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半地堑及坳陷发育、沉降曲线的分段性、沉降中心迁移的阶段性等进行分析,把莺歌海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盆地经历了张裂段和裂后阶段。其演化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具独特的发育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盆地内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中央泥底辟构造带分布众多的泥拱背斜及鼻状构造并邻近油气源,是最有利的构造带。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泥拱带天然气中CO2的分布及勘探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泥拱带上钻获的天然气CO2含量高,影响了气藏的勘探和开发。笔者研究发现在泥拱带和非泥拱带之间、不同泥拱之间、同一泥拱的不同断块之间、同一断块的不同部位之间的天然气组份存在差异。异常高的CO2为泥拱带所独有,并且泥拱演化序列越高泥拱帽CO2含量越高,断块越小CO2含量越高,越是靠近断层CO2含量越高。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就泥拱带构造和气田的勘探开发和今后勘探方向提出了新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 ,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 ,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 ,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多套气源岩 ,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气 (或低成熟气 )与热成因气 (有的已被生物降解 )混合而成的混合天然气 ,泥拱活动产生的 (微 )裂隙为天然气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气藏埋深变浅 ,生物气 (或低成熟气 )的比例增大 ,混合天然气的δ13C1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气中的CO2 转化为甲烷 ,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的新烃气 (生物气和低成熟气 ) ,从而改善了热成因气的品质 ,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天然气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气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气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片地不同演化阶段的多套气源岩,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气(或低成熟气)与热成因气(有的已被生物降解)混合而成的混合天然气,泥拱活动产生的(微)裂隙为天然气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气藏埋深变浅,生物气(或低成熟气)的比例增大,混合天然气的δ^13C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气中的CO2转化为甲烷,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的新烃气(生物气和低成熟气),从而改善了热成因气的品质,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莺歌海盆地的CO2天然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在已获CO2天然气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CO2天然气地化特征及成因类型,追踪和判识了CO2气的气源,初步探讨了CO2气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指出了本区CO2气属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的无机CO2,主要来自莺黄组中下部及梅山组含钙海相泥岩所提供的气源,与深部火山-慢源的CO2气源无关,且不存在CO2随深度增加而富集的规律,预测中深部是勘探烃类气为主气藏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莺歌海盆地盆地结构及天然气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莺歌海盆地是在地幔隆起拉伸作用和沿红河断裂的走滑作用双重机制控制下,在红河断裂带向海延伸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断陷坳陷双重结构.莺歌海盆地的演化经历了断陷形成期和坳陷形成期两个阶段,在不同的演化阶段热沉降和红河断裂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可划分为中央底辟带成藏模式和莺东斜坡带成藏模式.底辟热流体的活动为盆地中央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聚集场所和动力条件,高压封存箱内的天然气以涌流方式多次向上释放并聚集成藏.而莺东斜坡带上的天然气藏是盆地深部生成的天然气在水溶对流机制的驱动下运移到斜坡带上并在储盖配置良好的部位聚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CO2分布及初步预测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莺歌海盆地富CO2天然气是泥底辟构造带特有产物,主要分布于该带浅层含气组合体系,且受控于泥底辟发育演化、展布和伴生热流体的上侵活动,其平面分布多具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区分块性特点,纵向总体分布则具分带分层性特征。根据富CO2天然气分布规律,采用地质综合分析类比方法,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盆地高CO2风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指出本区纵向上存在2个低CO2富烃气带,平面上分布有3个低CO2富烃气区,其中尤以超浅层和中深层区带最佳,是近期勘探有利区带。图3参5(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8.
莺歌海盆地为典型的伸展-转换型盆地,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天然气具有差异输导特征,这种差异输导体现在盆地尺度、区带尺度和输导体尺度上,中央底辟构造带为泥一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深部天然气沿底辟断裂垂向远距离运移到底辟顶部及其周缘的浅层及中深层砂体中成藏。输导体主要以垂向断裂和裂隙为主,莺东斜坡带则为复合输导系统,输导体为砂体、不整合和断裂组成;莺东斜坡输导特征分段性明显,从北段、中段到南段输导性能逐渐增强,具有明显差异输导特征。伸展-转换型盆地的这种差异输导特征对天然气运聚成藏及天然气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泥一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决定了中央凹陷、带天然气具有环底辟优势聚集分布的特征,复合输导系统影响莺东斜坡带天然气运聚则具有多样性,天然气各段差异聚集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存在浅层和中深层2套含气组合。剖析了浅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后,认为应在已知气田周缘勘探类似地质条件的浅层构造圈内,以期形成中小气田成群连片联合开发。分析研究中探层含气组合后,认为其天然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勘探前景更诱人,提出了可望获得新的突破的几个构造为近期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天然气的成藏条件,阐述了该区中新统和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指出了底辟断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重要通道,而深部异常高压是天然气运移的关键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中部富生烃坳陷,并结合天然气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底辟浅层是深部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和聚集场所,成藏条件优越,应作为近期天然气勘探主战场;底辟中深层尽管存在异常高压,但位处油气运移的必由之路且该带圈闭规模大,可作为近期探索领域;临高构造带圈闭类型好,具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勘探和研究程度低,需深入评价,故列为后备区。  相似文献   

11.
LT9 1 1井钻于莺歌海盆地北部斜坡带 1号断裂带。从古生物、岩性、电性、连井地震测线解释、构造、层序界面成因、断陷性质、沉积规律、地震测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 ,指出LT9 1 1井 72 6~ 1 0 2 5m井段属于上渐新统陵水组地层 ,LT9 1地区存在下第三系断陷沉积 ,其上第三系为坳陷沉积。这一认识与研究区沉积发育基本规律相吻合。根据 94G3 50 0等地震测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 ,认为存在两个颇具规模的下第三系断陷 ,两个断陷的接合部位应是找油找气的新领域。在LT9 1地区发现了一批新的地层圈闭、构造圈闭、潜山圈闭 ,这些圈闭均邻近生油凹陷 ,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优选这些目标实施钻探 ,无疑将加快莺东斜坡带的油气勘探进展。图 5参 2 (梁大新摘 )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输导系统及天然气主运移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对盆内输导体系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流体流动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结果认为:底辟断裂系统为深成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异常高压则是流体压裂运移的关键动力并驱使梅山-三亚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形成了现今的底辟构造气藏;另一方面,一部分天然气在高压的驱动下,沿着T40不整合面和黄流组的骨架砂体向莺东斜坡运移。进而预测指出,处于垂向运移路径上的底辟中深层和侧向主运移方向上的莺东斜坡带中、南段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莺歌海盆地乐东气田天然气地化特征和成藏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莺歌海盆地乐东气田储层流体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热成因烃气来源于中新统梅山组-三亚组泥岩,氮气是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在成熟-高成熟阶段的生成物,无机二氧化碳气可能来自深埋沉积地层中碳酸盐矿物热分解及其与粘土矿物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或许有部分前第三系碳酸盐岩热解成因二氧化碳和少量幔源二氧化碳加入。依据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资料初步确定乐东气田至少存在3期天然气的注入,依次是生物气、热成因富烃气和无机二氧化碳,天然气的成藏时间大约距今1.2~0.1 Ma。沟通烃源岩的底辟断裂为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由于高压流体的幕式排放诱发底辟断裂周期性开启和封闭,从而造就了莺歌海盆地底辟带气田的多源混合-幕式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特征及天然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在已往研究及近期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对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带不同类型底辟及地异常体特征,底辟发育演化的成因机制及底辟型气藏的成藏富集条件进行了探讨,指出本区存在上,下2套含气组合体系,并可能在其下组合体系中发现大中型气田。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高压新生代伸展—转换型盆地,其烃源岩热演化、天然气运聚成藏都与温压场特征密切相关。尝试运用整体、耦合的观点和地温—地压系统理论,在详细分析莺歌海盆地地温场和地压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发育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而莺东斜坡带则发育单一型地温—地压系统。结合中央泥底辟带和莺东斜坡带天然气藏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地温—地压系统模式对天然气运聚的影响和控制作用,探讨了在不同地温—地压系统模式下天然气成藏的意义,指出了中央泥底辟带和莺东斜坡带不同的地温—地压系统模式对应的天然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构造演化对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两个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东方区"和"乐东区"均位于莺歌海盆地莺歌海凹陷中央底辟带,但二者天然气的成藏机制却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分析了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发育和底辟活动的控制作用以及对两区天然气成藏差异性的影响:①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导致沉降、沉积中心由东方区向乐东区迁移,这是控制该区中新统烃源岩发育和底辟活动的主要因素,对天然气的生成、成藏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②东方区烃源岩生气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而乐东区烃源岩的生气时间则相对较晚、生气更集中,更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③晚中新世以来的底辟活动对天然气的运移、成藏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④东方区底辟构造较少、活动能量较弱,而乐东区底辟构造更发育且活动更为复杂;⑤二者天然气的成藏机制也有共同之处,即均处于高温高压带,天然气成藏均受控于底辟活动。结论指出,该盆地底辟波及区能量相对较低,中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时间较早,保存条件较好,CO_2风险较低,是有利的优质天然气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7.
莺歌海盆地流体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沉积盆地,其以强烈的底辟构造,巨厚的沉积盖层,快速的沉降沉积活动和异常高温高压等地质现象而称,在调研大量献的基础上,对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内的底辟构造属于流体底辟构造,阐述了底辟构造的发育特征,从底辟产生的物质基础(流体源)和外界条件(热能、退覆层系,外力)等方面探讨了流体底辟的成因机制,总结出流体底辟构造形成的理论模式,并从圈闭,运移,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底辟构造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歌海盆地L15-1气田天然气具有独特性,其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值高于盆地内其他气田。在系统分析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烃源岩特征及底辟活动特征,综合分析了乙烷碳同位素异常的天然气成因与成藏过程。研究表明:L15-1气田天然气来自梅山组成熟度较高的煤型气,富含CO2,未遭受明显的生物降解。造成L15-1气田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值偏高的根本原因是海侵背景下梅山组烃源岩的干酪根碳同位素值偏高,同时,烃源岩较高的成熟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L15-1气田天然气主要在烃源岩高成熟阶段生成,经底辟活动形成的断裂运移至浅层莺歌海组和乐东组充注成藏;而源岩早期生成的富烃气保存于中深层黄流组和梅山组。该研究有利于弄清该区天然气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指导该区天然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19.
莺歌海盆地汇聚型超压流体流动及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对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结构、底辟分布与发育机理及超压流体流动效应的综合研究揭示并证明了一种新的超压流体流动样式,即晚期汇聚型超压流体流动。该模式与超压流体从浅埋藏(<1000~1500m)开始、在盆地范围内普遍排放的Cartwright模式明显不同,莺歌海盆地超压流体早期被封闭,晚期通过底辟集中排放,超压流体的汇聚导致天然气的晚期幕式快速成藏。对东方1-1气田的圈闭构造分析表明,该气田形成于第四纪,其最低平均充注速率达140m3/d。成藏流体的层间组分非均质性、流体流动的瞬态热效应及强烈的运移分异性反映了流体流动的不连续性、流体运移过程中温度、压力条件的快速变化及多期流体的相互作用,可成为幕式流体活动和油气幕式快速成藏的有效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东方Ⅰ—Ⅰ构造天然气地化特征特异,不同产层天然气组成差异甚大,但其有机烃类组成与非烃成分亦有一定规律性。天然气中有机烃类组成具混源或混合特点,均由不同成熟度的烃类混合气所组成,其干燥系数高,C2+重烃低,C2+重烃碳数宽且C6+烃含量较高,占C2+重烃的20%以上,甲烷及同系物碳同位素偏重且出现部分倒转异常,表明其烃源由邻近和深部不同成熟度烃源岩所供给。非烃气体CO2含量及成因不同产层均有所差异,但均属壳源成因,其中,上部第一产层CO2气为有机成因,其余产层CO2气属岩石化学成因的无机CO2,是产层附近岩石中碳酸盐成分的多种化学及物理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