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几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并认为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开发经济、高效、低能耗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污水生物处理是一个较大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分散排放源,其中生物脱氮过程对GHG排放的贡献较多。根据污水处理脱氮过程的机理及物料平衡,分别分析比较了传统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4种污水生物处理脱氮工艺中GHG产生的机理与排放量。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N2O产量较高,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的GHG排放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几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并认为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开发经济、高效、低能耗生物脱氯除磷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好氧反硝化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反硝化新型生物脱氮理论的诞生,克服了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不足,简化了流程,节省了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了脱氮效率.初步探讨了好氧反硝化机理,从不同角度做了理论分析;阐述了有关好氧反硝化脱氮的研究进展;并对好氧反硝化应用前景做了展望,提出了好氧反硝化今后的研究方向重点应放在对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和驯化上,对于好氧反硝化的发生条件、反应中间产物及其反应机理等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氮素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触目惊心,目前生物脱氮是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技术。通常认为,生物法脱氮是1个两阶段过程:硝化和反硝化。在硝化阶段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将NH4+-N转化为NO2--N和NO3--N;而在反硝化阶段,兼性异养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NO2--N和NO3--N的转化,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其中硝化反应是整个生物法脱氮的限速步骤,但是目前对硝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硝化反应(包括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的动力学,使硝化反应可以以模型表示,以期为生物法脱氮的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泥龄对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中,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竞争又相互交叉的生理反应过程,存在着硝化菌与聚磷菌的不同泥龄之争。应用数学模式分析了泥龄对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就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单、双级污泥系统的泥龄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以下结论:缩短泥龄可以提高系统的同化除磷能力;长泥龄的生物除磷系统单靠生物作用以期达到完全除磷是几乎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傅威  章非娟 《给水排水》2002,28(10):42-45
对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作为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处理补充碳源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不同种类碳源对生物脱氮反硝化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蒋海涛 《人民长江》2008,39(23):88-90
通过对低氧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DO和连续低氧曝气时间是两个主要的运行控制参数,并以垃圾渗滤液为原水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根据亚硝酸菌和磷酸菌生物特性的差异,在低氧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对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过程的抑制,且形成了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氧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9.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相比,具有节省碳源、减少曝气量、可实现单级生物脱氮等优点.故近年来受到水处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该文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工艺原理及工艺特点,主要总结了国内在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沸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沸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化,分析了其脱氮机理,认为沸石对NH_3—N的吸附作用是脱氮的重要途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提高了TN的去除率,硝化和反硝化强度影响到沸石的饱和周期和生物再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反硝化碳源不足的观点,以反硝化脱氮机理为依据,通过中试试验和科学分析,论证了污水中的内碳源能够满足反硝化脱氮的需要。在试验证明反硝化菌可利用污水中不易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的基础上,得出可将污水中的COD计入反硝化碳源的结论。通过计算活性污泥中反硝化菌占比,明确了反硝化菌数量少是污水处理厂脱氮率低下的限制性因素,并结合生物脱氮工艺污水处理厂特点,提出了增设反硝化菌增殖池、提高活性污泥中反硝化菌占比,从而提高污水处理厂脱氮率。  相似文献   

12.
生物脱氮工艺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脱氮系统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硝化池和反硝化池容积、供气量、碱需要量、回流比和碳源需要量等。本文作者介绍了常见的硝化池和反硝化池容积、硝化反应需氧量及碱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并对常见的硝化池和反硝化池容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外加碳源强化反硝化脱氮,论述了反硝化相关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反硝化碳源投加量、反硝化动力学、污泥产率和亚硝酸盐积累问题。生物反硝化过程是多级反应过程,需要从电子供体多级传递、碳源生物代谢途径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等角度综合分析研究。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动力学研究需从微生物结构和工艺运行条件等各个角度开展。在实现有效反硝化脱氮的同时,应注重二次污染的控制,如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生物反硝化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生物反硝化脱氮是目前饮用水处理脱氮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综述了饮用水生物脱氮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并对生物脱氮工艺的几种类型及最新的技术工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反硝化-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中以Na_2CO_3作为硝化过程补充碱源费用较高的问题,进行了以Ca(OH)_2代替Na_2CO_3作为硝化过程碱源的可行性研究,依据研究结果进行了费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a(OH)_2代替Na_2CO_3作为硝化过程的碱源,对脱氮系统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不良影响,影响Ca(OH)_2替代Na_2CO_3作为硝化反应碱源的决定因素是废水中可溶性磷酸盐的含量,只有当废水中可溶性磷酸盐保持一定的浓度,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时,硝化菌才能保持很高的活性,使硝化反应进行彻底,否则脱氮效果会大幅度降低,以Ca(OH)_2代替Na_2CO_3作为硝化过程的碱源,只有Ca(OH)_2替代量大于总需碱量的2/3时,经济上才是合理的。 最后,本文对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大型MBR再生水厂生物脱氮效率,降低外加碳源成本,从物料平衡的角度出发,研究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合成、缺氧反硝化等因素对于生物脱氮的贡献.并结合配水优化、水力负荷控制、内回流消氧等多种工艺管控手段,对某大型MBR再生水厂脱氮过程进行全面优化.结果 表明,某水厂总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和缺氧反硝化两个方面实现;以氨氮为指示物并配合进水闸门改造工作,能够明显提高生物池配水均匀度;建立物料平衡模型,并结合运行管控手段,某水厂在进水BOD5/TN均值为2.75的情况下,系统脱氮效率为77%,进水总氮去除率为89%,并实现了2021年零碳源投加脱氮.  相似文献   

17.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技术进展。从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影响因素、控制方式以及氨氧化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在更普遍、更广泛的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中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硝化和反硝化可以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发生。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 ,同时硝化和反硝化可以减少反应设备的数量和尺寸 ;降低氧气的供给 ,从而节省能耗 ;减少甚至不需要碳源的投加 ,节省药剂费用等。本论文研究低氧条件下 (DO =0 3~ 0 8mg/L)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对总氮的去除和对有机物的处理效率 ,考察C/N、F/M和泥龄对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的影响以及后续除磷的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C/N对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泥龄 ,最后是F/M。同时得到低氧条件下同时硝化和…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传统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工艺原理,开发了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用于生活污水的脱碳和脱氮处理。反应器分为好氧区、缓冲区和缺氧区,分别设置了不同密度的弹性纤维填料。反应器对CODCr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96%和80%。  相似文献   

20.
氨氮废水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综述了传统生物脱氮的一般原理。介绍了生物脱氮领域最近开发的几种新工艺:SHARON、ANAMMOX、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同时硝化一反硝化.为高效生物脱氮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