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宜兴的紫砂大体分为光货紫砂和花货紫砂,光货包括方壶、圆壶以及那些素身的紫砂壶。宜兴紫砂持续发展提高,直至繁荣兴盛,步入辉煌,是与从古至今的一些紫砂名家,巨匠孜孜追求,刻苦努力,辛苦培育分不开的。老一辈的紫砂艺人,不但精于研艺,独创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典的紫砂作品,还将精湛的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后人,为我们新一代紫砂人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蒋秀娟 《江苏陶瓷》2007,40(F06):16-16,18
数百年历史的传承与沉积,造就了紫砂艺术的博大与绚丽。紫砂虽只“五色”,缘何能够逾越七色之彩虹。姑且不论诗词书画诸类文化使其“有容乃大”的重要因素,最一目了然的原因,应该是紫砂装饰艺术逐步完善。紫砂装饰艺术极大地丰富了紫砂的艺术表现元素,不仅使紫砂获得了“五色”之外的“第六色”,而且使紫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紫砂装饰艺术伴随着源远流长的紫砂艺术演变历程一起发展成熟,可谓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3.
余益君 《陶瓷工程》2013,(11):56-56
紫砂艺术发展空前繁荣,百家争鸣,从仿古作品到千奇百变的造型,紫砂界不断出现新的造型和形式,紫砂艺术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发展模式,从初创期到紫砂的兴盛,紫砂经历了许多变化,更加绽放光辉。  相似文献   

4.
以分析国内外紫砂研究现状为目的,通过检索近20年来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主题为“紫砂陶器”或包含“紫砂泥料”的文献资料,将结果用相关软件构成研究主题的聚类分析图,通过文献知识图谱方式揭示相关研究的整体概况,并将此结果运用到具体的实践科研思路中。结果表明:除紫砂艺术性研究方向外,热点主要集中于紫砂功能化应用、低品位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应用、耐热低膨胀紫砂器皿制备、环保型抗菌紫砂、紫砂球净化功能5个方面,其中前沿方向是紫砂消毒杀菌与活化水研究。最后对当前紫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紫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紫砂文化振兴与开发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兴紫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生、发展和现状的分析,找出了促进宜兴紫砂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结合对宜兴紫砂闻名的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紫砂产品的附加价值才是紫砂产业良性发展的最佳开发方向,而实现途径就是对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创新。  相似文献   

6.
紫砂艺术在明代中晚期的生发,成就了一段社会各阶层参与的紫砂文化。本文着力于以紫砂材料为载体而产生的各类紫砂器物间相互关联而产生的有趣文化现象。其生发于民间,后又走向宫廷,并与其他工艺发生横向联系,形成了迥异的风格,相互影响同时双向发生。由于紫砂色彩丰富,可塑性强,拓宽了它的表现力,各类文玩大行其道,形成了丰富的产品路线。文人参与紫砂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紫砂的文化品位。雍正、乾隆等人也频发各类“设计意见”。全形拓的出现将其艺术展示维度带入了平面图形领域,表达了一种含蓄唯美的东方气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紫砂理解的深入,我们能够体会到紫砂艺人们注入其中的情感和文化的象征等理念,使紫砂脱离了实用的性质,升华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蓬君竹壶”,更为直观地展示出紫砂独特的肌理和材质,可以看到紫砂艺人对于竹器的精湛技艺和其中的文化传承。一把紫砂竹器,从整体的布局、和谐度到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竹子的无穷魅力,以及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对于紫砂竹器的专注,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之中,深刻地领悟到古人为什么对于竹子情有独钟,启迪我们今天究竟如何来欣赏一把以竹子为题材的紫砂艺术品,如何探寻属于我们东方艺术的神韵。  相似文献   

8.
徐立飞 《陶瓷》2023,(11):148-150
紫砂陶艺经历了数百年发展,从平平无奇到大放异彩,小小的紫砂壶收到无数人的青睐,在紫砂陶艺创作中,各种装饰技法伴随着紫砂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衍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装饰性格,正是这独特的文化性格让紫砂器变得有感染力。笔者主要从作品“莲纹高升”的创作来谈一谈装饰对于紫砂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蒋尧基 《景德镇陶瓷》2003,13(1):12-12,16
宜兴紫砂,历史绵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沉淀。它雄立于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而毫无愧色。宜兴紫砂就其社会性来说,可以分为二大类,对业内人士而言是“谋生的紫砂”,对消费大众而言是“休闲的紫砂”。这两者的共同参与,相辅相成,造就了不朽的紫砂文化,推进了紫砂的繁荣和发展。在纷杂的世界里,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一种境界,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相似文献   

10.
周发清 《佛山陶瓷》2012,(11):61-62
紫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集自然、生活与艺术为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所谓紫砂天地大,壶中有乾坤,生动地描绘出了紫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除了它的造型千姿百态之外,还在于它的装饰千变万化,别具一格。紫砂加彩艺术是一种有别予以刀代笔的紫砂陶刻的另一种装饰艺术。其装饰手法借鉴了传统的瓷器彩绘技艺,又有别于瓷绘,前者是在白色盗船上手绘,后者则是在紫砂器烧成后,在呈紫褐,红棕色的索股上进行彩绘加工,再经过几次烧成。加彩紫砂器,艺术性很强,既不失紫砂稳重、古朴、典雅的风格,又能显示出富丽堂皇、高雅华贵的气质,大大提高了紫砂器的收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在宜兴紫砂工艺史上,紫砂加彩源于明代,盛于清代,直到近代才中断而失传。明代…  相似文献   

12.
关珊 《江苏陶瓷》2023,(1):59-60
盛行于清中期的紫砂堆泥绘装饰技法,将紫砂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杨季初的作品颇具艺术气息,不仅丰富了宜兴紫砂的工艺品质,又深化了紫砂的文化内涵,深受宫廷王室的青睐。然而因时代的原因造成了堆泥绘装饰技法的断层,近些年来随着紫砂产业的不断发展,紫砂泥绘装饰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本文通过杨季初的“秋山行旅”彩泥堆绘笔筒,探究杨氏泥绘对当代泥绘装饰的影响以及传统泥绘技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紫砂器的自然古朴形象能够体现时代思潮与茶饮形式的融合。因此,大量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创作活动,推动了士人的购藏风尚,引导了紫砂技艺在艺术典雅情趣上的丰富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静 《佛山陶瓷》2013,(12):62-62,65
明代是紫砂正式形成较完整的工艺时期。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紫砂从日用品陶器中独立出来.深受文人雅士的赏识。从上层人物皇亲贵戚到士大夫、平民百姓中得到了认可,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前景。嘉靖后,出现了紫砂大家。许多出自他们的壶型至今是流传的经典佳器。  相似文献   

15.
早在新石器时代,宜兴地区就已经开始烧制陶器,而紫砂又是宜兴陶瓷中的典型代表。紫砂工艺是陶瓷技艺之精华,从泥料炼制到烧制完成的一系列工艺技法完整、完备。紫砂工艺的古法是今日所有紫砂壶制作的基础,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手法。紫砂实践者通过泥片拍打成型法、泥片镶接成型法等,结合捏塑、堆塑或雕刻,将预先设想的形态艺术进行有效地提升,体现的是自身的独特艺术语言和艺术品格。紫砂艺术创作与工艺技法是相辅相成、交融一体的,创作中弄清什么是紫砂的传统,什么是紫砂艺术的精神以及紫砂与时代、文化环境的关系,对紫砂创作实践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自从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艺,一直从事紫砂花货的创作,在一次次优秀经典作品的传承仿制中,在一次次紫砂花货的创作实践中,默默耕耘,不断探索,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亦必然有失败的教训,感慨万千,结合自身的创作,我主要谈一些紫砂花货的创作体会,希望业界同仁指教帮助。  相似文献   

17.
羅伯平  羅强 《江苏陶瓷》2007,40(F09):13-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紫砂艺术也迎来了它的一个繁荣时期,紫砂艺术无论在文化上、市场上都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与此同时,紫砂业界之内的艺术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8.
明朝正德年间,是紫砂陶艺的兴盛期。各式紫砂精品不断涌现,文人书画家皆参与其中制作,故使其清逸的文化品位无不高雅脱俗、独领风骚,从而奠定了紫砂艺人和书画名家之间相互沟通的密切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自从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艺,一直从事紫砂花货的创作,在一次次优秀经典作品的传承仿制中,在一次次紫砂花货的创作实践中,默默耕耘,不断探索,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亦必然有失败的教训,感慨万千,结合自身的创作,我主要谈一些紫砂花货的创作体会,希望业界同仁指教帮助。  相似文献   

20.
周渊 《陶瓷》2023,(11):26-27
紫砂壶带有特殊的魅力,是一种工艺融合精神的艺术表达。在紫砂文化的背后,娴熟的紫砂工艺支撑着紫砂文化表达的框架,在工艺传承的同时,不断地涌现出脍炙人口的紫砂壶经典。紫砂文化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深刻吸收了我国文化各个维度的养分,在一把小小的茶壶避免自身单调重复的同时还挖掘出了自身的工艺深度,避免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审美疲劳。当代紫砂壶艺创作在展现紫砂工艺美的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这是一种需要创作者深入理解、解析并发扬开来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