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跃 《城市住宅》2022,29(3):39-41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协同、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现阶段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增强三地创新产业链融合,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进三地交通统筹,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基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现存问题,分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背景和现存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2.
正高层重视带来积极变化毫无疑问,最大的变化是重视。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高层频频调研并发表谈话,无不说明京津冀一体化不仅是国家战略,而且是国家战略重中之重。高层的重视,无疑会给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积极的变化,中国区域格局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脱离不开国家战略的重视。南巡讲话是如此,浦东开发是如此,滨海新区更是如此,京津冀一体化必然也会如此。此为京津冀一体化希望之基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的政策规划,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协同发展要遵循科学方法和经济规律,从推动通州和廊坊一体化发展,发展总部经济,健全财税产业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角度提出完善京津冀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出发点,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水泥产业发展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京津冀地区的水泥过剩产能不能采取单一的破坏性淘汰方式,京津冀水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首先要处理好"走出去"与"留下来"关系,水泥产业必须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水泥产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应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应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蓝枫 《城乡建设》2014,(4):25-29
正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是三地统筹发展的共同愿望。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如何实现联动共赢,如何处理政府推进与市场竞合的关系?本期会客厅邀请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贾若祥、国务院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建材城》2014,(4):10-13
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1):72-73
物流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虽然京津冀三地于2014年联合推出了《关于建立京津冀流通产业服务机制的意见》,并提出物流一体化的具体落实措施,但物流一体化实际运行并未全面展开,国家的政策推动也未取得预期效果,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京津冀三地应转变发展思路,依据各自优势,分工协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中心,走平等共赢之路;重协调补短板,加强行业间沟通,出台针对性政策;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合理规划物流节点;推行现代物流技术,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廊坊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承接着京津冀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但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因产业结构的关系存在着发展上的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吸引高端人才。而依托高校打造人才平台和通道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依据发展定位、通过重点建设京东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心、人才和科学研究中心、文化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产业发展中心五大中心,推动廊坊市在京津冀经贸一体化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对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原因以及对于交通一体化发展所提出的较高要求,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以及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并从硬件设施和软环境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长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开发》2014,(10):59
"京津冀一体化"并非是一个新名词。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里,相关各方一直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地区全面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战略的制定对于维持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一致性,实现我国区域之间互帮互助以及产业化改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在对京津冀三地区数控技术发展水平研究的技术上,并对其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期合理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以实现数控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仝中燕 《城市开发》2014,(10):64-66
正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习近平的重要指示,让北京、天津、河北人民倍感兴奋。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地加快了推动协同发展的步伐。那么,"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京津冀本身地理上紧密联系,虽然因为行政分割常常被人遗忘,但是雾霾、水电等常常提醒人们这里本就是一个地区。对于国家发展而言,"京津冀一体化"意味着将会迸发巨大的经济增量;对于民众生活而言,"京津冀一体化"意味着过往的生活方式将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规划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现实和历史角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进行多维度解读,并在总结当前空间发展突出问题基础上,提出按照“底线思维理本底,战略思维谋发展,创新思维促管控”来确定规划技术框架.在系统梳理京津冀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之后,总结当前转型时期的区域规划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云南省云县—凤庆县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与存在的问题,基于云县—凤庆县一体化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并从生态、交通、产业、城乡空间、旅游五方面,阐述了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4日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实施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这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进入落实阶段。"多赢"的协同发展势头正取代以往"零和"博弈格局,为三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零和"博弈陷入困局历史上,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概念被多次提出,三地多次签署合作协议,但在"你得即我失"的"零和"博弈模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
旅游业是重要的第三产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极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同时作为区域合作的先导产业和调结构、转方式的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纽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旅游业的新格局。同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交通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时刻,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自规划以来,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有效推动了三地旅游资源的整合,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在旅游基础建设、旅游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协同成效;然而,由于一体化的不完全性,京津冀在旅游协同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此,本文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成效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发展的提升路径,旨在推动三地旅游产业合作的深入性与全面化,扩大开放,借助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的双重力量,促使京津冀区域旅游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要求,以支撑区域格局优化和北京空间结构调整为导向,从三个方面提出北京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思路,即:①调整区域运输格局,推动“以北京为单核”向“京津石三枢纽、多节点”转变,相应优化调整北京枢纽功能;②主动谋划以轨道为主体,建立以北京为中心“圈-轴”式的空间与交通组织,提出多层次轨道系统布局思路;③构建与城市发展方向及区域衔接方向相匹配、与城市功能组织耦合布局的北京枢纽体系.基于新的交通发展模式,提出了适应区域新型网络结构的大北京空间结构优化建议,重点构筑CBD、中关村、金融街、丰台站-丽泽、大红门-南苑、通州副中心(通州站)等6大面向区域的功能辐射枢纽,形成通州新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等3大区域联系轴线上功能集聚枢纽(群).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及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间开放度加大,市场纽带作用加强,初步出现了区域一体化态势,崛起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城市群和正在形成中的城市群雏形。本文就如何从战略层面上推动城市群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交通、生态等重点领域贯彻落实,一体两翼建设等对以首都北京乃至天津等为核心的首都都市圈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主要讨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都都市圈的一体化进展,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进程;第二,协同发展背景下首都都市圈的快速变化;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首都都市圈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4)
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模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秦皇岛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其因地制宜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推动秦皇岛乃至整个京津冀经济圈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