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WC-Co cemented carbides dur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was analyzed.Based on the change in displacement of the ram in the SPS system,the relative densities in the sintering process can be achiev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ensification of the samples started at near 900℃,the density rapidly reached its maximum at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stage,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1200℃,and most of the densification took place in the stage.Besides,the theoretcal valu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隧道炉不能实现自动控制而导致温度控制精度低、能耗高等问题,在对现有设备、控制系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了基础自动化(L1)系统的炉温闭环算法及参数,开发了功能齐全的过程控制(L2)系统并投入运行。生产结果表明,新的L1及L2系统可提高板坯的温度控制精度,板坯温度同板差低于±20 ℃的命中率达到了96%,煤气消耗下降了7 kg/t,同时产品表面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3.
[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蠕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的拉伸蠕变特征及其变形期问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750℃/680 MPa条件下,合金的初期蠕变和稳态蠕变速率相对较高,蠕变寿命较短.TEM观察显示,蠕变期间的变形特征是1/20<110>位错在基体中运动,发生反应形成1/3<112>超Shockley不全位错切入γ'相后产生层错;在870℃/500 MPa条件下,蠕变中期出现不均匀滑移带并有大量超不全位错剪切γ'相,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应变速率;在980℃/200 MPa条件下,合金具有较长的蠕变寿命和较低的稳态蠕变速率.不同Burgers矢量的位错相遇发生反应形成界面位错网,位错网可以阻止位错切入γ'相,γ'相沿[010]方向扩散生长,逐渐转变成筏形组织.蠕变后期位错切入,γ'相,是合金变形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1 INTRODUCTIONThecurrentproductsofsolidsteelplatetoliquidaluminumincludehot dipaluminizingsteelplate[1,2 ]andsteel aluminumsolidtoliquidbondingplatemain ly[3,4 ] .Theyarewidelyusedinornament ,machin ery ,automobileandnavigationfield .Fortheseprod ucts ,theinterfacialmechanicalpropertyiscrucial;itdeterminesthequalityandapplicationoftheseprod ucts .Thelargertheinterfacialmechanicalproperty ,thewidertheapplicationoftheproduct .Theinterfacialmechanicalpropertyisdeter minedbyinterfacialstruct…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的特点,把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在倾摆控制系统的神经辨识网络中应用BP算法对系统进行辨识,通过学习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辨识网络能够对倾摆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有效的辨识,可以解决倾摆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建国  李智辉 《机床与液压》2006,(6):107-109,82
提出一种改进的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算法, 该改进算法把系统当前输出误差引入控制信号,同时利用线性神经网络估计系统新的输出误差.利用该改进算法对电液伺服系统进行控制,实践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试验过程中,试样有效段的温度均匀性(即均温性)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可信性与精度. 为此,从装置的热结构和温控策略两个方面入手以保证试验过程中试样有效段的均温性. 通过分析原有热结构热场分布找出试样上段温度过高的原因,在密封钟罩顶端增加水冷结构以带走聚集热量;提出Fuzzy-PID混合控制策略,采用Fuzzy控制调整上、下段加热电阻丝输入功率上限,再结合传统PID控制实现加热过程中输入功率的智能控制. 结果表明,相对原有热结构及传统PID温控策略新结构,Fuzzy-PID温控策略有效的提高了试样有效段均温性,将其上、下段温差控制在±1℃以内,满足蠕变持久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精确在线辨识橡胶复合挤出机控制过程中主要干扰变量与内部耦合关系,更好地实现对挤出机温度压力耦合系统的精准控制,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系统辨识研究,同时结合PSO算法引入GA算法中编码、杂交、交叉、变异等概念,设计了混合型PSO算法进一步优化RBF神经网络,完成对温度压力耦合系统的精准在线辨识。借助MATLAB软件进行神经网络训练,辨识系统耦合关系,同时与混合型PSO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值所辨识的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型PSO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训练效果更佳,可以实现RBF神经网络高精度系统辨识;混合型PSO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应用于挤出机温度压力控制系统辨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辨识精度以及挤出机械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的压边力可变分区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楠  王仲奇  杨铁江 《机床与液压》2006,(4):149-150,139
针对1000kN四柱液压机可变分区压边力控制系统研制过程中,分区压边力控制同步性要求高,参数结构复杂,难于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常规的PID不能满足实时控制要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这种控制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各分区压边力同步控制的问题,并在盒形件拉深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3种用于薄钢板冷却的气体射流控冷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比较气体射流控冷结构内风速流场和钢板温度场,确定单均风板气体射流控冷结构可满足薄钢板淬火要求,且冷却均匀性较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无均风板相比,设置一个或两个均风板时,工件近壁面风速流场与温度场均匀性得到提高,利用单均风板气体射流控冷结构对钢板进行风冷时,在20 s时工件上存在的最大温度差约为63.8 ℃。在20 s内钢板平均温度从920 ℃冷却至Ms点(412 ℃)以下,最低冷速约为27.2 ℃/s,大于马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27 ℃/s,表明单均风板气体射流控冷结构可用于薄钢板气体射流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橡胶挤出机料筒温度控制系统输出响应的动态与稳态性能,并在干扰作用下使系统输出稳定在目标值,采用智能算法结合PID控制原理,设计一种Smith预估算法结合模糊控制算法与PID控制的控制器,用于橡胶挤出机料筒温度控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控制器仿真模型,与增量式PID和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干扰作用下,Smith-模糊PID控制使得料筒温度控制系统输出稳定在目标值;采用Smith-模糊PID控制器的料筒温度控制系统鲁棒性强,将该控制器应用于橡胶挤出机料筒温度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挤出半成品质量和挤出机械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变形温度为200~400℃、应变速率为0.001~1s-1条件下,对ZK60镁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建立一个单隐层前馈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该镁合金的流变行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分别为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输出为流变应力,中间隐含层包含23个神经元,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此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结果表明:ZK60镁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而减小;其高温压缩流变应力曲线可描述为加工硬化、过渡、软化和稳态流变4个阶段,但在较高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时,过渡阶段不很明显;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ZK60镁合金的流变应力,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利用该模型预测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结果与一般热加工理论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管线用钢的安全服役性能,使其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和较低的屈强比,采用现场小批量试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L450M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450M管线钢采用粗轧开轧温度1 010~1 050℃,精轧开轧温度920~960℃,精轧终轧温度790~830℃,终冷温度550~580℃,屈服强度可达到475~513 MPa,抗拉强度565~583 MPa,伸长率32%~38%,屈强比0.82~0.88,-20℃横向冲击功188~285 J,满足API SPEC 5L-2018标准要求;适当提高精轧终轧温度、降低粗轧阶段变形量、减少精轧阶段轧制道次,有利于降低L450M管线钢的屈强比;适当降低冷速、提高终冷温度,使L450M管线钢显微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比例增加,有利于降低屈强比。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温度退火处理模拟架空输电用Al-Mg-Si合金线的热服役环境,对不同退火温度下Al-Mg-Si合金线的导电率演变规律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Mg-Si合金线的导电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呈现3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温度为90~150 ℃,Al-Mg-Si合金线导电率略微增大,缺陷的回复是本阶段Al-Mg-Si合金线导电率增大的原因;第二阶段温度为150~200 ℃,析出相的长大和固溶原子的析出导致Al-Mg-Si合金线导电率大幅增大;第三阶段温度为200~300 ℃,晶粒长大是Al-Mg-Si合金线导电率缓慢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回流焊是一种对电子元器件实现精密连接的焊接方法.为实现对回流焊接过程的精确控制,逆变电源控制系统以微处理器PIC18F6585作为控制系统核心,通过热电偶的闭环在线反馈,实现对焊接温度的实时控制.控制程序采用C语言嵌套汇编语言编写,通过分阶段电流波形控制和数字PI算法调节,实现对焊接过程的精确控制.结果表明,该电源控制系统能够精确地控制焊接压力、时间和温度等参数,在表面安装技术领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7A04-T73铝合金锻件生产中出现的电导率与力学性能不匹配问题,通过对该合金锻件锻压工艺及热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影响电导率与力学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7A04铝合金锻件的最佳锻造温度为400℃~420℃,淬火温度为469℃~475℃,双级时效制度为(115±5)℃8 h+(180±5)℃12 h。  相似文献   

17.
将GH4220合金螺栓在1220 ℃固溶处理冷却阶段的冷却方式由标准热处理制度的空冷改为缓慢冷却(24 min冷却至1100 ℃保温1 min,之后空冷),利用SEM、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观察合金的晶界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标准热处理制度,缓慢冷却处理以后,晶界锯齿状特征明显,晶界由平直晶界变为弯曲晶界。室温抗拉强度由标准热处理制度的1004 MPa提升至1143 MPa,提高了13.8%,950 ℃高温抗拉强度由标准热处理制度的478 MPa提升至532 MPa,提高了11.3%;940 ℃高温应力持久断裂时间提升尤为明显,由标准热处理制度的38.2 h提高到51.7 h,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一种以降低表面热辐射为主的疏导式热控结构,通过对疏导式热控结构的热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与试验,探讨其温度场分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FLUENT软件,仿真分析了该热控结构在热源200℃时,隔热材料和通风条件对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采用5 mm厚、导热系数为0.036 W/(m·K)的隔热材料和1 mm厚的纯铝板,制备了总厚度为100 mm的疏导式热控结构,测试在热源200、300、400℃时,距隔热层表面0、5、15、35、55、75、95 mm平面内和热控结构外表面的温度,并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在不通风条件下,热源为200、300、400℃时,热控结构外表面的温度分别为48.1、66.8、87.9℃;在5 m/s通风条件下,热源为200、300、400℃时,热控结构外表面的温度分别为36.5、39.8、47.4℃。结论仿真计算获得的温度值与实测值一致,疏导空间内部受热量辐射的影响随高度的增大逐渐减小,适当采用气体对流机制能够显著降低疏导空间和热控结构外表面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控制轧制十分段冷却技术一步生产法,可使新型热轧耐磨钢NM400R在线获得最终多相组织,无需轧后热处理,工艺流程短、工序能耗低、节能环保.由于在轧后采用分段冷却技术,为保证产品力学性能,需精确控制组织中各相比例,对冷却工艺和层冷设备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经研究,一段中冷温度、空冷时间,二段冷却速率和卷取温度是影响成品带钢...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海底沉积物原位测量同步采样系统在海底原位测量过程中的工作要求设计温度探杆,搭建与测试该系统的温度测量单元.温度测量单元采集STM32F407主控板采集的温度传感器数据.以DHX-010恒温水槽为标准,对NTC10K型传感器、温度探杆和Pt100型传感器进行了静态与动态测量.测得NTC10K的最大稳态误差为0.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