杂零件对加工无影响等特点,实现了从三维模型数据直接成型为实体零件。将增材制造技术与铸造相结合,可提高铸件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铸造工艺的应用领域,文章介绍了增材制造在铸造方面的发展,并详细的阐述了3D打印砂型、砂芯铸造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增材制造技术在铸造行业的优势和应用。并分析指出了当前增材制造模具面临的挑战和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增材制造砂型铸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快速化、智能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加快推进我国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该推进计划不但制定了发展目标,还明确提出从着力突破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加快提升增材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加速发展增材制造装备及核心器件、建立和完善产业标准体  相似文献   

6.
趋势     
<正>我国3D打印产业体系有望明年建立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近日印发《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提出到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特别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将研发一批自主装备、核心器件及成形材料,并成立相应行业协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西门子投资2700万英镑,为旗下材料解决方案公司兴建先进的增材制造工厂。新工厂位于英国伍斯特,预计2018年9月运营,将使公司的3D打印机翻倍,增至50台。西门子计划以面向航空航天、汽车和其它工业的增材制造服务打造和扩张全球业务,这一投资是计划的一部分。新工厂将由西门子数字企业解决方案打  相似文献   

8.
北京印刷学院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邀请,在2013上海国际印刷周期间主办了3D打印与数字化制造专题报告会。报告会邀请了快速成型、数字化设计、金属增材制造、印刷制造、数字印刷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报告主题涵盖3D打印技术突破传统印刷业领域局限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如3D打印柔性版、印刷电子、数字印刷与文物复制;数字化设计、增材制造在航天航空、工业产品领域的应用等。北京印刷学院李路海教授、魏先福教授分别作了3D打印柔性版材与印刷电子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9.
<正>由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举办的"3D打印产业技术路线图发布会暨3D打印高峰论坛"在广州市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论坛上正式发布了广东省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路线图。路线图剖析了广东3D打印产业现状、发展方向、重点产业等。  相似文献   

10.
姚岚 《皮革与化工》2023,(5):29-31+36
3D打印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增材制造技术。本文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一般流程,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出现对皮革材质美术工艺品创意设计思路的影响。基于3D打印技术思路,以案例的形式对皮革材质美术工艺品的创意设计进行分析,介绍了从制作思路、造型设计到打印成型的具体流程。  相似文献   

11.
<正>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AM),与传统的减材制造技术有很大区别。3D打印依据三维CAD设计数据,采用离散材料(液体、粉末、丝、片、板、块等)逐层累加、分层制造的方式来成型物体。相比传统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整合产品设计及制造于一体,大大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并且具有几乎零耗损的材料利用率,极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另外,3D打印机可以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2.
孙刚 《广东印刷》2016,(6):41-42
正这几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产权与3D打印似乎是形影不离,有时候也会针锋相对。毫无疑问,增材制造将会撼动知识产权和专利法,但行业本身的法律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英国政府发布的一份全球3D打印报告显示,3D打印的专利应用,如所预期的一般,不断发展。这项颠覆性的技术将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一切,相关专利也自然会越来越多。3D打印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减材制造相反,3D打印增材制造正在影响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对首饰制作而言,3D打印对处在手工制作、机械加工的首饰行业产生了全新的影响,影响首饰的制作、设计、回收、消费、审美等,其中对首饰设计的影响尤为显著。3D打印去除了首饰设计的束缚,解放了设计动力,提高了设计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设计思维,降低了设计门槛,最终将迎来首饰设计作品的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4.
外媒视点     
3D打印不是印刷 3D打印是使用小批量增材制造工艺创建3D物体的生产过程。打印机使用的基材通常是塑料或液态金属,其根据3D建模软件提供的数据制造出产品。这是一个缓慢的工艺过程,要花费数分钟甚至数天,而且一次只能生成一个东西。虽然3D打印基于喷墨打印的概念,但它并不是印刷,而是制造。  相似文献   

15.
<正>3D打印,这项本已诞生30年却一直不温不火的增材制造技术,如今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大战略背景的指引下,引发了从上市公司到学校教学,乃至个人创业层面的热烈追逐。全球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报告称,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已达38亿美元,2015年出货量可达217350台,增幅高达100%。该机构预测:到2018年该市场出货量将超过230万台,规模可望达到125亿美元。3D打印可分为桌面级(民用)应用和工业级(工业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业界新闻     
<正>全国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近日,"全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南京正式成立。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在内的83家3D打印行业大型央企、高校院所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成为该联盟首届理事单位。该联盟由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为首的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等与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单位共  相似文献   

17.
《印刷技术》2014,(9):1
正3月26日,"全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南京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成立,3D打印行业的83家大型央企、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校院所成为该联盟首届理事单位。该联盟由南京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是由致力于3D打印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服务和应用的单位自愿组成的合作平台,旨在提升3D打印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6月30日,GE增材制造集团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激光粉末增材制造设备。这台机器专为航空工业打造,其打印成型尺寸可达1m~3(1000mm×1000mm×1000mm)。在巴黎航展上公布的该开发项目,将于今年1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Formnext展会上亮相。"这台机器将3D打印出直径为1m的航空部件,适用于制造喷气发动机的结构件和单通道飞机部件",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基材料具有可持续性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该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植物纤维素及纤维素衍生物作为生物基材料墨水在3D打印和4D打印中的应用。3D打印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沉积材料实现目标对象的制造,能实现传统制造方法无法达到的快速定型、精细化制造的功能,已对许多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研究人员在增材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可编程材料开发了一种4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简单的编程制造出在特殊刺激下做出物理反应的目标对象。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亚洲3D打印及增材制造展览会,展示了3D打印在各领域应用的超强能力。在展会上,众多3D打印机制造厂商展示了新机型、新创意,更有各种新材料技术、软件处理、扫描与测量技术的展示,反映了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其中展出的国产全色系彩色3D打印机,给广大创意设计作者带来福音,使其不再因为进口机型和材料的价格昂贵望而却步。3 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