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绢云母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主的混合菌,研究绢云母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的浸出率随着绢云母粒度的减小而增加,随着绢云母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添加粒度为-33μm、质量分数为5.0%的绢云母时,铜的最高浸出率为54.88%,比不添加绢云母时的铜浸出率提高了约12%,表明绢云母能促进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绢云母的加入可使浸出体系pH值降低,最终pH值低于1.22。在浸出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主要是铵黄铁矾,它覆盖于黄铜矿的表面,对微生物浸出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b-Zn-Sn黄铜矿精矿在混合中度嗜热微生物槽浸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并监测浸出体系中金属离子浓度、溶液电位、溶液pH值变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最终铜浸出率高达85.6%,在浸出前期,Acidithiobacillus caldus为优势群落,从第18天开始到浸出结束,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为优势群落,但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丰度变化较小。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较高的溶液电位和合适的铁离子浓度对黄铜矿精矿的生物浸出作用很关键。  相似文献   

3.
混合高温菌浸出黄铜矿及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株极端嗜热古菌(金属硫叶菌,Sulfolobus metallicus JCM 9184;瑟杜生金属球菌,Metallosphaera sedula JCM 9185和万座酸菌,Acidianus manzaensis YN25)在不同起始pH值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黄铜矿的混合浸出,并对浸矿过程中混合菌群落的动态演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起始pH 1.5时的铜浸出率明显高于在起始pH 2.5时的铜浸出率,而65 ℃条件下的铜浸出率高于75 ℃时的铜浸出率.利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65 ℃、起始pH 1.5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演替,结果显示:在黄铜矿的浸出前期Sulfolobus metallicus是占据优势的菌种,而到后期Acidianus manzaensis的比例则会上升,并最后取代Sulfolobus metallicus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国外黄铜矿直接浸出和焙烧+浸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使用添加剂,如Fe2O3、铁粉、Na2S、Na2SO4和FeSO4等,对硫酸化作用的催化效果及反应和焙烧的动力学机理化热分析研究和流态床反应炉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X射线衍射(XRD)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黄铜矿在中度嗜热菌浸出过程中的表面产物变化。结果表明,在A. caldus,S. thermosulfidooxidans与L. ferriphilum浸出过程中,一硫化物(CuS)、二硫化物(S22?)、元素硫(S0)、多硫化物(Sn2?)与硫酸盐(SO42?)是黄铜矿表面的主要产物。在A. caldus浸出黄铜矿过程速率较慢,这主要是由于黄铜矿的不完全溶解产生多硫化物,限制了进一步的溶解。在S. thermosulfidooxidans与L. ferriphilum浸出黄铜矿过程中,多硫化物与黄钾铁矾是钝化膜的主要成分。元素硫不是导致黄铜矿生物冶金过程钝化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矿成因黄铜矿化学浸出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D、XPS和MLA等检测研究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及斑岩型黄铜矿化学浸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化学浸出过程中,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与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特性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两种黄铜矿表面形成中间产物的性质不同。两种黄铜矿化学浸出的产物除单质硫S8之外,还有非化学计量的中间产物Cu3.5Fe4S2.5、Cu5Fe4S及Cu3.5Fe1.5S5生成。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的中间产物以Cu3.5Fe4S2.5为主,斑岩型黄铜矿的中间产物以Cu3.5Fe1.5S5为主。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与斑岩型黄铜矿具有不同的溶解途径: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受到H+的腐蚀后矿物中的Cu—S断裂,Cu2+与Fe2+同时溶解,而斑岩型黄铜矿受到H+腐蚀后Fe2+优先溶解。  相似文献   

7.
银离子在氧化浸出黄铜矿中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银离子在氧化剂A氧化浸出黄铜矿中的动力学,讨论了Ag^ 添加、Ag^ 浓度、氧化剂A浓度、黄铜矿粒度等因素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散控制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氧化剂A氧化浸出黄铜矿液-固反应过程;在实验范围内,确定了反应的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及表观活化能,并根据实验数据,导出动力学方程为:1-2/3a-(1-a)^2/3=0.0685r。^-1[Ag^ ]^0.27exp(-25096/RT)t  相似文献   

8.
9.
研究机械活化对黄铜矿粒度参数、显微组织和浸出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活化过程中团聚和集聚的发生和转变.结果表明,研磨8h前黄铜矿的团聚与显微组织变化互不影响;然而,研磨8h后晶粒尺寸的降低达到极限,显微组织变化停滞,使得团聚被集聚取代.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活化能显著提高黄铜矿的浸出性能,而集聚对浸出的阻碍作用远强于团聚.经...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黄铜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黄铜矿生物浸出率,研究聚乙二醇(PEG)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strain XZ11 Fe2+氧化活性和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的影响,并采用SEM和EDS对浸出后矿物表面形貌和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的PEG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Fe2+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添加30 mg/L PEG 2000时,浸出20 d后,铜浸出量高达451.70 mg/L,较不添加FEG时提高了1.11倍;添加PEG时,黄铜矿表面的侵蚀面呈沟壑状,出现溶蚀坑,并生成Fe3+的羟基化多聚物Fe(Ⅲ)—O—OH。PEG的添加提高了浸出体系中细菌浓度和Fe3+浓度,加速了黄铜矿的溶解。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产品设计初始阶段系统考虑产品及设计的环境性、适应性、重用性,通过产品功能拓展、升级换代、寿命延长、适应性变型,充分再利用产品资源及设计信息资源来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目前仍然缺少系统、实用的方法和支持工具;论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绿色适应性设计研究,并给出了绿色适应性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关键技术,指出绿色适应性设计是对现有绿色设计理论方法的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具体化,对解决目前绿色设计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缺乏明确、实用指导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深层动力机制,可以由生态自组织原理加以阐释:地方高校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循环与互动,为系统的有序发展不断开辟新的生境;系统内部要素的交流互动与资源整合导致整体优势的涌现,从而奠定系统适应性生存的基础;潜实力开发和自我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育,为系统的超循环发展提供不断再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某黄金冶炼厂火法熔炼处理环保池污泥产生的中间产品--"铜锍",经电化学溶解,产出铜锍阳极泥,再经焙烧-熔炼-湿法联合工艺流程,成功提取了铜锍阳极泥中的金,金总回收率达99.45%.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Molybdeniteisofgoodnaturalfloatability ,andisnotdepressedinawidepotentialrange (- 1.2~1.4V) [1] .Ontheotherside ,thefloatabilityofchal copyriteisdecreasedquicklyataproperreductivepo tential.Therefore ,atlowpotential,chalcopyritecanbedepressedandmolyb…  相似文献   

15.
高起方  邹坚坚 《贵金属》2019,40(4):47-53
某高铁富金铜硫多金属矿铁品位为31.81%,金品位为1.37 g/t,铜品位为0.70%,硫品位为6.52%,矿石中71.83%的金赋存于铜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等矿物,而铜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的嵌布粒度均较粗,普遍在+0.04 mm。采用“优先浮选铜-活化浮选硫-硫尾磁选回收铁”联合工艺处理该矿石,并采用ZA作铜捕收剂,全流程实验获得金品位27.80 g/t,铜品位20.60%,金回收率59.05%,铜回收率83.29%的铜精矿;金品位2.16 g/t,硫品位45.07%,金回收率20.24%,硫回收率86.25%的硫精矿;金品位0.80 g/t,铁品位60.83%,金回收率14.25%,铁回收率45.90%的铁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金铜铁及载体矿物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6.
吕维忠 《表面技术》2004,33(3):29-31
运用统计学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因素对铜常温发黑剂体系的性能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这些因素对体系的多种显著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了多种因素间的双因素交互作用.而且这些交互作用的影响很难被传统的单因素试验发现.本研究结果可用于设计高性能的铜常温发黑剂.  相似文献   

17.
云南某含银铜矿石银品位为21.77 g/t,主要赋存于黄铜矿、游离银和磁黄铁矿中,在选别过程中铜硫分离时兼顾银的回收具有一定的难度。采用抑硫浮铜流程,研究筛选出石灰及Z200作为合适的调整剂和高效捕收剂,在抑制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同时强化银的回收。最终闭路试验获得了品位23.92%、回收率97.10%的铜精矿,且含银136.38 g/t,银的回收率达到77.05%,实现了铜硫分离的同时强化银的回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在霍尔实验中的一种结果修正方法,从而使实验更加准确,为准确测量各类材料的霍尔特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硫酸浸取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粉煤灰和硫酸为原料,经活化、磁选、硫酸浸出、硫酸铝溶出、结晶制备出Al2(SO4)3.18H2O。硫酸铝经煅烧、γ-Al2O3碱溶和晶种分解、氢氧化铝煅烧等过程制备出冶金级氧化铝。本文给出了完整的工艺流程,对此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最佳条件下,粉煤灰中氧化铝提取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的机电试验平台的远程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实验模型,使异地用户能通过Internet Explorer进行一些特定的实验,并详细阐述了其在机电试验平台中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式。实验验证,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和保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