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崂山水库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及水体营养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崂山水库水质状况,2008年对崂山水库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为: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5属6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总种数的48.39%和27.42%。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3月份硅藻种类最多,7月、8月和10月绿藻种类最多。库区优势种为鱼腥藻(Anabaena Bory.)、实球藻(Pandorina morum Bory.)、隐藻(Crytomonas Ehr.)、小环藻(CyclotellaKtz.)。水库浮游植物的四季平均细胞密度为12.8×105个/L,8月份最高,达到40.5×105个/L。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05 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0.6。总体来看,水库水体已经呈现中营养向轻度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小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构建了4个层次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影响水源地水质、水量的内外各种因素,如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等。通过数据归一化处理和权重分析,计算了指标的安全性指数值以判断安全度。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应用于天台县桐坑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结果表明指标层中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能力是影响该水源地安全的敏感指标,这两项的安全度分别为差和中等。由此提出近期水源地环境保护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库型水源地是长江流域较为重要的一种水源地类型。基于长江流域70个重要水库型水源地总体状况和生态补偿实践经验,研究总结了水库型水源地生态补偿的3类主要模式,即水价调节类、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类和混合类,重点分析了3种类型水源地的具体特点和适用条件,并构建了长江流域水库型水源地生态补偿总体框架。研究内容可为长江流域水库型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施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某水库二维水动力模型,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然后对验证年的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选取一个特征时刻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出库流量较大,夏季入库流量较大,所以春夏两季水库流速较大,水体流动性较好;秋、冬两季的出入库流量较小,水体流速较小,水体流动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水库型水源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水源地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估以及做好预防和保护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脆弱性评价有助于确定水源地的薄弱环节,为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提供指导.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脆弱性及水源地脆弱性的概念,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及目前评价水库型水源地脆弱性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最后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水源地脆弱性评价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张芸 《海河水利》2021,(2):21-2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集中供水需求逐年增大.石家庄市地处水资源短缺地区,地下水资源有限,岗南水库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分析水库型水源地生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修复建议,为确保饮水安全、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特征,于2020年对沙河水库浮游植物和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优势种群及季节性变化,并结合水质,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舞钢市田岗水库是饮用水水源地,依据田岗水库水源地近几年的现状,通过对该水源地的污染源及存在的环境问题,制定了水源地保护工程及管理措施,以其为其他水库水源保护措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蔡临明 《中国水利》2010,(11):19-20,18
在分析浙江省重要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变化态势的基础上,利用长系列水质监测资料,研究水库营养盐来源,提出保障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降雨事件对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2年5月和6月分别在两次不同强度降雨期间进行浮游植物采集调查。结合浮游植物门分类和功能群分类方法,运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探究两次降雨以及降雨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的差异性,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析(VPA)探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69属125种,功能群划分为11种,其中S1、SN、MP和N为主要功能群。降雨Ⅰ和降雨Ⅱ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发生了变化:降雨Ⅰ期间由蓝藻向硅藻演替,且雨期硅藻占优;降雨Ⅱ期间由蓝藻向硅藻和绿藻轻微演替,但蓝藻始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雨期功能群SN和S1丰度百分比减小,而MP或N丰度百分比增大,与蓝藻向硅藻或绿藻演替的变化特征一致。冗余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混合层深度(Zmix)、水温和营养盐共同驱动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且门分类比功能群分类能更好地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化。本文可为降雨条件下浮游植物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浮游藻类变化动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洪泽湖11个采样点20次采样获得的湖水表层浮游藻类和水质理化指标数据,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Y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洪泽湖浮游藻类时空分布动态及其影响要素。结果表明:洪泽湖浮游藻类共有7门60属144种,主要包括绿藻门66种、硅藻门36种、蓝藻门23种、裸藻门13种。浮游藻类群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物种丰富度夏季最高,秋季中等,冬春季最低;西北部(成子湖区)和河流入湖口(溧河洼)高,湖心和河流出湖口(蒋坝)低;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全湖平均值变幅为157万~604万个/L,夏秋高,冬春--低;成子湖区等静水区高,入湖和出湖口低。浮游藻类组成和细胞密度的时间动态与温度、水位及营养盐(TN、TP等)的季节差异有关,而其空间动态与水动力因素和营养盐(NH3-N)的空间差异有关。建议限制洪泽湖营养盐陆地输入,合理调控洪泽湖水动力,以遏制洪泽湖蓝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对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以及缺乏在水库型水源地实地应用的情况,从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水库生态系统特征、生态胁迫因子,构建了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框架,提出了以饮水安全为目标的水库型水源地生态适应性管理方案。通过对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探索,有助于加强我国水源地生态系统有效管理,对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初步掌握黄河源区藻类的概况,于2016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河源源区重点湖泊河段开展了浮游植物系统调查研究。调查记录浮游植物7门52种,以硅藻门(21种)和绿藻门(18种)为主,优势种多属硅藻门中的贫营养或中营养型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密度整体较低,介于6.90×10~4~1.17×10~6 cells/L之间,夏季明显高于秋季,湖泊明显高于河流。通过对浮游植物的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分析认为,黄河源区水质介于极贫营养水平到贫中营养水平之间,水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良好。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源区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陈伟 《中国水利》2014,(23):20-22
生态补偿问题已成为被关注的热点。通过全面考察水源地保护区农民生活、生产的现状,重点探讨了影响水源地保护区农民生产、生活的制约因素,以及农民对新型水源地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及意愿。根据研究,生态保护成为制约水源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且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会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而愈演愈烈。在认真分析影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因素和农民需求与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策扶持机制、以项目带动经济补偿、初步建立有益于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加快建立水源地环境资源评估与保护标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护坡下水土保持效果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改  白芝兵  赵迪  任婷艳 《人民长江》2017,48(17):25-27
为研究不同生态护坡措施实施后其护坡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内的4组不同护坡类型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5 a的植被调查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对各个护坡径流小区的植被状况以及产流和产沙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种生态护坡实施后,随着时间推移,护坡植物种类会朝着当地土生植物种类发生演替,从而导致护坡的水土保持效果发生变化,每种生态护坡的效果各不相同;单一植物护坡容易受到植物演替规律的影响,而采用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护坡形式,水土保持效果则更为持久有效。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生态护坡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e current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2 years (2006 and 2007) during January, April and September to investigat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b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lanktonic biodiversity observed at four sampling sites (MRM, M500, SRM and S500) in Lake Victoria. Blue‐green algae (Cyanophyta) dominated the lakeshore waters of Lake Victoria, comprising 54.1% of the total algal content, compared to 24.4% for diatoms and 14.7% for green algae (Chlorophyta). Euglenophytes and dinoflagellates both constitute <10% of the algal biomass. The algal distribution at the Sango Bay sampling sites, however, is different in that it is dominated by diatoms, in contrast to Murchison Bay, which was dominated by blue‐green algae. 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iron (Fe2+and Fe3+) and zinc (Zn2+) ions on four strains of microcystis (CYN 464, CYN 465, CYN 478 and CYN 522) isolated from Murchison Bay in Lake Victoria. The suggestion that iron species and zinc ions might limit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Lake Victoria was tested by enriching algal culture media with different metal concentrations.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the algal biomass of four species of Lake Victoria, the algal biomass of the four microcystis strains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zinc and Fe2+ concentrations. The algal biomass of the four strains, howev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ed Fe3+ concentrations. This response to different metal concentrations provides evidence that high Zn2+ and Fe2+ ion concentrations limit phytoplankton growth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The availability of Fe3+ ions is an important selective force on Lake Victoria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IMA的乘积季节模型在城市供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供用水量快速增长.本文以成都市2006年至2010年2月供水量数据为基础,在剔除了长期趋势及季节因素后,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分析和识别,建立了城市月供水量的乘积季节模型ARIMA(3,1,1)(1,1,1)12,并根据此模型对2010年全年月供水量进行预测,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改进计算生态基流的逐月保证率设定法以适用于南方季节性缺水河流.构建逐月保证率设定模型,综合分析各类影响设定保证率因素,构建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耦合AHP与熵值法求解指标组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求评价值,并通过对比Tennant法、年内展布法等耦合最终适宜生态基流过程.以秦淮河流域为例,将计算结果与传统逐月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