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种分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铝的结晶过程,重点研究温度对超细氢氧化铝的分解率和晶格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晶种添加量对分解率和成品粒度的影响,对超细氢氧化铝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本试验可以得出:分解温度对分解率和晶格生长的作用是双向的,温度越高,诱导期缩短,但分解率降低;温度越高氢氧化铝的晶格生长越完整。因此,为了兼顾氢氧化铝的分解率、晶格完整性及产品粒度分布,需要精确控制分解温度与晶种添加量。  相似文献   

2.
超细氢氧化铝具有许多优点,应用广泛。超细氢氧化铝的粒度分布和颗粒形貌对产品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根据湿化学法颗粒成核与生长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超细氢氧化铝制备过程中需控制的工艺条件,研究了二段分解工艺中晶种添加量和温度等对分解产品粒度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温度和种子添加量对氢氧化铝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式识别与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总结碳酸化分解生产数据的规律,得到了描述氢氧化铝产品SiO_2含量的数学模型表明在溶液Al/Si不变的条件下,溶液中Al_2O_3浓度高时氢氧化铝产品合SiO_2低,这一规律经小型实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影响氢氧化铝粒度大小的因素,得到筛上物主要来自原料中的杂质以及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颗粒的结论。对超细氢氧化铝的生产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降低自分解影响、保证种子浆活性、保证分解最佳温度以及清洗分解槽等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超细氢氧化铝筛上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细氢氧化铝粒度分布曲线和红外光谱,通过粒子数计算和3700~3 000 cm-1间红外光谱分峰拟合,研究了干燥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对超细粉体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干燥后超细氢氧化铝粒子总数的减少不大于6%;而不加表面活性剂时,粒子总数减少99.98%;同时可能是由于粒度小于0.1μm的粒子易吸附于表面活性剂的原因,干燥过程中的团聚程度较小,而粒径为0.5~10 μm的粒子团聚较明显.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A和B后,在l 310 cm-1处出现游离O-H特征峰,同时游离的O-H从32.3%(质量分数)分别增加至39.88%和35.95%,多分子间缔合的O-H特征峰从36.65%分别减少至29.78%和27.79%;这说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抑制分子间O-H的形成,从而可降低粒子的团聚程度.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各种因素,如高白氢氧化铝产品的粒度、铝酸钠溶液的质量、碳分二氧化碳气体质量、氧化铝洗涤工艺等,对高白氢氧化铝粉体色度的影响。在生产高白氢氧化铝时首先要保证原材物料的稳定和纯净,其次要制备出合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7.
铝酸纳溶液的晶种分解是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在晶种分解过程中,各因素的变动对分解率及氢氧化铝粒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在晶种添加比例为3.0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溶液AO浓度、αK、碳钠浓度、分解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在试验条件范围内,确定最佳分解工艺条件为:AO浓度:180g/L,αK:1.45,Nc:25g/L,分解时间:55h。  相似文献   

8.
采用铝酸钠溶液加凝胶晶种分解工艺制备出粒度分布窄、颗粒均匀的超细氢氧化铝,主要研究了温度、添加剂、晶种添加量等对分解率和晶体颗粒形貌的影响,并对晶体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李珍 《轻金属》2005,(11):25-27
研究了用硫酸溶解超细氢氧化铝并测定氯离子的方法。控制硫酸的加入量。调节溶液的PH值在2~3之间以二苯偶氮碳酰肼作为指示荆,用标准硝酸汞溶液滴定。测定超细氢氧化铝中氯离子的相对平均偏差在12%~38%,加标回收率在95.50%~109.10%之间,此方法准确度高,结果稳定,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用水溶液滴定法对Al(OH)3晶种的表面酸性进行了预测定。并用非水溶液回滴法进行了准确测量,确定了晶种表面的酸量,同时研究了不同粒度的晶种对分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下,细粒子的表面酸量较粗颗粒大;当表面积相同时,粗颗粒的单位表面酸量较细颗粒的大,探讨了晶种粒度对分解过程的影响,相同种子比条件,细粒子具有较高的分解速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对超细氢氧化铝从研制到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生产条件、指标控制、设备选型进行了论述,通过分解、过滤、烘干、除杂等手段,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超细氢氧化铝产品。各项指标稳定,广泛用作橡胶行业阻燃剂。  相似文献   

12.
二段种分法生产超细氢氧化铝微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齐  张磊 《轻金属》2002,(10):15-17
二段种分法首先在第一级分解槽中加入铝酸钠溶液和特种晶种进行分解 ,其次将一级种分浆液和新铝酸钠溶液注入二级分解槽中进行二级分解 ,最终产出超细氢氧化铝微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变温DSC-TGA曲线,运用Coats-Redfern方程,对某拜耳法氧化铝厂工业种分氢氧化铝的脱水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段268.08℃~308.21℃和473.14℃~548.51℃,氢氧化铝的脱水动力学反应机理分别为三维扩散和化学反应,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353 s-1和0.0913 s-1,反应活化能分别为817.13kJ/mol和501.47kJ/mol。  相似文献   

14.
超细氢氧化铝晶种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太昌 《轻金属》2003,(6):9-11
用一种含Al2O3的非晶质浆液与烧结法铝酸钠精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使溶液具有极大的过饱和度,从而自发分解产出平均拉径在0.5μm以下、高分散性、其具有极为发达表面和甚多活性点的超细氢氧化铝晶种,以此超细氢氧化铝作晶种用种分制取粒度和化学组成都符合指标要求的超细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15.
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粒度依然存在着周期性细化现象,严重影响到拜耳法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周期性爆发性细化问题,模拟工业条件对种分过程产品的周期性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氢氧化铝粒度变化的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晶种量的增加而延长;粒度波动的振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晶种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其它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于分解的晶种粒度分布出现断层造成其分布不平衡,特别是细粒子减少,粗粒子增多,导致种子的比表面积变小,以至于分解后期种子的比表面积小于某一临界值,从而导致产品粒度的爆发性细化.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粒度周期性细化的机理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色金属》2005,(10):70-70
超细氢氧化铝是指平均粒径小于1um的超细氢氧化铝,在高级树脂材料、高级纸张的填料和表面颜料、绝缘材料的填充料、涂料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形成规模生产,所需产品都要从国外进口,其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离子膜电解铝酸钠溶液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铝,研究制备过程中分解条件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对产品氢氧化铝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对产品氢氧化铝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400 r/min、苛碱浓度为150 g/L、温度为35 ℃时,氢氧化铝粒度分布情况最好;聚乙二醇的加入有利于制备粒度较细且分散性好的氢氧化铝,且随其添加量的增加,氢氧化铝平均粒径减小;聚乙二醇的最佳添加浓度为0.175 g/L,对应产品氢氧化铝的平均粒径为3.9 μm。红外光谱表明:聚乙二醇通过在氢氧化铝表面的吸附作用抑制颗粒间的附聚,离子膜电解铝酸钠溶液的产品为拜耳型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了分散剂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情况及分散剂的使用功能后,认为,在超细氢氧化铝滤饼中加入分散剂,通过在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使超细氢氧化铝之间产生自润滑作用,借助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效应稳定颗粒分散液,避免其絮聚,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超细氢氧化铝浆液固含.有效降低了浆液含水率,达到提高烘干设备台时产能、节约资源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工艺打破了只有用烧结法精液生产超细氢氧化铝的桎梏,充分利用磷对分解加速和加深的影响,磷酸三钠的分散性能,用便宜的拜耳法精液为生产原料,精制成脱色精液,用磷酸制备高活性晶种浆液进行两段分解。中试结果表明,本工艺生产成本低,制晶种易控制,晶型结构完整,产品分散效果、洗涤性能良好,一段、二段分解率达到70%~75%和65%~70%,磷可以以磷酸钙进入赤泥,从而消除了磷的累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深入,环保政策不断出台,环保排放指标不断提高,实现超低排放是必然趋势.氧化铝生产中,氢氧化铝焙烧炉是关键生产设备,也是烟气排放的重点环节,只有对排放污染物产生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理和控制.本文针对氢氧化铝焙烧炉NOX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实现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